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紅
摘 要:為全面推進迪慶藏區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夯實教育基礎,迪慶高中班在昆明、玉溪、曲靖三市相繼開辦,開啟了迪慶教育歷史上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文章基于教育扶貧對口幫扶的背景,分析在玉溪市民族中學成立迪慶高中班的重要意義,并對迪慶高中班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教育扶貧;對口幫扶;教育管理;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3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5-0032-02
一、教育扶貧對口幫扶的背景
十八大以來,教育部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的重要戰略思想,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推進實施教育扶貧全覆蓋行動,為2020 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地區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全面推進迪慶藏區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突破迪慶教育的“瓶頸”制約,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夯實教育基礎,2016年9月,云南省內迪慶高中班相繼在昆明、玉溪、曲靖三市開辦,開啟了迪慶教育歷史上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二、玉溪市民族中學成立迪慶高中班的重要意義
按照云南省教育廳和玉溪市委市政府的指示,2016年9月,玉溪市師院附中招收30名來自迪慶州藏文中學的民族學生,開啟了玉溪市迪慶州對口扶貧的歷程。2017年8月,玉溪市民族中學招收了來自迪慶州藏文中學的30名民族學生在本校代為培養,目的是為藏區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因玉溪市民族中學對藏區學生的重視,管理規范和到位,成績顯著,2018年8月,根據上級指示,學校又繼續招收了30名來自迪慶州德欽縣的學生,2019年又招收了16名學生,共有76名學生分別就讀于高一、高二、高三年級。到目前為止,76名學生在玉溪市民族中學學習和生活都很好,與玉溪籍學生相處融洽,加強了兩地的交流,加深了兩地之間的了解與合作。特別是文化的學習與融入,給玉溪市民族中學帶來了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也使民族班的學生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民族班的成立,促進了兩地教育對口幫扶政策的具體落實,對迪慶州的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教育精準扶貧的需要。教育扶貧,是新時期扶貧開發的重要內容,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著力點,是扶貧脫貧的治本之策。迪慶州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除主體民族藏族外,還有漢族、納西族、彝族、白族等十幾個民族,是少數民族聚集地,教育資源貧乏,教育水平落后。迪慶州教育局把學生送到玉溪來,目的就是把他們培養成優秀的人才,改變部分藏區落后的面貌。二是探索省內迪慶高中班教育策略的需要。在玉溪成立迪慶高中班,是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正處于摸索階段。在整個教育實施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方法和經驗,通過對迪慶學生在玉溪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進行跟蹤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尋找到一整套教學和德育管理的最佳模式,為以后的人才培養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模式。迪慶與昆明、玉溪、曲靖的教育幫扶,使教育扶貧攻堅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雖然各地區的幫扶形式不同,但是都有共同的目標。探索省內迪慶高中班教育策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玉溪市民族中學雖然不能代表其他學校的培養模式,但可以為后面的教育扶貧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玉溪市民族中學2020 屆民族班的培養模式,也為后面的年級提供了經驗,逐漸形成了一個體系。三是進一步打造玉溪市民族中學辦學特色的需要。玉溪市民族中學是市內唯一一所省定全寄宿制民族高中學校,民族教育是學校的一大特色,學校每年都招收一批特、少、小民族學生,現在又招收了迪慶民族學生。迪慶民族班的成立,壯大了民族學生的力量,也豐富了民族特色。而且迪慶班學生教育的成功經驗,可遷移到特、少、小民族學生身上,提高民族教育的質量,進一步打造和彰顯學校特色。
三、迪慶高中班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措施
迪慶籍學生來到玉溪市民族中學后,學校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來幫助他們。學校還根據教學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有效的措施并持續實施。
迪慶籍學生存在的問題。(1)學習目標還不明確,學習的動力不足,學習基礎薄弱,優勢科目不明顯。(2)短板科目劣勢明顯,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科目的學習存在較大問題。(3)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上需要教師的督促和監督,自主學習能力差。(4)對環境不適應,會產生自卑的情緒。為此,學校在教學方面實行分層輔導,開設了周末輔導班,并根據學科差異,制訂了教學計劃和措施,編寫了適合他們學習的校本教材。從成績分析來看,高一階段這些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科目基礎薄弱,與玉溪籍學生差距較大,需要各科教師對他們進行輔導;高二階段,文理分科以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對個別學生進行培尖扶弱的輔導,目的是培養尖子生,消除偏科生。學校對這些學生的中考成績進行了分析,2020屆的30名學生,中考成績最高分572.6分,最低分490分,只有一名學生達到本校的錄取分數線,29名學生在錄取分數線之下,最低分比本校的錄取分數線低30分。因此,學校除了關注優秀學生,更關注后進生的學習和生活,專門安排教師對他們進行單獨輔導,在心理上開導他們,在學習上幫助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不讓任何一名學生掉隊。
針對迪慶籍學生各方面存在的問題,玉溪市民族中學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對迪慶籍學生采取混合編班制和獨立行政班制結合的管理制度,按照綜合成績排名分到兩個年級的24個班級,與玉溪籍的學生共同學習、生活,使他們較好地融入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并由各班班主任統一管理。學校單獨成立了民族班,由年級主任擔任班主任,兩位帶隊教師擔任副班主任,共同管理,負責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年級、帶班教師一起根據實際情況,細化民族班的管理制度,包括周末獨立行政班制度、考勤制度、請假制度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民族班單獨制定了《玉溪市民族中學迪慶高中班班級公約》,公約對各方面的行為進行了規范,并給出了違反紀律要求應受到的處罰,由全體學生和家長投票通過后嚴格執行,以此來規范學生的行為,建設良好的班風和學風。采取混合編班制和獨立行政班制結合的管理制度,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關注和管理,犯錯誤的幾率大大降低,紀律上更加嚴明,管理上更加規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德育和教學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德育管理的成果,可以促進教學成績的提高。這些學生來到玉溪市民族中學以后,學校給了他們更多的關注和關心,時刻注意他們的表現和發展。這些學生遠離家鄉和父母,千里迢迢來到玉溪求學,在學校學習和生活的日子里,總體發展良好,雖然出現了一些突發的情況和問題,但是處于青春期的他們,出現這些情況是正常的,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對他們進行學習上的輔導、行為上的引導、心理上的疏導,他們就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四、結語
三年的時間,玉溪市民族中學給予了迪慶籍學生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來教育和管理這些學生。目前,76 名學生在玉溪發展平穩,學習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生活上也能很好地融入到班集體中,真正實現了各民族團結,共同進步。兩州市民族對口幫扶政策初見成效,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本著繼續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利用學校優質教育資源培養藏區人才的目的,玉溪市民族中學將繼續承擔培養藏區學生的光榮任務,為提高迪慶藏區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推動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扎實卓瑪.內地西藏班(校)學生的適應現狀及對策探討[J].西藏大學學報,2015(12).
[2]楊迎九.人口較少民族教育問題與教育扶貧[J].學術探索,2016(08).
[3]高鴻.甘孜藏區教育扶貧的困境與路徑創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