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海紅
摘 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學習行為,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閱讀需要進行設計和組織,能讓學生在多重閱讀訓練中提升語言能力。文章從立足語用教學、創新人文教學、注重鑒賞教學、拓展讀寫訓練等方面,探討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平臺的多元構建,進而為學生展開閱讀實踐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平臺;認知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5-0042-0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更多實踐平臺的支持,教師在多元平臺構建時,要有觀照意識,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歷練的機會,以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教師還要立足語用教學,創新人文教學,注重鑒賞教學,拓展讀寫訓練,進行整合設計和優化處理,為學生的閱讀提供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在閱讀體驗中提升語言能力。
一、立足語用教學,建立閱讀基礎平臺
語言運用是語文學科教學核心任務,教師在閱讀教學設計中,要有語用關注意識,立足教材展開語用訓練設計,將語用學習貫徹閱讀課堂的始終。識字學習、字詞解讀、句式運用、修辭體驗、文體作者等,都屬于語用范疇,教師要從語用角度進行設計,以凸顯語用教學的實踐性、應用性。教師還要建立語用基礎訓練平臺,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閱讀感知,讓他們在具體訓練中加深語用認知。
閱讀文本時需要接觸諸多的語用內容,教師需要做出針對性設計,為學生推出一些語用學習內容,確保學生的語用閱讀能夠順利進行。例如,教學《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一課時,在初讀階段,教師先要求學生進行梳理閱讀,找出文本中的典型詞語。學生閱讀文本后,很快就能找到一些詞語,如“僵硬”“預感”“豐滿”“揭曉”“相稱”“囚犯”“洋溢”等。這樣,在解讀詞語時,學生就能夠從關聯角度進行操作。比如“預感”:豆莢中的豆粒在討論去向,作者將豆粒擬人化處理,這里用“預感”是比較適當的,豆莢成熟后,肯定會發生一些事情。再如“囚犯”:這個詞語原意是關押在牢房里的人,這里是說豆粒被困住了,像一個囚犯,這個比喻用得很生動。然后,教師對學生的詞語解析進行指導,要求學生聯系上下文進行思考,讓學生明白了“詞無定性”的道理,知道了只有在具體語境之中才會有確切的意義。
教師從語用角度進行教學調度,給學生設計具體閱讀的要求,讓學生通過詞語解讀完成語用認知構建,為他們順利進入文本鑒賞做好了鋪墊。而且教師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從多角度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契機,促使學生在不斷閱讀體驗中形成語用感知。
二、創新人文教學,建立閱讀審美平臺
閱讀教學引入審美目標,符合人文性教學的要求,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更多的教學引導。學生對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也會有不同的審美觀點,教師要針對學生審美認知的基礎,給予不同群體的學生以不同的指導,推進閱讀審美教學的進程。情感性誦讀、閱讀討論、主題演講、讀后感、課堂演繹等,都帶有個性審美意味,教師要適時推出審美學習專題,搭建閱讀審美平臺,為學生提供個性觀點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體驗中提高閱讀品質。
例如,《麻雀》是一篇小品文,學生閱讀這樣的文本沒有太多困難,教師可從文本主題和情感角度展開閱讀引導:老麻雀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要舍命與獵狗相拼,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力量呢?學生開始閱讀文本,并進行總結:因為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母親為救孩子愿意做出一切犧牲。教師根據學生的感知情況進行閱讀啟發:如果讓你圍繞母愛的主題寫一句話,你會如何表達呢?學生接受這個任務后,都陷入了沉思。關于母愛的名句是極為豐富的,學生們積極查找,課堂學習氣氛逐漸濃厚起來。經過一番醞釀,學生都能夠成功寫出一句贊美母愛的經典句子。在課堂展示階段,教師要求學生主動發言,學生的名句不斷涌現,將閱讀學習推向高潮。
教師從母愛角度展開導學,促使學生順利進入閱讀核心,特別是利用一句話贊美母愛,雖然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但是要創造經典,就會給學生帶來一些壓力。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對母愛話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閱讀訓練中接受了思想的教育,這也是人文教學的基本追求。
三、注重鑒賞教學,建立閱讀應用平臺
語言鑒賞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具體教學設計中,要對學生語言鑒賞基礎有清晰的了解,并從語言鑒賞角度選擇、鑒賞程序、鑒賞評價等多個方面展開設計和引導,從而為學生順利進入語言鑒賞環節做好鋪墊。學生的語言鑒賞方法比較單一,教師要注意進行拓寬設計和引導,要求學生對一些關鍵詞應用、短句子、語言色彩、主旨情感等內容展開研讀,以建立語言鑒賞的認知。
一些學生對語言鑒賞存在一定畏難情緒,因為找不到鑒賞角度,會感到束手無策。這就需要教師多角度展開定向引導,為學生提供閱讀應用展示的平臺。例如,教學《走月亮》一課時,這篇課文中有不少精彩的描寫句子,教師可要求學生先整體閱讀,找出這些典型的句子,進行鑒賞展示。學生通過閱讀,找到了不少的句子:“細細的流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薄扒锵x唱著,夜鳥拍打著翅膀……從果園那邊,飄來果子的甜香?!比缓?,教師對學生的鑒賞進行啟示:同學們如果不從擬人角度展開鑒賞,還可以考慮一些典型詞語的應用,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情感展開思考,也能夠獲得豐富的感知。學生依照教師的指導進行語言鑒賞。如前一句:這句中的“細細”“香味”等詞語很典型,溪流很細小,卻流淌著濃濃的情意,那就是母愛。這香味難道只是野草和鮮花的香氣嗎?……
教師對學生進行語言鑒賞提示,要求從多角度展開思考,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學習啟迪。從學生表現可以看出,教師的鑒賞引導是比較成功的,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閱讀切入點,能讓學生在閱讀體會中形成思想認知。
四、拓展讀寫訓練,建立閱讀展示平臺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寫聯系緊密,教師對此需要有正確認識,利用多種讀寫機會,為學生傳授操作方法,讓學生在對接生活認知的基礎上展開讀寫操作,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科認知會更為全面而深刻。讀后感、讀書比較、主題作文、課堂演繹、故事講述等,都屬于讀寫訓練內容,教師要為學生搭建讀寫成果展示平臺,促使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形成學科認知的基礎。
例如,《陀螺》是一篇回憶性文章,教師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先為他們設計了讀寫任務:關涉童年回憶,有很多的素材,如果讓你展開回憶,找出一個童年的游戲形式并進行回憶解讀,你會選擇什么呢?在學習這篇課文的寫法后,請寫一篇回憶性作文。學生接受讀寫任務后,開始了熱烈的討論,并對童年生活進行了深度回顧。然后,教師參與到學生的互動交流之中,并給學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當學生進入習作環節,教師及時進行提示,要求學生表達出鮮明的主題,不能為回憶而回憶。當進行習作展示時,學生的習作大多都比較出色。
學生都有豐富的回憶,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成功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思維,自然形成了學習的啟動點。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在具體展示的過程中形成心靈觸動,這對全面提升其學習品質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五、結語
總之,閱讀需要更多的訓練平臺,教師要注意整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搭建語用訓練平臺、審美塑造平臺、閱讀應用平臺、讀寫展示平臺,讓學生在多重閱讀訓練中形成學科認知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教學平臺進行科學調度,有效提升閱讀教學的品質,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范忠蓉.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大閱讀教學實踐[J].語文知識,2019(03).
[2]苑春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8(36).
[3]董岳州,李海洋.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靜”氛圍[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6(04).
[4]李美.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創新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8(21).
[5]任蓮云.小學語文延伸閱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思考[J].課外語文,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