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
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應該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語文閱讀教學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
筆者從教這些年來發現,對小學生閱讀量的要求越來越大,閱讀的能力也越來越高,考試試卷中閱讀分數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1.缺少閱讀習慣的培養
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出現,有些教師可能認為小學生比較喜歡直觀畫面的呈現,例如,觀看電視或者利用手機上網瀏覽,而忽略了給學生充分閱讀時間。在這種保證不了閱讀時間和閱讀量的情況下,學生閱讀水平自然不會太高。
2.缺少激勵的方法
在實際的閱讀教學環節上,教師比較著重的地方還是放在了字詞句的解析上,大多數教師都是通過自己對字詞句和篇講解來讓學生們聽、記;很少讓學生自己去多讀,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主動性不夠,得不到及時的評價和表揚,所以學生閱讀興趣不高。
3.欠缺閱讀的指導
有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分數較為重要,對于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讀課外書是不重視的,沒有或者很少布置學生讀課外書的任務。因此,學生對課外書的閱讀的時間是很少的。
二、具體有效的閱讀措施
1.加強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受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條件影響,學生靜下心來閱讀的時間就更加少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筆者讓學生把每篇課文都要開聲讀,要求讀通順,讀流利直到有感情地朗讀。每篇課文課前都要讀,課堂上也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課后還要求學生多讀。例如,筆者教授老舍寫的《貓》這篇文章時,課前布置把課文讀通讀順,還要求學生在家里觀察貓的樣子和貓的生活狀況。在上課的時候,筆者要求學生開口讀,而且讀的形式多種:有個別讀、有小組讀、有全班讀、有“開火車”讀,等等。把文章讀書后,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讀書后的體會、感想或者是見解等。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收獲頗多。
筆者在教學《貓》的性格古怪的文段時,要求把重點句段要反復讀、多次讀。教師也要進行范讀、帶讀,學生讀起來才有標準。這樣讓學生從讀中理解、感受貓的性格的確有些古怪。還讓學生課前把自己在家里觀察貓的樣子和生活狀況和學生交流。例如,有的學生拍了貓的照片、有的學生拍了貓的短視頻、有學生記錄了貓的活動場景。課堂上閱讀的時候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收集的資料來討論、學習,加深對貓的古怪性格的理解。這樣課前學生有對貓進行觀察、了解,再對老舍寫的課文《貓》閱讀起來就更感興趣了,學起來就更投入了,收獲體驗就更加深刻了,用這種方法來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興趣。只要做到文本跟生活結合起來以及做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功夫,學生的閱讀感悟就會出來,閱讀興趣也會得到激發,閱讀習慣也會慢慢形成。
2.制訂有效的激勵閱讀方法,有利于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興趣是閱讀的內動力,閱讀習慣是學生閱讀的有力保障。如,筆者在教學四年級《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時就是讓學生表演的形式來進行教學,筆者讓全班的八個小組都演一次,每組的組長負責角色的安排,利用課余的時間進行排練,在閱讀課上進行表演匯報討論,評選出優勝者。通過表演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其中。學生這樣通過“演一演”后再去讀課文,理解課文就更加有興趣了,學生閱讀習慣就更容易形成;學生閱讀文本就更輕松容易了。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章的教育意義,以及自己對閱讀的收獲較多體會也會較深刻。
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用音樂伴奏來烘托閱讀氣氛,使他們感受到文章中蘊藏的優美意境,學生閱讀文章就容易進入狀態。如,筆者在教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冰心寫的《短詩三首》(選自《繁星》)的現代詩就是利用音樂伴奏,讓學生配樂朗誦詩句。創設美麗的大自然地閱讀的氣氛,讓學生輕松愉悅的閱讀,從而感悟到大海的美、大自然的美、母愛的美,是學生從閱讀中得到教育和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閱讀就更加投入和喜愛了。
3.加強閱讀課外書的力度
有的教師認為,課外書讀得再多考試又考不到,對學生學習成績沒有多大的幫助,所以不重視課外書的閱讀指導。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夠全面的,學生學知識的途徑也會有所減少,應該提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讀課外書,積累知識和培養閱讀興趣,以乃至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筆者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在課后安排學生閱讀與之相關的其它課外書,如,教到老舍寫的《貓》時,筆者就布置學生找老舍的《母雞》來讀,教到冰心寫的《短詩三首》就布置學生找冰心的《繁星》》來讀。讀完后并利用每周一節課的閱讀時間開展交流會、討論會,筆者自己也參與其中及時給予評價和鼓勵。
當然,最好是家長、學生、教師同讀一本書,閱讀整本書,這樣對學生閱讀的興趣的提高有幫助,對閱讀習慣的養成也有推進作用,因為有家長、教師的參與對學生來講是很大的督促和激勵作用。在四年級時,筆者就布置了學生和家長共同閱讀《中國神話》這本書,在讀這些書的時候要養成寫批注和做筆記的習慣,及時地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寫下來,這樣會加強學生的閱讀體會。要求家長利用假期和孩子一起讀,每讀完一章就討論交流,教師也同時讀,在班級建立閱讀群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和家長也參與其中,及時給予一些評價和鼓勵。學生會有所體會和感悟,對閱讀也有更大的興趣了,自然會積極主動去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
另一方面,除了學生、家長、教師同讀一本書的交流之外,在學校還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勵方法。例如,每周開展一次課外閱讀體會交流課,談談各自的體會和收獲,等等。如,學生小彤交流的內容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中國神話》這本書之后,體會到中國神話的內容很豐富,情節很吸引人,我很有興趣讀這樣的書,媽媽和爸爸也很有興致讀,一起交流起來我們就有很多共同的話題。爸爸也不會只顧著自己玩游戲了,和我的話也多了起來。她覺得這樣的閱讀很好。作為教師,課外閱讀過程中對表現好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而且每周評選出讀書讀得較好的或進步較大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每月進行一次月總結,查漏補缺,總結得與失。好的堅持,存在不足的要加以改正,遇到有困難的提出來大家共同克服。這樣有教師的組織和參與以及及時評價和鼓勵,學生讀書的興趣就會提高得較快。長期堅持,學生慢慢就能夠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生讀書能力的提高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教師要采取多種閱讀形式,實施多種的鼓勵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選擇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努力指導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