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匠精神多表現為一種精益求精和不斷追求完美的理念,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應該注重滲透工匠精神。應該引導學生深刻領會工匠精神的內涵,把教學的內容和工匠精神培養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本文就高職音樂教學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的工作人員一些啟發。
關鍵詞:高職音樂 教學 工匠精神
2017年,我國提出應該大力宣傳工匠精神,要能夠厚植工匠文化,要具備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向世界打造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工匠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發生著改變。在教育領域,教師也同樣需要具備工匠精神,并能夠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就是要追求自我價值,是在事業上的一種修行,工匠精神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
(一)嚴謹執著,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強調了在工作上面不要跟別人較勁,而是要學會和自己較勁,要能具備一絲不茍的精神,關注工作的細節之處,要能做到追求完美和極致,應該花費時間和精力,做到孜孜不倦,對生產的產品進行反復改進,不斷提升產品品質。
(二)耐心專注,堅持不懈
在工作中無論我們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都應該具備不屈不撓的品質,要積極面對,做到主動和專心,真正用心去實現我們的工作目標。
(三)專業敬業,淡泊名利
具備工匠精神的人不會把工作看成給多少錢做多少事的交易,不會把工作僅作為一份養家糊口的手段,而是真正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情,這需要的是工作者對所從事的事業有一種發自靈魂深處的熱愛,不會過多地貪圖名利,而是一心想要把事情做好。
二、高職音樂教學中倡導工匠精神的原因
(一)學生音樂素質良莠不齊
很多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學生之所以選擇音樂專業,主要是因為高考成績不理想,本身缺乏一定的學習動力,所以在音樂學科面試的時候也基本就是走形式。一般會提問學生之前有沒有學習過音樂,有沒有參加過與音樂相關的活動或者其他課程。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音樂學習,只有少部分學生學習過電子琴或者舞蹈之類的內容。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沒有音樂基礎,還不會識譜,很多音樂內容基本都是從零開始的,缺乏音準和模仿力,不會節奏,甚至還有些學生五音不全。學生進入校園之后按照教學計劃開始學習,而且教學大綱要求學生馬上進入到學習狀態,但是很多學生基礎薄弱,這就使得學生面臨著嚴重的學習壓力和挑戰。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倡導工匠精神,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度過這個時期,提升音樂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二)教師教學任務相對繁重
音樂教學和普通的文化課教學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涉及的內容比較綜合和復雜,很多教師單純依靠課堂教學不能夠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在這個情況下教師和學生,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都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那么在音樂教學中提出工匠精神能夠很好地提升高職音樂教學整體的質量,這也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回歸。面對教師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務,為了讓教師更好地投入到教學中,為給學生提供有質量的課程,教師一定要具備工匠精神,并且能將這樣的精神融入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感染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高職音樂學科的發展。
(三)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近年來,各個高校都在積極擴招,學生生源質量因此得不到保障。雖然生源數量上去了,但是學校的師資力量并沒有跟上去,這導致學校的學生人數和教師人數之間不成比例。面對這種教學上的矛盾,很多高校會采取一些措施進行緩解。一方面可能會增加班級上課人數,落實大班化音樂教學;一方面是會壓縮音樂上課的課時。但是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音樂基礎、學習能力和其他學校的學生相比比較弱,如果還采取這樣的方式教學,非但不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自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有必要滲透工匠精神,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具備工匠精神,這樣才能更好地給學生以指導,促進學生的進步。
三、高職音樂教學中工匠精神的體現
(一)理解和認識工匠精神
教師在當下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像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的蠟燭等等。工匠精神的提出是針對制造業,和從事教育的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屬于不同的領域。但是其所具備的工匠精神卻是一致的。當今社會在發展上追求短平快,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看到收益,也因此忽視了產品的質量。所以作為企業肯定需要具備工匠精神的人才,這樣才能確保企業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勝。而作為教師同樣如此,需要自己自覺地卸下那些贊美的外衣,要能真正地靜下心來,對學生進行精心的雕琢和耐心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成長和完善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所以作為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一定要先從理念上面擺正自己的認識,認識到高職音樂教學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和真諦,在這個基礎上更好地在教學中彰顯工匠精神。
(二)在音樂教學中堅持工匠精神
教師具備工匠精神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還要給學生以真誠的關愛,具有永遠不放棄的信念和執著教育的信心。高職院校一直處于弱勢地位,教師不肯努力,家長也不愿意托付,學生更不想加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屬于一個特殊群體,很多學生都是在升學考試中失利,才進入高職院校,在學習上缺乏信心,但是其實他們都具有可以開發的潛能,同時更需要被人發現,這也就成為高職教師的使命。高職音樂教師不僅是讓學生掌握音樂知識,還應該學會去指導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真正地成為教師精雕細琢的藝術品,那么教師也就會像工匠那樣,對學生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教師要分析學生的特點,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根據學生的變化去完善自己的工作,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落實不同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能力上的提升。高職音樂專業教師一定要善于對所教的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基礎音樂知識的時候掌握更多的內容,教師才能有效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三)高職教師要具備工匠精神,要有耐心
教師這個職業不僅是養家糊口的工具,更是體現教師價值的一種方式。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認真關注學生,給予耐心的教育,永遠不放棄學生。高職音樂教師所具備的工匠精神就是使用藝術語言幫助學生解讀藝術,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思想。教師也應該具備堅持的精神,能夠堅持使用音樂去感染和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文化知識和學習習慣都存在著一些問題,而且很多學生缺乏自信心,那么為了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的陰影,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就要具備足夠的耐心,要細心去發現學生的優點,耐心地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藝術特長,實現學生最終的蛻變。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多了解學生的喜好,多給學生展示他們優點的機會。通過教師這樣的引導,學生會慢慢地接受和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會提升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能夠獲得健康的成長。
(四)在高職音樂教學中滲透工匠精神,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而音樂教育是高職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的場所,工匠精神應該說是學生今后步入工作崗位后需要具備的一種敬業精神。作為一名教師,要借助各種音樂教學資源,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工匠精神。音樂本身也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一些實踐鍛煉去反思和探索學習中的理論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演唱能力。但很多時候,教師或者學生更加注重技能的訓練,而輕視了音樂的藝術性,或者過于注重實踐忽視了理論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兩者兼顧,讓學生能知道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滲透工匠精神,在進行基本音樂技能訓練的同時,幫助學生發揚工匠精神,鉆研音樂的內涵,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的音樂專業人才。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目前在不斷地擴大招生規模,但是生源的差異性逐漸增大,各個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專注于研究教學,探索教學的方法。教師要能夠很好地將工匠精神滲透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在各個環節中體現出自己的工匠精神,要對學生有足夠的耐心,在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這樣才能培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才能推動高職院校音樂教學長期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姝.關于高職聲樂教育中如何培養工匠精神[J].青春歲月,2020(8):171.
[2]李軍偉,焦佳欣.高職教育要培養工匠精神[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0(04):143-144+149.
[3]胡劍凝.職業教育與培養工匠精神[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9(05):27-31.
[4]鄭莉莉.職業教育中如何培養工匠精神[J].魅力中國,2019,(49):301-302.
(作者簡介:皮穎,女,本科,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責任編輯 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