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靜



今年新學期之初,相城區舉行了一場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交流現場會,春申中學代表初中學校作了精彩的交流發言。該校在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教學案”的實踐經驗,得到與會人員高度認可,特別是學校追求有效教學的一系列舉措,給大家以很大的啟發。
近年來,春申中學非常重視教育的創新探索。學校在教學管理上提出了“想在深處,站在高處,做在細處,落在實處”的目標,這16個字促進了學校教學改革更適應學生的學習實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實效,為今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改新理念:讓有效教學落到實處
教學改革在路上。春申中學緊緊抓住優化課堂教學這個“牛鼻子”,積極探索“教學案”的優化策略,實現“教學案”的優化與提高。
“教學案”的改革是傳統備課的“升級版”,需要花費更多的功夫。就在上學期,學校在教務處的牽頭下,以備課組長為教學案核心編制組組長,讓一批業務精湛的老師引領,各備課組單獨成立“教學案”核心編制小組。經過大刀闊斧推進“教學案”一體化優化整改,“教學案”編制責任到組,組內責任到人,并要求各備課組在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對照教參、考綱逐個優化,力爭做到不漏掉一個知識點、不添加一個超標內容。在此基礎上,先后多次邀請市、區教研員來校指導、檢查評比“教學案”,并將結果及時反饋各備課組,各組根據學科專家指導意見修改“教學案”。這樣的“教學案”不僅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亮點,而且學校的“優質課”變得更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質量都獲得了新提升。
教學改革舉措要收到實效,離不開持續的改進。學校嚴格落實教學七認真檢查,抓好教師二次備課,將獲得“優秀”的備課進行組內晾曬,微信公眾號推廣,堅決執行不達標不給“優”的標準。由于學校改擴建工程,本學年初一年級借用黃埭中學教學樓,學校的七認真例行檢查就錯開進行,每次檢查,教務處所有工作人員均上門監督,在學科領導、教研組長檢查的基礎上再一次一一核查,檢查是否符合要求,有沒有弄虛作假,老師們的二次備課是否到位,發現問題當場聯系,責令整改。每周備課組活動實行打卡制度,以遞交作業的形式進行,每次活動要求提交當天顯示水印日期的活動照片,活動簽到表和活動記錄表一并拍照上傳教研組群。同時教務處實行巡課制度,禁止隨意送課、丟課,加強對非中考科目教師的上課檢查。加強考務管理,每次重大考試執行年級組調換巡查制度,發現問題工作群直接晾曬,常規考核扣分。
課堂新變化:讓學生變得更有智慧
課堂教學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品質?這是春申中學推進有效教學的一個目標。學校通過探索“教學案”引領下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個理念正確、過程科學、操作可行的校本化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新的“教學案”促進了教師轉變教學行為,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他們積極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靈動課堂,讓學生愿學、樂學、會學、學快、學好,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學習和自由發展。學校全面實施了“教學案”教學,深入推行“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改革,倡導從被動學習走向能動學習,從知識傳遞走向知識建構,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知識的獲得、浸潤和體驗,重視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讓學生變得更智慧。
有效教學水平的提升,也需要不斷進行學習和研討。學校一邊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一邊邀請專家進行指導,對各年級各學科的課堂教學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指出優點繼續保持,提出不足繼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化改革,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得學校的素質教育能夠進一步得到提升。去年12月,學校還承辦了蘇州市基于“教學案”的有效課堂展示活動。作為蘇州市“區域整體推進有效教學實踐研究項目實驗學校”的成員之一,學校持續圍繞課程建設,以教學案為抓手,在不斷推進教學改革,更好地滿足學生發展需求上苦下功夫。活動涵蓋了語、數、英、物、化、政、史、地、體九門學科,開課的教師全部來自于各學科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骨干教師。課堂教學獲得了聽課專家、老師的高度肯定。
教師新提升:讓每一課都能更“優質”
學校的“教學案”改革,一方面引導教師投身各類教研活動,另一方面會把更多精力擴大學習的范圍,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以語文學科教學案為例,教學案由“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資料鏈接——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五大部分組成,其中“學習過程”主要有“課前預習——合作探究——課堂反饋——拓展閱讀”四個環節。課前預習重視學生預習習慣、自學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自覺、自主學習品質;合作探究主要通過小組交流方式,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和疑惑,師生共同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重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重視學生課堂的參與、師生和生生間的互動、學生問題提問的質量、學生學科思維的發展;課堂反饋主要檢測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效果,調控教學。教師經過這個教學過程,自身的教學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近年來, 學校通過積極培養青年教師,努力提升師資的整體力量。學校提出教師的專業成長要經過三步,一是學習,二是實踐,三是反思。學校首先是組織教育上教學上的師徒結對儀式,為徒弟們物色好一個認真負責的指導師父,簽訂結對協議,明確師徒職責,拜師儀式結束后每一位徒弟人手一本青年教師成長手冊,這本手冊是青年教師過程性學習的記錄本。此外,學校還對青年教師綜合考評一月一考核一公示,一學期一考評。評選優秀見習教師,優秀青年教師的數據來源均來自于教務處對青年教師的考核。
教師發展是學生發展的源頭活水。去年,學校共有教師30人次在區級以上比賽中獲獎,19篇論文省級以上刊物發表,56篇論文、12篇教案獲獎,市、區級公開課46節,9個區級課題開題,2個市級課題結題。新增姑蘇教育人才1名、陽澄湖教育人才2名、市學科帶頭人1名、區學科帶頭人2名、區教學能手1名。
“有效教學的關鍵在課堂,其前提是備課,有效備課的抓手是‘教學案’。”校長劉明表示,教師只有認認真真編制“教學案”,兢兢業業上好每一節課,才能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水平,形成自身的發展品牌,讓每一個學生學得更好,每一位教師都變得更優秀。
檢驗教學改革關鍵要看實效。學校積極落實“春草教育”理念下的教學目標,獲得高質量發展。2020年度,學校榮獲相城區義務教育綜合考核一等獎、蘇州市創新人才培養實驗項目學校等22項市區級綜合榮譽。如今,學校正不斷推進有效教學的探索和提升,努力辦出更具特色和優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