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敬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卻沒有給予學生最寶貴的東西,這就是—幸福。“給學生一個把握幸福的能力”是北京市密云區馮家峪鎮中心小學的辦學理念,圍繞這個理念,我們始終在探索能給學生些什么。
給學生一個幸福的校園
一方面,營造良好的幸福環境。2011年投入2000萬改建的馮家峪小學正式使用,學校配備了標準塑膠操場、食堂、學生宿舍和7個專用教室,網絡建設實現“班班通”;先后投入200多萬元對學校進行整體規劃和裝飾,突出優美溫馨的特點;邀請愛新覺羅·啟禳、趙一唐、駱晨、馮麟徵等書畫家為我校潑墨作畫,并將其作品裝裱布置到各個專室與走廊。另一方面,創造適合孩子的場景。學校通過創設論語墻、立志墻、籃球墻、毽子文化墻、展示墻、讀書廊、書吧、學室、食用菌種植園等,致力于使校園真正成為學生幸福成長的溫馨港灣。
給學生一個幸福的教師
給教師一個理想和信念 通過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教職工的政治素質;建立師德評價體系,促進陽光至愛教師隊伍的形成;展開師德教育講座,傳遞教育正能量;抓好典型示范,開展“師德先進個人”等評選活動;帶領干部、教師到留守兒童、學困生、困難生等家中家訪,認識到教師的責任重大。
給教師一個公正和公平 一是深入基層,了解情況。采用“四訪”制度,即每月校長帶隊,班子成員和部分教師下校家訪;分管干部每周訪教師,指導教師工作;專任教師每天訪學生,根據學生需求調整自身工作;每周學生訪校領導,對近期學生表現情況作點評。二是聽取意見,促進公平。每月開展“我為馮小發展獻言活動”,增強教師對學校建設的參與意識。三是更新校務公開的內容與形式。通過干部會、全體教師會、校務公開欄、學校網站等,方式公開課時工資分配方案、干部任職公示、職評考核結果、學校重大事件處理結果等校務。
給教師一個關愛和服務 一是領導干部對所有教職工進行訪談,對遇到困難的教師主動給予幫助和照顧等。二是認證聽取教師的需求,為教師提供必備的教具和教學書籍,配備體育器材,增強教師的身體素質;成立教師合唱隊、羽毛球隊,并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活動。三是抓住重大節日、教師生日等契機,開展送溫馨、送溫暖活動。四是強化干部服務意識。五是優化教職工之間和師生之間的關系,讓教職工充分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和學校的關懷。
給教師一個空間和領導力 一是通過“五個一”工程、教師職業素養培訓、教師教學技藝展示等各種活動鍛煉師能,并把開展“三比(比技能、比作風、比業績)三評(家長評議、教師互評、領導點評)”活動作為培養優秀教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二是在做實校本教研的同時,加大與牽手校開展教研工作的力度,創造各種機會讓教師走出去學習。三是發揮教師特長,讓教師創造性開展工作。四是提升教師的領導力。采取項目管理的形式,根據教師的特長,兩個教師負責承擔開展學校一項大型活動的項目活動設計、方案制定、組織實施,鍛煉教師組織協調領導能力。
給學生一個幸福的課程
一是地域經濟課程。借助地域食用菌經濟建起食用菌種植園,組織學生成立蘑菇種植小組,師生們吃上了自己種植的蘑菇;利用河里的鵝卵石進行石頭畫創作等,既培養了學生動手、審美、創造美的能力,也為學生在將來利用家鄉資源建設家鄉,尋找致富門路打下基礎。二是晚自習課程。落實減負精神,將晚自習改為晚間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讀書、講故事、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活動,給學生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三是手拉手課程。利用與密云三小手拉手資源,讓三小和我校四、五年級學生到對方學校交流、體驗、學習、生活,讓學生體驗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與理解,幫助兩個學校的孩子形成積極的、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四是藝術課程:與密云區文化館合作開展了硬筆書法、軟筆書法、素描、舞蹈等課外活動小組,在師生中間營造了“趕、幫、超”的濃厚藝術氛圍。五是一校一品課程。聘請區國際象棋金牌教練許志華,教全校師生學習國際象棋,旨在通過開展國際象棋課外活動開發智力,提高學生的人文、藝術和科學素養,為學生搭建一個與外界溝通的平臺。我校還有幸聘請到國際象棋大師謝軍到校講座,并與學生下指導棋,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國際象棋的熱情。六是體育健身課程。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將“踢毽子”這項傳統體育項目與形式多樣的拓展訓練完美結合;每天上午兩節課后的大課間,傳球接力、乒乓球擲準、大鼓顛球、踢毽子等活動項目的場地不時傳來歡笑聲;為了推進籃球特色項目建設,學校認真制定規劃,創建籃球墻、成立訓練隊、開展比賽,同時購買籃球,做到學生人手一球。七是假期課程。我校獲得鎮政府的大力支持,聘請當地20余名大學生村官做課外輔導員,利用假期時間發展學生特長,如英語口語、素描、國畫、籃球、足球等。
幸福之路從馮家峪鎮中心小學延伸出去,伴隨孩子們的腳步,鋪向祖國的山山水水,伸展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讓幸福充滿人間。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校本研究專項課題“偏遠山區寄宿制小學生情感關懷缺失的對策研究(課題編號:CBEA16070)”的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市密云區馮家峪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