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小玲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教師進修學校 四川 合江 646200)
教具“英語三餐大圓盤”是外研社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模塊第一單元的重點內容得到了鮮明直觀的呈現。而且,該教具還可以一具多用重復使用,靈活運用于其他的小學英語課堂,進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
教具“英語三餐大圓盤”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這個圓盤外圈貼有6種食物,比如米飯、漢堡包等。內圈分為綠橙黃三部分,分別對應breakfast、lunch、dinner三個區域。最中心有一長一短兩根指針,短指針用于控制內圈部分的指向,長指針用于控制外圈圖片的指向。

教具“英語三餐大圓盤”可用于輔助小學英語教學。它主要適用于外研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模塊第一單元《She had eggs and sausages.》 的教學。
“英語三餐大圓盤”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這件制作外圈貼有6種食物,比如米飯、漢堡包等。內圈分為綠橙黃三部分,分別對應breakfast、lunch、dinner三個區域。最中心有一長一短兩根指針,短指針用于控制內圈部分的指向,長指針用于控制外圈圖片的指向。
本單元的目標句型“What did she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She had...... ”那么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三餐大圓盤”來詢問某人一日三餐吃了什么并作出回答。
比如,教師可以把短指針撥向breakfast區域,再把長指針指向雞蛋和臘腸的中間,表示吃了兩種食物。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What did she have for breakfast?”學生們則根據所看到的情況回答“She had eggs and sausages.”
如果遇到吃一種食物的情況,教師則把短指針撥向lunch區域,再把長指針撥向漢堡包。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What did she have for lunch?”學生則根據看到的情況回答“She had a hamburger. ”
當然,學生們也可以兩人組成一組,撥動指針,變換人稱,進行對話練習。比如,學生A可以撥動短指針指向dinner區域,向學生B提問“What did you have for dinner?”學生 B則可以撥動長指針指向炸魚薯條回答道“I had fish and chips.”
當使用者不斷撥動長短指針的位置,便可以得到不同的三餐搭配。這樣,學生們便能夠通過直觀鮮明的“三餐大圓盤”反復操練重點句型,從而掌握本單元重難點。
其實該教具不僅僅可以運用于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模塊第一單元的教學。只要我們把該教具改頭換面,換圖片,換內容,那么該教具就可以實現其妙用的功能,便可以靈活運用于其他課型了。
比如我們可以把該教具運用于小學英語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四模塊第二單元的教學,該單元標題為“Does lingling like oranges?”。 在實際教學中,我也使用了這個教具。只是,我把圖片和內容作了一些改動。我把這個大圓盤的內圈部分改成了三個人稱代詞 you、she、he. 外圈的六張圖片則換成了本單元需要的單詞圖片。使用原理還是不變。短指針控制內圈人稱的指向,長指針則控制外圈圖片指向。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利用該圓盤操練句型了。比如,學生兩兩一組。學生A可以將短指針撥向she,再講長指針撥向香蕉圖片。那么學生B則可以向全班同學提問“Does she like oranges?”如果學生A點頭,那么全班同學則可以根據看到的實際情況作出回答“Yes, she does.”。如果學生A搖頭,那么全班同學則可以根據看到的實際情況作出回答“No, she doesn’t.”當然,這個游戲環節,可以換成笑臉圖片和哭臉圖片的對比,也可以換成你演我猜的形式,均可以達到操練句型的目的。

英語三餐大圓盤一具多用實物圖
教具“英語三餐大圓盤”主要針對于外研社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模塊第一單元《She had eggs and sausages for breakfast.》的教學。該教具可輔助英語教學,使用者不斷撥動長短指針的位置,便可以得到不同的三餐搭配進行問答。通過直觀鮮明的“三餐大圓盤”反復操練目標句型,從而掌握本單元重難點。教具“英語三餐大圓盤”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該教具還可以重復使用,靈活運用于其他課型,最大限度發揮其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