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艷秀 圖/董欣
遼寧省自然資源政務服務由線下辦、現場辦拓展為“智能辦”“網上辦”“指尖辦”
近年來,遼寧省自然資源廳注重在改革創新自然資源政務審批上下更大功夫,在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上求突破,緊盯營商環境建設弱點、難點、痛點問題,強化自然資源領域政策改革和制度創新,持續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加強監管的加法和優化服務的乘法,著力解決“環節多、耗時長、審批繁”等長期制約營商環境建設的頑癥,充分釋放營商環境的含金量,讓企業和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一是做好“減法”。遼寧省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評估繳款與發證時間間隔過長,二是繳款管理不規范。為推動問題根本化解,經過認真研究,制定印發了《關于明確礦業權出讓收益評估有關事項的通知》,從制度層面作了嚴格規范。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維護礦業權人權益,助力營商環境建設持續向優向好。
二是做強“加法”。結合全省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要求,積極做好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嵌入對接工作,完成了省級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對接,并將涉及民生領域的不動產登記服務事項接入“遼事通”,全省自然資源政務服務由線下辦、現場辦拓展為“智能辦”“網上辦”“指尖辦”。
三是做優“乘法”。以提高審批效率為核心和規范優化審批流程為抓手,對礦業權審核、規劃選址意見書、“地圖審核”等政務服務事項全部推廣使用電子印章和證照,實現電子證照數據管理常態化、增量電子證照生成實時化、自動化,最大限度提升審批效率和服務效能。
遼寧省自然資源廳還瞄準需求導向,加強督導檢查,深入一線服務,在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中實現自然資源新作為。干部職工主動到本鋼、阜礦等企業紓困解難,深入義縣、建平縣等基層一線現場辦公,為全省1335個項目88.7萬戶辦理了產權證,為10個深度貧困縣審批建設用地面積1322公頃。認真履行自然資源職能,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采取非常之舉推動中央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大棚房”問題整治整改、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落實落地取得成效,全面打造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的新遼寧,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和企業來遼創新創業,為全省營商環境建設貢獻自然資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