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貝
[摘? ?要]穩(wěn)定、良好的情緒表現(xiàn)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個體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形成良好個性的重要條件。木偶游戲是以木偶為媒介、以游戲為基礎的活動。木偶以其生動的形象、有趣的情節(jié)深受幼兒的喜愛。通過開展木偶游戲,可以有效地幫助幼兒舒緩情緒、放松心情,使其以愉悅的情緒、健康的心態(tài),渡過無憂的童年期。
[關鍵詞]木偶游戲;心理健康;幼兒
一、創(chuàng)設寬松的偶育環(huán)境,
讓幼兒在游戲中舒緩情緒
環(huán)境氣氛能潛移默化地塑造幼兒的心理素質,創(chuàng)設寬松、開放、豐富、尊重幼兒的偶育環(huán)境,有助于幼兒充分開展自主活動,使其在活動中滿足心理需要,激發(fā)內(nèi)心驅動力,消除壓抑、緊張、低落的情緒。
1.開放空間,舒暢心情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就是為了吸引幼兒主動、愉快、自由地游戲,因此教師或家長應該充分利用活動室的三維空間,引導幼兒參與游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讓幼兒自主選擇和創(chuàng)設自己喜歡、舒適的游戲空間,讓活動室變成美麗的森林、恐龍世界、小豬佩奇的家等。有的幼兒在家里創(chuàng)設了“親子戲偶空間”,利用各種廢舊紙箱制作了卡通房子、草地等場景,趣味十足。強大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可激活幼兒投入木偶游戲的熱情,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體驗參與游戲的樂趣,舒緩緊張情緒。
2.豐富材料,愉悅心情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或家長應該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激發(fā)幼兒在木偶游戲表演中的想象力,同時定期更換或補充材料,保障材料的可變性、新穎性和趣味性,讓幼兒在觸摸、操作、改造材料的過程中活躍情緒,消除害怕、緊張,并獲得成功的喜悅。如可給幼兒提供各種球類、玩偶、紙箱、桌子等,引導幼兒將球想象成“病毒怪獸”,一起玩“打病毒怪獸”的木偶游戲;用一次性拖鞋制作成的大嘴偶,用彩色塑料燈泡制作成的跳跳偶,既形象又便于操作,色彩鮮艷且富于動感,促進幼兒與材料實現(xiàn)有效互動,吸引幼兒投入游戲。
3.溫馨環(huán)境,放松心情
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應注重以“幼兒為本”,教師或家長要用親切的態(tài)度、積極的語言肯定幼兒的表現(xiàn),鼓勵幼兒探索和創(chuàng)造,同時不過多干涉或限制幼兒的想象,以支持合作的引導方式,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使其體驗到教師和家長的關愛,感受到溫暖、平等、自由的氛圍。通過與環(huán)境之間的良性交互,使幼兒不斷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和行為,從而改善情緒問題。
二、鼓勵開放的自主木偶游戲,
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快樂
1.擺弄玩偶,穩(wěn)定情緒
幼兒喜歡在擺弄玩具中表達情緒。他們通過自由地擺弄木偶,表達自己所理解的世界、重現(xiàn)最近發(fā)生的事,從而使內(nèi)心的各種情緒得以宣泄。如,幼兒把塑料夾子夾在紙杯上當“小貓”,把羽毛插在小球上當“小兔”,一會兒把木偶放在紙片上睡覺,一會兒又放在木板上玩滑滑梯,蕩秋千,邊操作邊念叨:“寶貝乖,外面有病菌,多睡覺才能增強體質,我們在家玩玩具。”幼兒在自主游戲過程中充分感知木偶的特性,通過觸摸、擁抱、對它們說話等,加深了對玩偶的感情,進一步提高了對玩偶的興趣,并能不斷探索多種游戲方法。可見,簡單擺弄玩偶也能幫助幼兒將自己的想法和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2.角色扮演,激活情趣
角色體驗、語言表達是幼兒抒發(fā)情感、表達良好感受和體驗的重要方式。在居家時間里,生動可愛的小木偶就是幼兒生活中的玩伴。幼兒通過自主表演木偶游戲,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自編自演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滿足情緒體驗,有利于幼兒情緒的健康發(fā)展。
3.趣味表演,體驗快樂
在家中,可引導幼兒利用常見的生活物品制作玩偶并表演。如利用襪子、紙球、木板、海洋球、氣球等材料,用紙條折剪幾只小兔、小蛇、防疫英雄的紙彈簧木偶,將木板當成病人的床,筷子當成醫(yī)生的針筒,自編自演《小小防疫宣傳員》《愛護動物》《抗疫英雄》等木偶故事,演繹醫(yī)生打敗病毒的過程,體會消滅病毒時的勝利,可有效釋放不安情緒。
三、快樂的共情陪伴,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溫情
成人在幼兒游戲時的陪伴,將使幼兒感受到溫情與呵護。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間,隔空不隔愛,木偶之花悄然開。在特殊時期,福建省泉州市刺桐幼兒園的教師和家長、幼兒共同策劃,通過線上親子游戲、家庭教育指導、師幼互動等形式,共同創(chuàng)編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有愛、有情、有溫度的木偶戲,用木偶游戲獨有的藝術魅力,陪伴幼兒居家生活。
1.云上“偶”遇,增進感情
班級教師通過網(wǎng)絡架起“空中班級木偶劇團”,基于幼兒居家時真實、典型的生活情境,采用幼兒投票、討論、木偶戲創(chuàng)編等方式,有機地將游戲融入木偶戲《長長的寒假》的創(chuàng)編中,讓家長與幼兒一起創(chuàng)編木偶劇本、設計木偶角色形象并配音等,一起參與錄制幼兒園“‘薪火傳承 偶藝綻放第25屆校園木偶藝術節(jié)”云上啟動儀式直播視頻。木偶戲中生動的“大嘴鳥”布絨偶,一連串妙語連珠的串詞,天真活潑的“阿豆”和“爸爸”帶來的“打怪獸”游戲表演,正是幼兒真實形象的寫照。在特殊時期,家長陪伴幼兒觀看云端現(xiàn)場直播,通過木偶游戲增進了感情,更幫助幼兒體驗了游戲的樂趣。
2.親子陪伴,增添樂趣
家長與幼兒一起游戲,是幼兒最開心的時光。通過云端投票,幼兒們選定了周末為“親子陪伴的快樂時光”。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游戲的主題和角色,和父母一起策劃游戲情節(jié),共同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制作有創(chuàng)意的木偶。如用水管制作的蛇、用襪子和紙盤制作的“阿豆”,幼兒扮演“爸爸”,家長扮演“兒子”,幼兒邊表演邊偷笑“我是爸爸的爸爸”……這一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幼兒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增強了幼兒的安全感。
3.創(chuàng)意玩法,活躍身心
在游戲中,家長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材料、顏色和木偶角色,與幼兒一起探索或創(chuàng)編有趣的木偶游戲,如“捉迷藏”“拍蝴蝶”等,使幼兒的情緒得到安撫,在心理和身體上都進入一種穩(wěn)定發(fā)展的狀態(tài),引導幼兒通過木偶游戲學會表達和調節(jié)自身情緒,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
木偶是幼兒游戲的伙伴,也是幼兒的傾訴對象。幼兒在木偶游戲中不僅能提高動手能力、想象力、專注力,而且能夠表達和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增強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yǎng)個性。家長與教師的陪伴,有利于促進幼兒實現(xiàn)人偶同戲、偶情相伴、快樂成長。
(責任編輯?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