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福
摘 要:真實性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效的一種評價方式,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模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育中,受社會關注度與日常教師教學習慣、學生學習習慣的影響,當前的初中教學中對學生的真實性評價的關注度相對較低。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這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讓真實性評價提效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育為主要研究對象,就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真實性評價提效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提出一些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真實性 提效 初中語文 綜合性
1 當前初中語文教育現狀淺析
1.1 考核方式單一
當前的初中語文教育中,教育考核方式較為單一,主要是以期中考試或者期末考試以及日常的周考、月考等模式展開的。從其考核頻次來說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與對知識進行檢驗的整體需求,但是從實際的應用成效來說,這樣的考核方式是否能夠從學生的需求與學生日后的學習能力提升的角度出發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是否能夠在考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考核應該關注的主要問題。
1.2 教學模式陳舊
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在教學的主要模式上,以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聽講為主,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的互動較少。雖然有些教師有課上提問的習慣,但是班級同學數量多,學習層次不同,教師的這種同質化教學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吸收度較低。另一方面,當前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為學生的自我發展與日常娛樂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外界的“誘惑”和教師傳統的教育方式之間差距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興趣,語文整體學習效果一般。
2 如何通過真實性評價提效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
2.1 創新考核方式
在真實性評價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成效考核,比如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自主創作的方式提升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知能力。比如在《貓》《鳥》這一課程學習之后,在《狼》這一古文學習的基礎上對所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深入的認識,然后在周考或者是月考或者單元總結考試上,讓學生們對《狼》這一古文進行翻譯,并在翻譯的基礎上仿照《鳥》這一文章進行仿寫,從句式、內容以及排章布局等文章寫作上的主要內容進行簡單的了解,教師將這樣的考核模式作為真實性評價要求下為學生創設相應實踐環境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作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到學生對相應的語文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道德提升與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堅持將道德教育與日常知識教育、文化教育與能力提升結合起來整體發展,將中國傳統道德文化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日常的考核與教育中。這樣,不僅對古文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對其中的重點字詞有深度把握,將狼的狡黠描寫出來,通過翻譯與仿寫相結合,學生對古文知識有深入認識,對其他課文中的閱讀理解中的重點內容也有一個深入的認識,通過這樣讀寫一體化教學方式真實性評價,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2.2 創新教學模式
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也要將真實性評價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比如在學習《狼》這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將生活中的或者學習中遇到的相應事物進行對比性教學,比如《狼》和《鳥》這兩篇課文的對比性描寫,而不是簡單地關注這兩篇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通過課堂對比方式提升教學中真實性評價這一模式的使用。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道德的角度與學生發展需求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進行檢驗,比如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互聯網教育的方式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在青春期的心理發展等,為學生的自我建設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通過在多媒體上將狼的形態與鳥的形態展示出來,讓學生有直觀的學習感受,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將實踐性考核穿插進來。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就課堂某一知識讓學生對其中的學習內容有一個了解。
2.3 創新重點學習模式
在重點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即時性真實評價需求應用到教學中去,讓學生對某一知識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比如在對古文《桃花源記》的學習時,對其中“之”這一詞的解釋上,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含義,在“俱答之”中,“之”主要是代替“他”,而在“處處志之”中,“之”只能屬于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將之前學過的古文以及其中的同類詞進行針對性強化學習,讓學生在原有學習基礎上進行一個真實性評價,比如在《狼》這一文中,“亦斃之”,這一“之”可翻譯為代詞“它”,那么這一詞的使用與《桃花源記》中“之”的使用有何不同或者有何相同之處?教師通過現場考核的方式讓學生對所學的關鍵知識、重點知識進行一個復習,從而將重點知識的多次強調轉化成日常教學過程中的真實性評價教學,不斷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關注學生對知識、對社會的認知,比如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個性化發展需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如通過創新活動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活動模式,將自己所學習到的語文知識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并鼓勵學生就自己的相關特長進行簡單的創作,從而在語文教育發展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3 結語
真實性評價在語文教與學中的主要表現就是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運用,最明顯的就是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這一教育效果的提升。教師在真實性評價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既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也要關注到自己的教育,同時還要關注到家校共育的需求。只有如此,才能通過真實性評價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能力。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部編本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K—80。
參考文獻:
[1] 酈永剛.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索與實踐,[J]中學教學參考,2012.
[2] 張繼璽.真實性評價:理論與實踐,[J]教育發展研究,2007.
婁底市第二中學 (湖南省婁底市 4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