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靜
最近,江蘇省黃埭中學迎來御窯小學近50名蘇報新蕾小記者的參觀采訪。小記者們在學校老師的引領下,深度了解這所江南名校的辦學歷史,真切感受這所學校的豐厚底蘊。小記者們參觀了學校的李廷棟院士地質科普工作站、江南水鄉生態文明建設省級課程基地課、沈民義藝術館等場館。學校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和成就給小記者和陪同采訪的家長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一定要努力讀書,以后爭取能考上黃埭中學這樣的名校。”小記者們深有感慨地說。
近年來,黃埭中學始終把培養一流人才作為辦學宗旨,遵循“創特色,樹品牌,爭一流,筑成就”的辦學目標,在創新教育思路,轉變育人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豐富教育內涵等方面邁上新臺階,取得了優異的辦學成績和良好的社會聲譽。
精心育人,搭建高品質多元化培養平臺
高品質辦好教育是學校緊抓不懈的目標。學校突出以搭建多元化培養人才的平臺,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學得好,都能找到契合自己理想的高校。
高品質學校,必定有一套高品質的課程體系。學校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核心價值追求,著眼于學生多元發展、個性發展、長遠發展的需求,開發適合不同個體、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需求的學科拓展類和提高類課程,不斷提升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優秀生出色發展,中等生超常發展,偏科生自信發展,該校采取了優秀生指著走,中等生領著走,偏科生扶著走的教學措施。對于優秀生,學校均衡各學科學科,強化思維訓練;中等生則讓他們按照計劃預習、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及復習,逐漸地提升成為優秀生;而偏科生注重培養他們對薄弱科目的興趣。
同時,學校作為蘇州市拔尖創新人才教育培養實驗十所聯盟學校之一,通過與蘇州大學、蘇州中學等名校進行合作,建立優秀生、特長生培養機制,搭建學生發揮特長、多元發展的平臺,聘請學科競賽專家進行學科競賽輔導,推進學校高中段教育的高水平發展。利用“夢龍大講堂”,定期邀請中科院院士李廷棟、汪集旸,清華大學教授汪東升,地質學家朱劍剛,建筑學家張應鵬,南京航天航空大學教授昂海松等著名專家來校講學。2020年下學期學校開展了“雙師”課堂教學,使物理、數學等很多學科的尖子生脫穎而出,為他們將來考取名牌大學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學校也重視培養選拔物理化學生物數學信息等學科成績優秀的同學,參加各級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呂晴煜、馮成億、李宇飛等同學獲得化學奧賽全國二等獎,楊宇濤獲高中數學聯賽省一等獎,伊承杰獲生物奧賽省一等獎,毛雨玥等獲生物奧賽省二等獎,還有一大批同學在奧賽、聯賽、作文大賽等方面獲獎。
陪伴也是高品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在黃埭中學,教師和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輔導學生有教師陪伴、訂正作業有教師陪伴、頭疼腦熱有教師陪伴、生日祝福有教師陪伴,真正把陪伴、服務學生做到極致。
優化師資,爭做“四有”好老師成風尚
經驗告訴我們,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老師的師德修養與業務水平高低,決定了學生的成長高度與未來發展。為打造一支“人格自覺、專業自信”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近年來,黃埭中學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的路子。
在2018年的一次校園招聘會上,當時就讀于南京師范大學的李倩瑤老師,被黃埭中學的招聘團隊“一眼相中”,并有幸成為黃埭中學教師隊伍中的一員。短短兩年多的時間,李倩瑤的業務能力快速提升,并在學校及市內的各類賽課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今天,我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起來,與學校的培養密不可分。”李倩瑤說。
其實,在黃埭中學,每年都有許多像李倩瑤一樣的新入職教師在快速成長。他們在學校的精心培育下,個人業務素養和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并成長為優秀青年教師。
為適應教育快速發展和提升學校辦學質量的需求,近年來,學校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加強教師培訓,進一步提升教師業務素養和教學水平。“學校積極開展以校本培訓為基礎的多種培訓,鼓勵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學術交流等活動,積極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曹衛新校長說,通過培訓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學校師資隊伍向高素質發展,為教育教學質量的快速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學校還十分重視教師的集體教研,每周各學科都會開展示范課教學活動。示范課上,各科優秀教師精心準備、華麗亮相,年級管理組成員和學科組老師現場觀摩并課后集體評課,以示范課全面推動課堂改革的深入開展,以集體智慧提升課堂高效。學校還加強“名師工作室”“鄉村教師培育站”建設,充分利用“名師講壇”“一課一名師、一師一優課”等教師專業優質發展平臺,組織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系列展示活動,特別給有潛力、有志于專業發展的中青年骨干教師交任務、壓擔子,加速他們的成長發展。目前學校有正高級中學教師1名,江蘇省特級教師2名,姑蘇青年領軍人才1名,姑蘇青年拔尖人才3名,蘇州市名教師7名,蘇州市學科帶頭人16名,區級學科帶頭人38名,名師工作室7個,學校被遴選為蘇州市首批“四有”好教師市級重點培育團隊。
