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俊波
體育活動能夠使他們擺脫日常生活的煩惱、有能力感、掌握運動技能及進行社會交往,能對情緒產生積極的影響。[1]運動參與本身是愉快的,從而引起了對諸如快樂、最佳體驗、滿意感和流暢等積極心理狀態的關注。[2]1975年,美國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最早提出“心流體驗”,該理論指出心流是個體對某一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并由此推動個體完全投入某項活動的一種情緒體驗或狀態。[3]氣排球運動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一項群眾性運動,集健身性、娛樂性、觀賞性、競技性于一體,具有天然的適合群眾健身的優勢,有利于推廣和普及。[4]本文主要從性別、年齡、學歷、職業及運動年限等角度,分析氣排球運動參與者在運動過程中的心流體驗,研究不同組別是否存在差異性,從心理學角度,說明氣排球運動的價值與作用。
對應Jackson提出運動員在流暢狀態時的9個特征:挑戰—技能平衡(Chal)、行動—意識融合(Act)、清晰的目標(Goal)、清晰的反饋(Fdbk)、全神貫注于當前的任務(Conc)、高度控制感(Cont)、自我意識的喪失(Loss)、時間的變換和享受的體驗(Enjoy).[5]本文根據課題研究需要,從9個維度對氣排球參與者進行調查:(1)我感覺自己的能力足夠滿足氣排球運動的要求;(2)進行氣排球運動,是出于本能和自動的,而不必去想;(3)進行氣排球運動時,我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想要做什么;(4)進行氣排球運動時,我很清楚自己的表現如何;(5)我全神貫注于當前的氣排球運動;(6)我對正在進行的氣排球運動有完全的控制感;(7)參加氣排球運動,我不擔心別人可能會怎樣看待自己;(8)進行氣排球運動時,時間過得和平常不一樣;(9)氣排球運動的體驗是一種最好的獎勵。
對氣排球運動參與者進行隨機問卷調查,共有361人參與調查,以之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檢索與氣排球、心流體驗、心流體驗等有關的文獻和碩博論文,對獲取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為論文的撰寫提供文獻來源和依據。
通過氣排球工作群,比賽領隊微信群等收集氣排球運動參與者數據。采用劉微娜《簡化特質流暢量表》2010中文版修訂版[6]對氣排球運動參與者隨機進行問卷調查。采用該量表評價心流體驗的九個特征,并根據李克特5點記分法,有5個答案供選擇,得分1-5分:從未1分,很少2分,有時3分,經常4分,總是5分,將所有得分加起來就是整個流暢狀態的得分,按照選項從低到高進的得分進行計算,分數高說明個體越流暢,分數低則反之。
回收問卷362份,有效問卷361份,有效率99.7%。問卷的信度系數值為0.888,大于0.8,說明問卷有研究的價值。由SPSS17.0軟件計算Cron-使用KMO和Bartlett檢驗進行效度驗證,KMO值為0.912,p值=0.000,KMO值大于0.8,研究數據效度非常好。
用spss17.0對調查問卷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篩選、歸納,為論文的撰寫提供數據支撐。
男性和女性由于生理因素上的差異,導致了各自在體育運動文化中明顯的區分與局限。[7]我們研究不同性別參與者在氣排球運動中心流體驗是否有差異,從而說明氣排球適合的對象。由表1可知:發現不同性別的參與者心流體驗沒有顯著性差異(P=0.81>0.05)。

表1 不同性別參與者的心流體驗得分及差異比較
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被試者在心流體驗狀態各指標上得分基本上持平,說明參與者的性別對氣排球運動心流體驗沒有影響,也就是說氣排球運動對性別沒有要求,男性和女性參與者在運動中可以獲得同樣的心流體驗。
隨著氣排球的推廣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群參與到了該項運動中。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劃分標準,本問卷把參與者分為六個年齡段“18歲及以下、19-25歲、26-35歲、36-45歲、46-59歲、60歲及以上”。根據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年齡段的參與者心流體驗具有顯著性差異F(5,355)=4.62,p=0.000<0.001,進一步檢驗具體哪些年齡組別之間存在差異,結果如表2。

表2 不同年齡參與者的心流體驗得分及差異比較
由表2可知,劃分的六個年齡段中,“60歲及以上”與其他年齡組別之間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他五個年齡組別,相互之間都沒有顯著性差異。事后檢驗發現,按照參與者心流體驗得分排序,可以看出:
36歲以上的三個組,年齡越大心流體驗得分越高:“60歲及以上”組的心流體驗分數最高。這個組的參與者,大都是退休狀態,來自工作和學習方面的壓力大大減輕,參加體育鍛煉時面對的排斥性活動也大為減少,因此其鍛煉動機與其他年齡段相比,較少受到抑制。[7]“46-59歲”和“36-45歲”兩個組的參與者,年齡上屬于壯年、中年,大都家庭事業穩定,且開始重視健康,加強體育鍛煉,因此在參加氣排球運動時的心流體驗較好,符合這個時期的特征。
35歲以下的三個組情況各有不同,心流體驗得分沒有上述三組高:“19—25歲”組以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或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為主,這些參與者身體條件好、運動時間充足、各方面壓力較小,因此本組別在參加氣排球運動時的心流體驗相對較好?!?6-35歲”組的參與者正處于成家立業、職業上升階段,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18歲及以下”組的參與者,幾乎都是在校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因此這兩組在參加氣排球運動時的心流體驗得分較低。
運動項目的選擇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比較大,針對主觀因素與參與者的文化程度之間的關系,經過前期調查,本研究對參與者按照文化程度分為四個組別。通過分析發現不同學歷的參與者心流體驗沒有顯著性差異F(3,357)=1.9,p=0.13>0.001。進行多重分析檢驗不同學歷之間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如表3。

