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龍 黃冰 黃梅
茂名市婦幼保健院手術麻醉科,廣東525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醫療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由于身體、心理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許多產婦會選擇剖宮產手術進行無痛分娩。除此之外,臨床上多胞胎、胎兒過大、骨盆過小、胎兒窘迫、胎位不正等原因的影響,也會使得產婦使用剖宮產來有效搶救產婦和新生兒,但該方法也對剖宮產術后鎮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是近幾年應用較為廣泛的鎮痛,其中羅哌卡因的使用能夠起到良好的鎮痛作用,不過有關羅哌卡因的濃度使用存在一定爭議,因此需要對其進行不斷探究與分析。
1.1 基礎資料將于本院接受治療的75例剖宮產適應證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均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間收治,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常規組。觀察組產婦38,年齡22~37(29.63±3.42)歲;常規組產婦37例,年齡21~38(29.25±3.57)歲。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且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原則。兩組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⑴知曉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⑵無精神類疾病;⑶均為剖宮產產婦。
排除標準:⑴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⑵心臟病、傳染病產婦;⑶高血壓、糖尿病控制不良者;⑷惡性腫瘤產婦。
1.2 實施方法兩組產婦的剖宮產手術均通過腰-硬膜外聯合麻醉方法實施,產婦在順利完成手術后,給予產婦曲馬多靜脈自控鎮痛,劑量為800 mg,通過生理鹽水將其稀釋至100 ml,單次使用劑量為2 ml,然后將術后產婦送至麻醉恢復室,在超聲引導下給予產婦雙側腹橫肌平面阻滯[2]。首先將無菌鋪巾鋪設好,通過便攜式彩色超聲儀定位產婦肋緣、髂嵴以及腋中線,將超聲探頭放置產婦前側腹壁腋中線位置,直至腹橫肌平面圖像清晰后,再利用超聲平面顯像技術來進行初步試驗,然后對腹橫肌平面進行確定,最后注射不同濃度羅哌卡因(中國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03636,規格10 ml∶100 mg×5支)。
常規組產婦注射0.15%羅哌卡因,劑量為1.5 mg/kg;觀察組產婦注射0.20%羅哌卡因,劑量為1.5 mg/kg。
注射過程中,先從一側開始注射藥液,超聲圖像在明確藥液已經進入腹橫肌,并逐步完成擴散與滲透之后,再對產婦的另一側展開腹橫肌平面阻滯[3]。完成阻滯之后,密切觀察產婦常規生理指標,包括產婦呼吸、心率、血壓等,然后分析鎮痛效果。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產婦常規生理指標、疼痛程度、鎮痛泵按壓次數、鎮痛滿意度。常規生理指標包括心率、血壓、呼吸頻率。疼痛程度:利用VAS疼痛評分評估產婦疼痛程度,疼痛程度用0~10來進行表示,分數高則差,分數低則優。鎮痛滿意度:使用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由產婦和產婦家屬共同完成,采取100分制,根據分數段的不同將其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鎮痛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數例+滿意數例)/總數例×100%。
1.4 統計學方法對上述兩組產婦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率的對比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常規生理指標比較觀察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呼吸頻率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均P<0.05),如表1所示。
表1 75例剖宮產適應證產婦觀察組和對照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呼吸頻率比較(±s)

表1 75例剖宮產適應證產婦觀察組和對照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呼吸頻率比較(±s)
注:常規組產婦注射0.15%羅哌卡因,劑量為1.5 mg/kg;觀察組產婦注射0.20%羅哌卡因,劑量為1.5 mg/kg。1 mmHg=0.133 kPa
?
2.2 兩組疼痛程度、鎮痛泵按壓次數比較觀察組疼痛程度、鎮痛泵按壓次數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均P<0.05),如表2所示。
2.3 兩組鎮痛滿意度比較常規組非常滿意21.62%(8/37),滿意54.05%(20/37),一般16.22%(6/37),不滿意8.11%(3/37),總滿意度75.68%(28/37);常規組非常滿意34.21%(13/37),滿意57.89%(22/37),一般2.26%(2/37),不滿意2.63%(1/37),總滿意度92.11%(35/38);觀察組鎮痛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χ2=4.547 0,P=0.032 9)。
表2 75例剖宮產適應證產婦觀察組和對照組疼痛程度、鎮痛泵按壓次數比較(±s)

表2 75例剖宮產適應證產婦觀察組和對照組疼痛程度、鎮痛泵按壓次數比較(±s)
注:常規組產婦注射0.15%羅哌卡因,劑量為1.5 mg/kg;觀察組產婦注射0.20%羅哌卡因,劑量為1.5 mg/kg
?
通常情況下,產婦在臨產前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比如不安、恐懼、焦慮、緊張等,因此許多產婦會主動要求進行剖宮產。尤其是我國目前已經開放二胎政策,使得我國高齡產婦在迅速增加,而這類產婦在生產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剖宮產進行分娩。剖宮產術式主要的特點包括快速以及無痛分娩,所以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深受廣大產婦的青睞,不過該無痛分娩方法需要輔以麻醉,手術麻醉方案的質量高低,與手術成功率以及保障母嬰健康有著重要聯系[4]。剖宮產的術后鎮痛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產婦疼痛程度,同時能夠增加產婦催乳素釋放,并提高產婦母乳喂養率,對產婦術后恢復有著積極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醫療水平也在快速攀升,其麻醉技術與手段也在不斷完善,從而無痛分娩的應用也愈發廣泛與頻繁。在無痛分娩過程中,藥物的合理使用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誤差,則會影響產婦以及嬰兒的身體健康,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母嬰的生命安全,所以采取有效的麻醉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就目前而言,剖宮產術后鎮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早期臨床鎮痛方案中,多使用靜脈自控鎮痛,這種方法不僅能夠起到良好的鎮痛效果,同時操作十分方便,不過由于剖宮產手術有著較高的費用,而靜脈自控鎮痛方案的費用同樣較高,使用該鎮痛會使得產婦家庭負擔進一步加重,因此需要尋找一個有效、安全且具有良好經濟性的鎮痛方法[5]。羅哌卡因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麻醉藥物,能夠對神經細胞鈉離子通道進行有效抑制,從而有效阻斷神經傳導與興奮。在超聲引導下使用羅哌卡因,不僅有著較長的麻醉時間,同時針對肛提肌、腹肌的抑制作用也比較小,將其局部麻醉浸潤傷口,能夠最大程度降低術后疼痛。全身麻醉手術不僅麻醉效果不理想,而且麻醉時間比較短,手術結束后便會伴隨疼痛,所以可以通過局部麻醉來幫助產婦大幅度降低手術切口所帶來的疼痛,這樣能夠加快產婦身體恢復速度,同時有利于提高母嬰健康,進而使得產婦的鎮痛滿意度提升[6]。但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據相關報道指出,1.5 mg/kg劑量的0.20%羅哌卡因的配合使用,有著良好的鎮痛效果,從而幫助產婦降低疼痛程度,有助于產婦生理指標的改善。本研究中,觀察組常規生理指標、疼痛程度、鎮痛泵按壓次數、鎮痛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常規組(均P<0.05),該結果能夠充分說明濃度為0.20%的羅哌卡因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產婦剖宮產術后,在超聲引導下,按照1.5 mg/kg的劑量給予產婦0.20%羅哌卡因行腹橫肌平面阻滯能夠起到良好的鎮痛效果,同時能夠最大程度改善產婦心率、血壓、呼吸等生理指標,從而提高產婦鎮痛服務滿意度,值得臨床將其廣泛應用。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