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一個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教師集體會產生強大的內驅力和向心力,是學校提高辦學質量的首要條件。一直以來,黃埭中學十分重視教師的德育培訓,致力于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充滿活力、勇于奉獻的教師隊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學校每月舉辦一次班主任例會,年級每周一次班主任工作會。總結前期工作,探討解決問題。”曹衛新告訴記者,定期召開班主任例會是教師德育培訓的一個重要方面。會上,大家就本校的一個德育案例,或一兩個熱門德育話題進行研討,各抒己見,進行思維碰撞,凝聚集體智慧。同時,學校還開展德育公開課展示,充分挖掘本校的德育資源,給班主任提供學習交流平臺,讓更多的班主任進入優秀行列,逐步形成本校的德育工作特色。
辦好國際班,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國外優質教育
黃埭中學依托多樣化的國際教育合作項目,為學生大力開拓海外交流平臺,積極構建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學校先后與加拿大愛思德國際學院締結為友好姊妹學校,與加拿大密西沙加市皮爾公立教育局簽約合作,還與美國三立集團美國教育聯盟簽約合作。2019年5月,經相城區教育局批復,學校正式成為相城區國際理解教育實驗基地。9月,學校“中美融合國際班”開班。“中西合璧”的教育,為有志跨出國門深造的學子搭建一個走向世界的平臺,讓學生不出國門就能在家門口享受原汁原味的國外優質教育。
黃埭中學開展國際班教育也有一個逐漸探索和成熟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適應了新的學習方式,并熟練掌握“門道”。高一學生在中教、外教的幫助下,熟悉國際課程的特點,慢慢適應高中課堂。外教的課堂,他們從一開始的安靜沉默到后來自由用英文對答、演講;托福課堂上,學生英語水平快速上升,詞匯量增長迅速,特別在口語上克服了不敢開口的膽怯,去年5月,蘇州教育國際交流協會開展“小使者 云外交”國際理解教育主題作品評選活動,學校國際班的同學積極報名、踴躍參與,并且利用此次活動與合作辦學的美國皇木高中的學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動互學,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經過三個多月活動訓練,國際班的學生最終成果COVID-19 High School Experiences榮獲高中組優秀學術獎。據悉,他們通過視頻會議軟件zoom連線實時溝通創意,通過郵件互相交流最新進展。這樣的交流互動已有近十次。他們還圍繞“綠色家園”主題展開,從“3R”,即Reuse,Reduce和Recycle三個維度出發,進行瘋狂的頭腦風暴,提出了一系列的奇思妙想:水資源保護,聯系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環境的影響,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環境問題等等。一小時很快過去,話題才剛剛開始,同學還意猶未盡,相約各自搜集資料后進行下一步,討論選擇什么方案,如何分組等問題,最終形成了一個成熟的調研課題,并且獲得了評委組專家的肯定。學習和探究方式的改變,讓參與活動的學生也頗有收獲。不少學生表示,自己能在這樣的活動中提升自己,從交流中豐富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法。
“學校辦好國際班教育,就是要為更多學生能夠走向世界,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舞臺。”曹衛新表示,今后,學校要繼續拓展國際教育的空間,形成多方合力提升辦學質量,精心打造黃埭中學教育的新品牌。
矢志不移逐夢前行,教書育人人才輩出。2020年,黃埭中學全體師生克服種種困難,凝心聚力、奮力前行,學校各條戰線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校被評為江蘇省教科研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智慧校園、相城區德育先進學校、相城區常規管理先進學校。尤為可貴的是2020年高考取得歷史性突破,本一本二上線人數保持了持續增長態勢,尖子生培養有了新突破。龔菲同學406分居區文科第一名,躋身全省前200名,李蒙同學409分居區理科第一名。400分以上8人,390分以上26人,380分以上52人。本科上線人數持續增長,本一達線260人,達線率52%,本二達線率超95%,啟新班本一上線率100%,有13名學生被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985名校錄取,有51名學生被蘇州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211高校錄取,贏得了廣大家長和社會各界的交口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