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國安
創新是教育發展主要源泉動力,伴隨著我國創新教育不斷發展和深入的研究,其研究的方向便很自然地引到了課堂教學的改革上來,其重點和難點便轉向于創新教學研究和課堂教學的研究。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是教學的創新,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想要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我們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針對性的創新教學方法。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
1.數學問題“生活化”
教師在課堂上要進行“生活化”教學,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來決定他們以思考問題的思維認識事物,教師通過具體事例促進數學問題的“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師就要以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作為出發點,才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數學教師要很好地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讓一切數學問題“生活化”,將數學與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以此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興趣。并根據教材內容恰當地設計數學問題的情境,通過師生課堂上的互動,引導學生去探究數學問題,讓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以及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加強小學數學知識設計“生活化”,設置好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探索中逐步掌握數學知識。讓數學問題生活化,這樣就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熱愛生活。如,在講授10以內加減法時,可以先出一道這樣的數學問題考考學生:小明的爸爸叫他去商店里購買一瓶生抽,精鹽和生各一包,而生抽6元/瓶,精鹽2元/包,生粉1元/包,試問,小明最少要問其爸爸給多少錢才夠?很顯然,這些數學問題就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若時時刻刻將課本里的數學問題“生活化”,這樣,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就不覺得抽象了。
2.數學問題“情景化”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具體的生活情境去引導學生在視、聽、想等多種感覺器官合作上感受日常生活中數學的情景,對數學有切身的感受,以此促使他們由感性到理性上的升華,學生從日常生活的觀察中可以感悟到數學知識是離不開生活。比如,身邊的物體也離不開數學知識,如溫度測量等都與數學有關;在高鐵上飛速的列車為何不會撞車,感知什么是“相遇”,什么是“追及”問題;引導學生觀察馬路上的汽車,和路上行人的情況,可以體會車流的增減和路上行人的多少與時間上的關系等,而這些抽象問題都可以通過在現實生活中形成直接的理解。此外,學生在日常交流中也能領悟數學知識。如,某商場促銷標語“從現在起本商場的商品五折起出售”,可以感受到數學百分數在現實中的應用,也能悟出商品的原價、現價與打折的關系,更好地培養他們思維的能力。在服裝商場中經常遇到“賣二件送一件”的情況,如“衣服45元/件,賣2件送1件”,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感受一下,這樣的營銷手段是讓利消費者呢?還是騙促銷?
3.教學情景“生活化”
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要靈活多樣化。在均衡化辦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課堂中一個不可少的手段,很大程度上成了課堂的主角,也成了教師在課堂上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小學生更喜歡這多媒體教學,五顏六色的圖片、優美的音樂、吸引力超強的卡通人物,這情境遠遠比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課堂更加吸引人。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是我們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緊密地聯合起來,學生在樂中領悟知識,實在是件一舉兩得的事。例如,筆者在講授“數一數”這個問題時,制作了一個這樣的課件,專門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大森林的畫面為背景,里面有活蹦亂跳的小動物、還有生動形象的小鳥叫聲,學生仿佛置身于大森林中,他們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興奮地盯著大屏幕,手指在跟著動物的跳躍而數數。
總言之,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我們要樹立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在工作中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有能力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將《新課標》的課程改革中落到實處。
二、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
1.實驗能力的創新
教師在授課時,如果能通過直觀教學來傳授知識的盡量采用這方法。數學課堂里直觀教學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實驗,而在過去的數學實驗課中往往都是教師在講臺上做演示,學生在下面觀看。這樣一來,學生觀看是明白了,但是長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對所學的知識遺忘率過大。因此,如果在數學實驗課中,能夠讓學生多參與動手做實驗,這樣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鞏固率就會高。
因此,在數學實驗課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積極操作,在動手實驗中創新。如,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可以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以及好動的心理特點,應積極創造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從中探索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幫助他們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數學教學也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做一做,試一試,練一練,然后再想一想,這也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比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時,讓學生先用紅薯切取若干同樣大小的小正方體。很多學生是先切一個,其余的再一個一個對照著切;也有學生先切一個長方體,然后把較小的面以較短的棱為標準切成正方體,再對著棱長的面切取一個個小方體。通過實際操作,他們找到了長方體切割成若干小正方體的簡便方法,這樣既完成了任務,又探索出新知。通過動手操作的認識過程,遠比教師費力地講解和教師的自導自演好得多。久而久之,這樣就可以由操作興趣培養成操作習慣,從而達到啟迪思維的效果,這種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創新才是向深層次發展。
2.加強實踐能力的創新
以往,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都是教師講、學生聽,至于很多學生對數學知識、數學問題為什么是這樣是一知半解。如果某些數學問題能夠讓學生通過實踐來檢驗,那么,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肯定不同。如,在圓周率π=3.14159……這個問題上,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測量,由學生自己找出圓周率的答案,通過實踐操作后學生對這個圓周率肯定有了更加得到的認識。但如果讓學生自己利用到所學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圓的面積公式來計算一下,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實踐得出來的答案,記憶肯定深刻得很。因此,加強學生動手實踐,是數學課堂上更大、更理想的創新。
三、教師自身的創新
在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自身素質也非常重要。因此,要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教學上的創新。教師是引路人,是指明燈,通過教師的引導就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數學教師自身就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學生在課堂上對數學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形成,與教師的正確引導密不可分,教師所具有的創新精神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一方面要不斷地匯集高素質的人才、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學人來充實師資隊伍;另一方面,學校也要重視教師創新意識的培養,努力為廣大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積極鼓勵教師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教學思想,大力鼓勵教師參加在職學歷深造。也可以開展校內的創新教學研討,通過骨干教師來帶動和開展學校的教研工作,同時,也可以邀請專家或名師到校內進行傳授講學,或者帶領教師到兄弟學校參觀學習和觀摩課活動,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組織教師觀看一些特級教師的在線課堂,從中學到具有創新性、靈活性的教學方法。同時,也積極鼓勵年輕教師在課堂上勇挑重擔。年輕人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以此來培養更多的教學教研人才。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抓住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機會,積極進行課堂上的教學改革。從學生實際出發,從教材實際出發,從教師自身實際出發,設計好教學內容,使他們在創新的教學中獲得發展,樹立自主創新精神,這樣才是真正的創新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