馬光華 韋巍

摘要: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是供電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故而應予以重視。在此之上,本文簡要分析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現狀,并通過加大信息系統開發力度、完善配網線損管理制度、注重線損精細化監管效果、實施線損管理工作獎懲制等措施,以此提高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加供電企業的綜合效益。
關鍵詞:電力營銷;信息化;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
前言:根據數據統計: 2020年上半年南方電網公司線損率同比下降0.32個百分點,這表明推行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是當前供電企業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內容。若能實施精細化管理,將有利于促進供電企業的長遠發展,使其有能力提高供電效率。因此,應結合配網線損管理現狀制定適合的精細化管理方案,由此提升供電質量。
一、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的現狀
(一)電力營銷信息化水平不高
配網線損主要是指電網中流經在電力設備中的電流出現的損耗問題。通常情況下,配網線損能夠直觀反映出供電企業管理成效以及配網規劃的合理性、營銷人員工作水平等。因此,供電企業應對配網線損予以高度重視。常見的配網線損包含管理線損、技術線損、理論線損、統計線損、經濟線損等類型,且集中在電能輸送期間。在電能輸送階段,也會受到地區磁場與線路電阻等干擾,增加線損率。
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配網線損管理中的電力營銷信息化水平不高。許多區域依舊采用傳統管理模式開展配網線損管理工作,這樣既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又會造成供電企業在高線損率下遭受較大的經濟風險,以此影響企業效益。若能充分依靠信息化技術落實配網線損管理事項,將為供電企業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指引方向。對此,電力營銷應逐步完成信息化轉型任務。
(二)配網線損管理制度不完善
配網精細化線損管理是通過規范的管理步驟降低配網線損率,促使供電企業整體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保障與管理成果。而當下所制定的配網線損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并且未能滿足精細化管理需求,促使配網線損管理工作受到阻力。所以,管理者需從企業現有管理制度方面出發,從中找到與精細化管理不匹配的地方予以修正,這樣一來,才能增加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的有效性,也能緩解供電企業因線損帶來的經濟壓力。其中應注重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參照當地電能輸送要求完善配網線損管理制度,以便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據可依”。
(三)線損監督效果待強化
電力營銷管理工作中若無法得到密切的監督管理,將很難取得滿意的工作成果。在實施配網管理精細化管理措施時,由于現有監督機制與精細化管理要求不一致,這就造成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工作缺乏重要保障,不但會出現管理人員失職等問題,而且還會造成管理人員無法準確及時的掌握配網線損管理信息。此外,在設定管理目標時也較為模糊,促使配網系統在實際運行期間遭受較大風險。對此,供電企業負責人應就線損監督管理效果執行新的監督機制,便于促進配網系統的穩定運行,將配網線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四)精細化管理意識薄弱
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離不開人力支持,而今管理者在沒有突出的精細化管理意識的前提下,很難保證電力營銷信息化發展在較短時間內達成既定目標。一方面,負責人引導職責落實度不高,促使管理者始終遵從傳統管理模式開展配網線損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管理者的積極性不高,進而降低了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效率。所以,可重新選擇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大化降低配網線損,為供電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電力營銷信息化條件下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措施
(一)加大信息系統開發力度
在電力營銷信息化條件下,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大電力營銷信息系統的開發力度,促使供電企業擁有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這樣才能有效杜絕配網線損管理無效等問題。一般而言,在引進信息系統時,可從配網線損管理業務以及線損數據采集等方面著手,以便提升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質量。由于在不同的地區電能消耗數值與耗電時長不一致,故而應在配網線損管理工作中做好統計工作,之后依據統計結果善于發現待解決問題,進而有針對性的控制配網線損管理風險。同時,還應增加電力營銷信息系統改造升級項目的開發規模。
