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紅
【摘要】當前,在教育改革穩步推進的教育發展新時期,教師在不斷地創新與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更好地了解古詩詞的美,熟悉古詩詞所表達的意思,是許多語文教師在不斷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古詩新唱就是經過不斷探索得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本文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內的經典古詩詞為例,簡要談談筆者對古詩新唱這一新的教學方式運用在語文教學當中的個人理解,希望可以對語文教學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古詩詞;古詩新唱;語文教師;小學生
所有流傳下來的古詩詞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都有其過人之處。無論是在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是抒發作者作詩時的高尚情懷,或是在闡述詩人所處時代的歷史事件,都是經過精雕細琢之后流傳于世的。每一首古詩詞都可以體現出作者的用詞之精,描述之準,表達之深。這也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學知識底蘊。小學生還處在語言理解的基礎階段,并不能很好地了解古詩詞之美、明白作者之情,而古詩新唱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古詩新唱在選定合適的旋律之后,可以將小學生帶進到古詩所要表達的情景當中來,使小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與感悟。
一、加深印象,提升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還處于基礎階段。古詩詞是作者經過仔細琢磨之后,用極簡單的短句將所要表達的情懷、意境等表達出來的作品,而且內文還會有一些詰屈聱牙的句子或詞語,小學生理解起來會感覺到非常吃力。如果想讓小學生更好地記住并且加深印象,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詩詞的意境、情懷等選取歡快、激進、悲傷等旋律鮮明的曲目加入到古詩詞之中。第一,可以達到小學生朗朗上口的教學目的;第二,可以使小學生加深對于古詩詞的印象,提升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讓小學生把古詩詞記住,為之后的古詩詞理解打下基礎。
例如,四年級語文教材中白居易的《暮江吟》,在給小學生講授之前,語文教師可以選取較為可愛、歡快、愉悅的曲目插入詩詞,教給小學生進行學唱,讓小學生感受到這是一首較為歡快的詩,快速將小學生代入到詩人所描繪的愉悅的心情當中來。等到小學生都會唱了之后就會自然而然地將詩文內容記憶在腦海當中,相比于口傳心授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音樂更有感染力,更容易讓小學生記住,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在小學生記住之后,就自然會想明白詩詞的意思。這激活了小學生對于學習古詩詞的學習熱情,同時又可以提升小學生繼續加深理解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古詩新唱的教學方式,相比于枯燥乏味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為小學生打造古詩詞的學習情景,更好地將小學生帶入到古詩詞所描繪到意境當中來,初步培養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二、加強理解,促進知識內化
在學生將古詩詞的內容深深記住,并且有了想要理解古詩詞意思的欲望時,語文教師可適時地給學生講解古詩詞所描繪的場景,反映出作者在作詩時輕松歡愉、躊躇滿志或者悲傷凄苦的心理動態、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情懷,從而使小學生更輕松地理解古詩詞當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時再一次進行唱詩,加深小學生對于所學古詩詞的記憶,加強對于所學古詩詞的理解。古詩新唱教學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當中學習古詩詞,在加深小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的同時加強小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在不知不覺當中讓小學生完成知識的積累。
例如,四年級語文教材中蘇軾的《題西林壁》,既是一首詩中有畫的詩,又是一首抒發作者感想的詩。作者的感悟,在對廬山的景色描繪當中體現了出來。這首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廬山中不同山巒起伏形態的變化,廬山橫著看綿延起伏、崇山峻嶺、郁郁蔥蔥、連綿不絕;側看峰巒疊嶂、奇峰突起,高聳入云端。本詩從遠處和近處兩個不同的方位描繪廬山,將所看到的廬山山色和廬山氣勢起伏不相同的地方展開描寫。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在登廬山之后產生的人生感悟。從不同的地方,看不同方位的廬山會產生不同的印象,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作者想表達的是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住廬山真正的儀態。本詩緊緊地扣住作者游山所產生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表達出自己感悟出來的人生哲理,所以親切而自然,耐人而尋味。這首詩用多媒體將廬山的風貌與一種大氣磅礴的音樂節奏表達出來,既可以很好地將小學生代入廬山巍峨聳立,連綿不絕的風景中,使小學生身臨其境地了解祖國廬山的美麗風貌,切實進入到詩文所描繪的情景當中來,從而使得小學生更加地容易記住、理解詩詞所要表達的意境、情感。就像這首詩當中所說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鮮活生動的教學氛圍中完成知識的掌握、積累。
古詩新唱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促進小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記憶及理解,同時在學習理解之后實現文學知識的內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古詩新唱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質量、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可以使小學生更好地領會到古詩詞的用詞簡練,可以使小學生在運用詩詞時更加有概念以及可以鍛煉小學生準確運用詞語的能力和培養小學生對于文學的初步愛好基礎。此外,幫助語文教師在寓教于樂中教授小學生古詩詞知識,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當中幫助學生完成對于文學知識的積累,培養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興趣。本文是筆者對于古詩新唱在古詩教學中的一些心得感悟,論述內容有限,不足之處還需相關教育學者予以批評指正。
[本文系河源市龍川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學研究課題“小學語文‘古詩新唱策略研究”(課題編號:LCJY2004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建英.古詩新唱? 傳承經典——東湖小學古詩新唱校本課程實踐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20(23):18-20.
[2]張驥.“詩化樂”與“樂化詩”——當代聲樂課堂教學中“古詩新唱”模式探究[J].戲劇之家,2019(29):167.
[3]張貝妮.詩韻悠悠? 樂意濃濃——“古詩新唱”走進小學音樂課堂之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9(5):69.
[4]張光新.形象直觀? 畫龍點睛——也談教學媒體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