表3 不同學歷參與者的心流體驗得分及差異比較
由表3可知:中小學(在讀及畢業)(M=38.57,SE=1.97)、專科及以下(M=36.06,SE=0.65)、本科(M=35.37,SE=0.45)、碩士以上(M=34.33,SE=0.82),學歷越高,心流體驗得分越低。
“我對正在進行的氣排球運動有完全的控制感”就是指:高度控制感,即在流暢狀態中,個體自動產生的一種對當前活動或情境的控制意識與行為。這種意識和行動是下意識的,但主體又能精確地感受到并能自我控制。[8]在“控制感”這個維度的數據統計中,中小學和碩士以上學歷的氣排球運動參與者存在顯著性差異,均值差(I-J)=4.24534*,SE=1.97,P=0.031<0.05,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歷越高,整體承受的壓力越大,參與氣排球鍛煉過程中思考的問題越多,心思越難集中,對運動的控制感也更容易受到干擾,鍛煉身體帶來的愉快心流狀態也受到影響。
經過對參與者前期調查,本研究按照氣排球運動參與者的單位性質,將參與者分為六類。根據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職業的氣排球參與者在心流體驗上沒有顯著性差異,F(5,355)=1.43,p=0.214>0.01,進行多重分析檢驗各職業組別之間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如表4。

表4 不同職業參與者的心流體驗得分及差異比較
進行多重分析,檢驗不同職業之間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顯示,氣排球運動參與者中“自由職業”和“在讀學生”有顯著性差異,P=0.029<0.05;“自由職業”和“事業單位”有顯著性差異,P=0.020<0.05;“自由職業”和“企業單位”有顯著性差異,P=0.013<0.05。
“進行氣排球運動,是出于本能和自動的,而不必去想”就是指行動—意識融合,指動作與知覺間的相互配合。在特定的情境要求個體運用相關技能完全挑戰時,個體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挑戰中去,動作協調、自動地完成而無須知覺到動作。[9]具體分析發現,“自由職業”組與“在讀學生、事業單位、企業單位”組在“行動—意識融合”這個維度上有明顯差異。對“自由職業”組參與者進一步分析,發現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排球基礎,工作時間、工作環境相對來說沒有太多的壓力和限制,參加鍛煉的時間和頻次都能自己控制,因此他們在氣排球運動時,注意力相對集中,心流體驗更佳。而其他組別的參與者受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運動水平、鍛煉時間和場地等主觀、客觀因素影響,氣排球運動心流體驗不流暢,得分較低。
經過前期調查,本研究將氣排球參與者運動年限分為五類。可以看出不同運動年限的參與者心流體驗存在顯著性差異F(4,356)=9.617,p=0.000<0.001,進行多重分析檢驗各組別之間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如表5。

表5 不同運動年限參與者的心流體驗得分及差異比較
由表5可知,氣排球運動運動年限“1年以內”與“2-3年”“6-7年”“8年以上”三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2-3年”與“1年以內”“8年以上”兩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因p<0.05;“4-5年”只是與“8年以上”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因p=0.001<0.05;“6-7年”只是與“1年以內”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因p=0.002<0.05,“8年以上”與“1年以內”“2-3年”“4-5年”三組之間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因p<0.05。
事后檢驗發現,運動年限“1年以內”的參與者(M=32.94,SE=0.61)在心流體驗得分上顯著低于其他組的數值,隨著運動年限的增加,均值和標準誤越高,心流體驗越好,“8年以上”的參與者心流體驗得分最高(M=39.37,SE=0.88)。
4.1 對參與者性別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氣排球運動參與者在心流體驗狀態各指標上得分基本上持平,也就是說雖然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因素方面有很大差異,但在氣排球運動中心流體驗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氣排球運動對男性、女性都一樣適合。為駁斥氣排球運動性別區分論,提供了有力論據。
4.2 對參與者年齡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齡段的氣排球參與者心流體驗具有顯著性差異。35歲及以下沒有36歲及以上的參與者心流體驗得分高;36歲及以上的三個組,年齡越大心流體驗得分越高,“60歲及以上”組的心流體驗分數最高。據此來看,參與者的心流體驗與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學業壓力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可以進一步研究論證。
4.3 對參與者學歷程度的研究表明:不同學歷的氣排球運動參與者心流體驗沒有顯著性差異,但仍存在細微差異,數據表明參與者學歷越高,心流體驗得分越低。在“控制感”維度的統計中,中小學學歷和碩士以上學歷的運動參與者存在顯著性差異,碩士以上的參與者得分較低,一定程度上說明學歷與壓力有密切關系,并對運動的控制感及心流狀態產生了很大影響。
4.4 對參與者職業的研究表明:不同職業的氣排球參與者在心流體驗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具體分析發現,“自由職業”參與者在“行動—意識融合”這個維度上與其他參與者存在顯著差異。“自由職業”組參加鍛煉的時間和頻次可以自己掌握,自己控制,運動時,注意力相對集中,心流體驗更佳。再次說明心流體驗與壓力之間的密切關系。
4.5 對參與者運動年限的研究表明:不同運動年限的參與者心流體驗存在顯著性差異,運動年限越長,心流體驗得分越高。運動年限“1年以內”的參與者在心流體驗得分上顯著低于其他組;“8年以上”的參與者心流體驗得分最高,運動年限越長,技戰術掌握越好,對運動越自信,甚至逐漸變成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心流體驗也隨之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