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審計局預算執行審計處(以下簡稱預算執行審計處)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全面貫徹落實黃委黨組“維護黃河健康生命,促進流域人水和諧”的治黃思路和總體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把準審計方向,發揮審計職能,創新方式方法,有效發揮了內部審計的預防、揭示、抵御等“免疫系統”功能。
聚力創新 提升審計效能
預算執行審計處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聚焦主責主業,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動審計方式、審計機制不斷創新,促進監督效能整體提升。
創新審計工作模式。預算執行審計處按照黃委審計局“同心圓”支部工作法,以黨建為“圓心”,以審計項目為“半徑”,創新探索建立了“審計組+臨時黨小組”工作模式,保證審計人員在外開展審計期間組織生活正常開展。審計組組長任黨小組組長,履行“一崗雙責”,抓好審計期間黨內組織生活制度落實,并將黨小組職責分工寫入審計實施方案,審計業務與黨建學習同步開展,做到黨建工作與審計監督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創新審計實施方式。積極探索實踐在線審計、交叉審計、聯合審計、巡回審計等審計實施方式,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水利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將線上數據挖掘與線下精準求證相結合,壓縮現場審計時間,提升審計工作效能,以信息化技術推動內部審計創新發展。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預算執行審計處積極加強非現場審計與現場審計的資源配置和協調銜接,加大非現場電子數據分析力度,提前研判現場審計延伸關注的重點,提高了審計的質量和效率,全年現場審計時間壓縮近30%,保證了年度審計計劃按期完成。
創新審計組織管理。按照“一盤棋、兩統籌”的審計工作思路,整合黃委各級審計資源,達到“一審多果”。審計項目和審計組織方式統籌計劃安排,做到審計類型相互呼應、時間前后銜接、范圍不留盲區、成果相互利用,實現“一果多用”。同時注重“以老帶新、以審代培”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審計組成員的年齡結構,積極選調審計人員參加審計署、水利部組織的大型審計項目以拓展思維。
創新審計思路理念。改變以財務審計為主的傳統審計思路理念,以防風險、促管理為目標,圍繞治黃中心工作,針對黃委黨組關心、群眾關注、工作迫切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積極開展重大政策落實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做到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審計監督就跟進到哪里,近年組織開展重大水利前期項目、黃河下游水資源利用及供水管理等5項專項審計調查,關注重點領域,摸清資金流向,深挖問題根源,進一步發揮審計在治黃改革方面的監督服務職能;同時持續開展黃河下游防洪、黃藏寺水利樞紐等重點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前移審計關口,圍繞建設管理各個重點環節,及時發現和揭示工程建設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實現對關鍵環節重要節點審計的全覆蓋,有效促進建設單位規范管理,提高項目質量和建設進度;注重審計成果運用,對審計中發現的典型性、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分析研究,寫好“后半篇文章”,顯著改善了屢審屢犯、審而不改的情況。
狠抓落實 推進審計全覆蓋
自2016年起,黃委推行“三年輪審”審計全覆蓋。預算執行審計處堅持科學謀劃、統籌安排、分類實施、應審盡審的工作原則,于2018年底圓滿完成了第一輪(2016—2018年)審計全覆蓋預期目標任務,實現對黃委基層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以下簡稱基層水管單位)的第一輪審計監督全覆蓋,形成底稿300余份,提出審計建議500余條。
2019年以來,第二輪審計全覆蓋全力推進,預算執行審計處先后組織對48家水管單位、16家黃委直屬預算單位(以下簡稱委屬預算單位)實施巡回審計,審計中著重關注黃委黨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相關單位落實政策措施的具體部署、執行進度、實際效果,揭示和糾正單位在預算管理、財務收支方面存在的問題,真正做到“一審、二幫、三促進”。
通過對基層水管單位、委屬預算單位三年一輪的審計全覆蓋,實現了審計監督常態化,及早發現被審計單位內部管理和經濟活動中的風險點和薄弱環節,變“查問題”為“查風險”,早發現、早提醒、早整改、早落實,及時把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同時,幫助被審計單位分析問題、理清頭緒,指出不行的同時,明確“怎樣才行”,把指示要求變為實際行動,把壓力轉變為具體思路,通過一招一式的“教”,一事一議的“帶”,為基層答疑解惑、排憂解難,充分發揮了審計服務基層、服務一線的作用,引導基層說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2020年被采納審計建議191條,修訂完善制度8項,優化完善業務流程49項,有效助力基層單位規范管理,加快發展。
務求實效 落實審計整改
審計整改作為審計監督的重要一環,不僅關系到審計成果的利用,更是影響到審計的權威性、公信力。預算執行審計處通過建立審計臺賬、發現問題“大起底”專項行動、定期“回頭看”等措施,歷年審計發現的違規違紀問題得到徹底整改,管理不規范問題全面改進,體制機制問題逐步理順,發揮了內部審計“治已病、防未病”的功能,鞏固了審計監督成效。
建立完善審計臺賬。對照審計底稿和審計報告,固定專人逐年度、逐項目、逐問題建立臺賬,將項目名稱、審計年度、發現問題、審計建議、整改責任人、整改時限、整改措施等逐一錄入,對問題分類、整改進度、成果支撐等內容溯源追問、精準登記,確保不重不漏、全面覆蓋。對能整改的督促在限期內整改到位,短期內難以整改的要求列出整改計劃,實現了審計成果收集、審計整改的動態化管理。目前,預算執行審計處已對2013年以來開展的所有審計項目逐一建立了跟蹤審計項目臺賬,全面梳理了以前年度的審計成果,為審計整改取得實效奠定了基礎。
全力配合黃委審計發現問題“大起底”專項行動。為推動審計整改工作,黃委黨組審計工作領導小組決定開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審計發現問題“大起底”專項行動。預算執行審計處派出業務骨干,全程參與,全面摸清審計發現問題底數和整改情況。通過審計“大起底”,管理得到“大提升”,委屬各單位遵守法律法規意識明顯提高,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斷完善,促進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整體管理水平提升,在確保資金安全、干部安全、工程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定期實行審計“回頭看”。做好審計工作“后半篇文章”,定期開展“回頭看”活動,通過建立審計整改報告制度,完善審計整改臺賬,送達督促整改通知等措施,對之前審計發現的未整改問題進行持續跟蹤、定期問效,形成有效的閉環管理模式。加強對被審計單位督促檢查,指導被審計單位制訂科學、有效、可行的整改計劃,確保整改的真實性和效果,督促被審計單位在清理老問題的同時少出或不出新問題,不斷提升審計整改工作的執行力。同時對屢審屢犯、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虛假整改的單位和個人,依法依規依紀進行處理。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預算執行審計處全體人員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積極探索、銳意進取,提升質量,推動黃委審計工作在新的起點不斷開創新局面,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堅強審計保障。
(本文由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審計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