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堃昊
(遼寧省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遼寧沈陽 110032)
近幾年來,由于我國滑坡問題導致的大面積人員傷亡以及植被破壞問題十分嚴峻。當前,地理信息系統的有效應用能夠確保其在進行災害發生時,對其成因數據進行有效編輯,使得社會群眾對其有了全面性關注。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的實際應用來針對空間分析進行全面探索,才能通過自身數據庫的有效應用來實現對滑坡數據進行全面收集。同時能從已有數據中和現階段數據發生頻率進行對比,從而對滑坡風險災害進行評價,真正將所有問題進行串聯,并通過全新技術的使用來進行有效分析,以降低滑坡災害的影響。
為了確保在進行成因分析的過程中,能夠真正針對滑坡產生的因素進行全面分析,需要通過半定量空間測量對其發生頻率和影響因素進行統計。同時,針對滑坡問題的空間分布,在背景數據的應用下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獲取全新數據的綜合使用。通過數據庫有效分析,充分使用地理信息系統的統計分析功能,將數據成因問題進行統計,并將可能獲取滑坡發生頻率和相關影響因素進行有效對照,針對一些易產生滑坡地質來展開全面性的探討[1]。
除此以外,交流探討過程中也可通過典型區域的對比進行成因分析,將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技術進行共同使用,進而在數據收集過程中通過實時上傳建立全新的滑坡數據庫,針對重點區域的不同滑坡進行頻率計算,并通過對不同環境背景下的滑坡問題進行有效探討。
例如,從已知滑坡現象所產生的綜合因素來看,當山體坡度超過12°時,如果其高程在300米以上,且北東向東脅迫屬于易發生滑坡的地質時,則會容易產生滑坡問題。而且,在重點滑坡地區進行數據的分析過程中,也發現滑坡地質十分松散,且地表層顯現層進式生長,使得當其北東向西北方向坡度較陡時,則會出現凹坡滑坡的問題。基于此,有效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與其它信息技術的共同融合應用,就可在利用航拍數據的前提下,對不同區域的滑坡數據進行成因分析。這就能夠針對自然滑坡風險問題進行有效探討,將滑坡產生的因素進行條件列舉。
在進行滑坡問題的風險評價時,有效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也能實現提高其評價的精準性。
首先,在數據獲取階段,由于地理信息系統能夠實現對數據的長久保存,而且也可以將圖片、文字等多種資料進行全面收集,并通過現有數據庫實現影響因子算法的應用,進而就能夠在內部系統中進行模型的建立,這樣就能夠確保其數據的精準性和可視性。
其次,當全部影響因子在空間分布過程中能通過數字方式進行表達后,可以確保在實際空間內,通過簡便運算來提高其數據應用的準確性,使應用過程中能以最大程度計算表達來實現提高對風險評估數據的表達精準性。
再次,當全部數據可以轉化為空間向量坐標時,就能形成數字空間。這時可以將全部空間數據轉化為同一坐標空間,也能對因子值進行再次分類,并通過轉化將其進行數值應用,對其數據進行全面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評判災害風險的過程中,主要影響其災害風險級別的數據則是響因子在滑坡災害時所產生的貢獻率,所以根據實際參數進行判定時,可根據數據產生形態進行有效規劃。
最后,針對危險區域的對比而言,通過專業模型的有效建立對災害區域的實際等級進行全面歸類,通過后續的圖形對比來真正實現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對其結果進行有效呈現,在一定程度上顯現出其技術應用的最終效果[2]。在此過程中,雖然地理信息系統能夠實現對滑坡災害的有效評估,但在進行預測時,其自身也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數據的精準性發生改變,所以這也需要確保在應用該技術時能夠有足夠多經驗的工作人員進行處理,這樣才能提高其檢測和評估的精準性。
地理信息系統具有較為全面的功能查詢模塊,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其功能模塊中包含了資料的查詢、維護、儲存、更新等內容。對此,相較于傳統的數據庫建立而言,地理信息系統能夠保證在數據供給的過程中實現可視化查詢。同時,其數據庫的功能也相較于傳統技術而言具有著全新的技術突破。所以,單從技術層面上來講,進行數據收入的過程中,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的使用可以對數據進行良好的保存,并且也可以通過內部計算來實現對數據的有效整理和規劃,就能通過模型的展現讓人們直觀的了解到相關數據的內容[3]。
此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在進行滑坡分布圖的實際收集過程中是需要通過人工到野外進行測繪調查而開展相關數據的收集。這會導致數據存在著一定的失真性,但將地理信息系統與其他形式的數據收集手段進行有效融合后,能確保在數據收集的同時直接對其進行數據庫的上傳,以此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獲得全面性提升。
首先,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地理信息系統能實現對數據的有效整合,需要確保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搭配遙感技術來對圖像進行全面收集,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數據應用的準確性。
其次,在滑坡災害發生后,也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對災害范圍進行有效確認。畢竟在滑坡災害發生后,人們更加傾向于對危險源的預測,所以在進行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可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進行計算,從而找尋到滑坡源的發生地點,對其進行數據應用,計算出滑坡半徑,對滑坡災害范圍以及波動影響因素范圍進行有效確認。
最后,根據當前的實際技術發展情況來看,如果將空間預測技術與時間預測技術進行有效融合,能對滑坡動態問題進行全面探索,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有效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在不同時段內的同一環境下,是否會對滑坡問題的產生而有不同的影響效果,通過風險評價模型的建立,能實現對其問題的探索。
針對滑坡,地理信息系統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能真正實現代替人工收集野外資料,并通過數據上傳對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所以,未來發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應用,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滑坡災害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