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在依據信息系統降低線損的過程中,不但能增加供電企業經濟效益,而且還能為配網線損管理工作帶來新指引,由此適當控制投入成本。此外,信息系統類型也是配網線損管理的重要影響因素。常見的信息系統包括“計量計費系統”、“銀電聯網系統”等,它們曾為數十萬用戶提供了線上交費、電能查閱等業務服務,以此提高了當地供電企業電力營銷信息化管理水平[1]。尤其在線損數據采集環節,通過依靠信息化管理手段可實現自動化抄核收。同時,應用采集系統還可幫助企業及時了解電能異常問題的起因。比如在電能表出現故障導致線損較大時,可對電能表進行檢查、校驗,并核查電能數據的準確性,確保配網線損逐步實現精細化管理。再比如某企業還專門為企業電力營銷的分析決策工作引進了“預測分析系統”,如(圖一)所示,以此根據月售電量對未來用電趨勢予以判斷,一旦超出預測值,則考慮受線損因素影響,由此快速找到線損影響原因,促進配網線損管理工作的精細化發展。
(二)完善配網線損管理制度
在電力營銷環節極易出現配網線損。而在推行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模式過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此改善配網線損管理現狀。同時,還應專門對信息系統安裝與保養工作提出規范化管理制度,便于管理者能夠在管理制度的要求下明確自身職責,進而保證線損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比如在南方電網中針對超高壓輸電以及調峰調頻輸電企業制定了標準的管理制度,并指導各企業參照具體的配網線損管理方法落實管理內容[2]。另外,還應參照《能源法》、《電力法》、《電力網電能損耗計算導則》等文件資料對當下管理制度予以補充。在配網線損管理工作中還可從管理職責以及用電率等多項指標進行完善。好比供電企業的線損管理人員,需要對線損與管理業務的進行予以負責。而電力營銷部需對用電量以及降損規劃的執行與抄核收工作進行集中管理,并且秉承著“分區管理”的原則對各供電企業配網線損管理工作進行分責管理,必要時還可設定線損指標,以便達到最佳管理效果。
(三)注重線損精細化監管效果
在電力營銷信息化條件下開展的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工作,還需要適當強化監管效果,以此促使配網管理工作得到進步。一般可從以下兩個部分出發:
其一,設立監管目標,配網線損是影響供電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所以,在對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予以監管時,可先行設立明確的監管目標。一方面,可在內部監管期間,對管理者對竊電行為的管理成效進行適當的監管,以免出現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另一方面,于企業外部監管,可利用管理者之間的制約作用鼓勵管理者對他人工作表現進行監管,以此避免出現徇私行為。
其二,實施績效考核,管理者之所以會出現懈怠情緒,多半源于監管松弛。對此,應將管理者精細化管理成果與其個人績效工資相關聯。若管理者無法對配網線損實施精細化管理,將扣除績效獎金,使其產生強烈的工作積極性。此外,還可借助監管設施擴大監管范圍,以此做到“實時監管”,防止管理者無法在線損管理工作中認清自身職責。只有保證供電企業在配網線損管理工作中具有精細化管理思維,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水平。
(四)實施線損管理工作獎懲制
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是當前供電企業改革的重要部分。為了促進電力營銷業務的信息化發展,還可依據“獎懲制”對管理者的工作表現進行客觀評價,并結合評價結果為其進行獎賞或處罰,以便強化工作人員的精細化管理意識,也能有效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比如在評價環節發現部分管理者并不關注配網線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只是單純按照原有管理要求進行抄表核收、電費核算、電力業務推廣等工作。對于此類人員,相關負責人可定期組織培訓或召開講座的方式,使其在自身崗位上產生較強的責任心與使命感[3]。
比如南方電網旗下供電企業曾聯合阿米巴機構對企業電力營銷管理人員進行了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培訓活動,并紛紛打造專屬精細化管理模式,從線損管理影響因素、人力管理技巧、解讀電力法等課程,促使相關人員在培訓中獲得了科學的指導,促使當地配網系統在管理人員的精細化管理模式下有所優化,進而提高了電能輸送質量。同時,在實施獎懲制時,還可參照管理者日常電力營銷業績為其提供適合的培養方案,防止壓力過大,而且在引進高新技術或優質系統后也應定期組織培訓活動,以此確保供電企業長期占據市場競爭優勢。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電力營銷信息化條件實施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是供電企業創新改革的重要舉措。因此,相關企業需從信息系統開發力度、配網線損管理制度、線損精細化監管效果、線損管理工作獎懲制等方面著手,由此打造高品質線損管理團隊,為供電企業中存在的線損問題提出可行性解決對策,這樣才能全面提高線損精細化管理水平,促使電力營銷朝著信息化方向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王曉琪,丘美景.電力營銷信息化條件下的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探討[J].數字通信世界,2020(01):274+284.
[2]王小軍,王莉萍.電力營銷信息化條件下的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J].科技風,2018(22):174.
[3]吳大勇,蔣海明,石小敏.探究電力營銷信息化條件下的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15):297-298.
廣西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河池大化供電局,廣西河池市?53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