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 薇,楊 英
師德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體現,是從事教師行業必備的行為標準和道德品質。師德師風是教師的立師之本,也是學校的立校之本,是整個教育工作的立教之本。體育教師的師德狀況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本文對四川農業大學本科2017級、2016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師德認知狀況開展調查和分析,并為綜合類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有效開展師德教育提供參考和啟示。
本文以四川農業大學2017級、2016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師德認知現狀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以“師德師風”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查閱和搜集大量相關文獻資料,包括期刊、論文共29篇。
1.2.2 問卷調查法
本文借鑒和參考大量文獻資料,結合研究的方向,設計了調查問卷,向四川農業大學本科2017級、2016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164名同學發放問卷,最終收回有效問卷148份,有效率90.24%。
1.2.3 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調查得到的數據進行分類處理,運用Excel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得出結果,為研究提供直觀數據資料。
從表1可以看出,體教專業學生大部分喜歡教師職業,認為教師職業高尚。89.86%的學生(表2)表示畢業后愿意從事教師職業。但表3、表4又表明不少學生會因為工作辛苦、職業榮譽感低、待遇不夠好等原因放棄教師職業。這說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對教師職業向往或期待,但并不熱愛教師這一職業。

表1 您選擇體育教育專業是因為:[多選題]

表2 畢業之后,您愿意從事體育教師這一職業嗎?

表3 您是怎樣看待體育教師這一職業的?[多選題]

表4 如果以后您當教師之后,遇到薪酬更高的工作是否會愿意會違約轉行不再當老師嗎?
表5說明,大部分學生相信自己在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能夠堅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表6表明不少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上缺乏信心。表7顯示,在對師德失范行為的認識上,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判別失范行為,但對具體失范行為存在不同程度認知偏差,其中對教師違規使用科研經費、收受禮金的失范行為容忍度相對較高。這說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邊際認知模糊,知行還未能很好地統一起來。

表5 您現在是否能以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自己?

表6 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有基本的理解嗎?能否在未來的教學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表7 師德失范行為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多選題]
2.3.1 師德教育開展形式
表8顯示,學生喜歡多種形式組合的師德教育。最受歡迎的3個形式分別是開展專門課程、教師言傳身教、教育實踐活動,均為高校師德教育最常使用方式。
表9說明,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的師德教育形式多樣并能從中獲得知識,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形式單一,效果一般。這說明高校在師德教育的形式上還有可拓展的空間。

表8 您建議對學生進行師德教育應采取哪些形式?[多選題]

表9 您認為高校師德教育的方式怎樣?
2.3.2 師德教育的內容及效果
表10、表11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師德教育課程內容“比較全面”或“非常全面”,且內容緊跟時代發展。但由表12可見,學生對教師應該掌握的《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內容達到非常了解程度的較少。表13顯示,大部分學生將本科學習期間的側重點放在了學習專業知識或鍛煉實踐能力上。這說明師德教育內容全面、與時俱進,但教育效果還需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師德素質提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表10 你認為學校開展的師德教育課程內容全面嗎?

表11 您所在高校師范生師德教育的內容能夠緊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嗎?

表12 您對《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內容了解程度如何?

表13 在攻讀本科體育教育專業期間您學習的側重點是:
3.1.1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理想不夠堅定
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價值觀的影響,部分學生價值取向發生偏差,且自我意識水平較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目前和將來的社會角色和承擔的歷史使命,導致學習目的不明確,師德認知水平難以提高,無法樹立起堅定的教師職業理想。
3.1.2 師德教育缺乏相應的校園文化氛圍支撐
四川農業大學是一所以生物科技為特色,農業科技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是學校唯一的師范專業。學校在師德教育方面的校園文化建設上投入少,開展的活動針對性不夠,深入程度不夠,整體氛圍較師范院校薄弱。
3.1.3 師德教育的實效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師德教育形式多樣組合和師德教育內容的與時俱進已基本實現,但離預期的教育效果還有差距。究其原因,師德教育中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容易分離,學生能夠理解并接納教學內容,但未必能獲得真實的道德體驗并有效地轉化為實踐成果,且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對師德素質提升的重視度是不夠的。
3.2.1 構建科學的師德教育目標,培養學生師德信仰
在培養合格體育教師的過程中,明確將師德認知作為首要德育目標,重視激發學生的師德情感,發展學生的師德自我建設能力。用案例教學法、理論實踐相結合等教學方法,讓理論課堂變得生動,進而激發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情。
3.2.2 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強化學生師德感悟能力。
校院進一步營造有利于師范生師德教育的校園環境,積極通過第二課堂、社團等平臺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并不斷創新師德教育形式,采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引起情感共鳴,在實踐中感受與踐行,使師德教育內容真正深入人心,外化于行。
3.2.3 強化教學實踐環節,強化學生師德踐行能力
一是在日常教學中增加教學實踐的時間和次數。根據每個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及學生特點而組織不同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二是完善師德教育評價考核制度。教學中引導學生厘清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設置相應的考核標準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進行考評,增加實習學校師生對學生做師德評價環節,以檢驗師德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