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花
摘 要:對初中生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素養的有效提升。文章分析初中階段的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指出教師要滲透成功教育,增強學生的自信;開展合作交流,培養與學生的感情;開展體育競賽,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個人素養;自信心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5-0028-02
在以往的體育課堂中,部分教師只是簡單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常規性的體能訓練活動,導致一部分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了抵觸心理。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有責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下面,本文對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探討。
一、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的迅速發展時期,在這個階段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就會形成心理問題。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重視學生的心理引導,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分析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一步有效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總體來看,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自卑心理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現,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良好的身體條件,對于一些身體條件不好的學生,應監督其進行體育鍛煉。這些學生對體育項目掌握得不是很好,長此以往,會使其逐漸排斥體育,慢慢地形成自卑的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性格比較靦腆、內向,在學習過程中會擔心自己的動作不標準而被其他同學嘲笑,形成自卑的心理。
2.懶惰心理
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家庭中都備受寵愛,原因是他們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在寵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學生,會形成懶惰心理。這樣,會對體育教學的開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3.對體育學習的恐懼心理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一些體育動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會使部分學生對其產生恐懼心理。例如跳高、籃球等項目,部分學生會擔心受到傷害而不參加學習,導致教師的體育教學無法正常進行。
4.對體育學習的逃避心理
部分學生意志力不夠堅定,在學習中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往往選擇逃避與退縮,不能夠坦然面對問題。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面對一些較高難度的體育動作,這類學生通常只會逃避,不敢面對挑戰。特別是部分女生,逃避心理更加嚴重。
二、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滲透成功教育,增強學生的自信
自新課改推進以來,我國對于各階段、各學科的教學體系以及教學標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初中體育教師不僅要組織學生進行體能訓練,還要適當地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受環境的影響,部分初中生存在較強的悲觀心理和敏感意識,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會不自覺地進行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能完成某些任務,或者沒有其他人優秀,自卑心理明顯。這一心理問題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人格塑造。
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來說,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就如同浩瀚星河中的獨立小星球一樣,每一顆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教師,主要的任務就是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然后大力挖掘,通過滲透成功教育,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勢,形成自信和健康的心理。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了解學生基本的身體素質,為其制定能夠符合其身體負荷的學習目標,借此讓其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排球的發球技巧訓練”這一活動時,可以提前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特別是臂力進行測驗。針對臂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規定其在一分鐘內完成6次~10次的發球動作;針對臂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在一分鐘內完成4次~8次的發球動作。這一方式,對臂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很容易完成:當其能夠順利完成4次發球,自身的滿足感會得以加強;當其完成8次發球,自身的自信心會充分提升,心理素質也能夠得到有效鍛練。
2.開展合作交流,培養與學生的感情
當前,多數初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缺乏與同齡人的交流和溝通。這樣時間一長,經常將自己封閉起來的這部分學生,很容易就會產生心理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一步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加以解決。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些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時經常批評學生,并且所表現出來的威嚴會讓學生感到拘束和壓抑,無法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主動與學生拉近距離,站在平等的角度與學生進行溝通,聽取學生的意見。這樣的方式,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進一步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性的學習活動,借此打開學生的心門,將學生從封閉的空間內拉出來,使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快樂,形成健康的心理,不斷提升個人的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
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長跑訓練時,教師可以在訓練中融入“接力賽”的小活動,將班級中的男女生穿插組成小組,共同進行接力賽跑。賽后,教師要為最先到達終點的小組頒發勝利獎,并為平均速度最快的小組頒發團隊獎,進而讓學生認識到集體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
3.開展體育競賽,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初中生正處于發展的重要階段,自身具備較強的好勝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定期地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競賽活動,如籃球賽、足球賽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團隊意識會得到增強,自身的競爭意識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活動之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指導,使學生正確認識到“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價值。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競賽的小組一起進行聚餐活動或者聯誼活動,這樣既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又能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4.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和學習需求,改變相應的運動規則,使體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對體育項目的基本要求做到了如指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創新教學模式,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講解體育的運動技巧,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體育的內涵,進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發展,在學生遇到比較難的體育動作時,及時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質,使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利用體育教學的多樣化,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體育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制定出多樣化的教學方案,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不僅要組織學生開展體能訓練活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適當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教師還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適當調整,通過成功教育、合作交流、體育競賽、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培養與學生的感情,為學生創造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永亮.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廣西教育,2018(38).
[2]丁燕妮.淺析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21).
[3]趙明明,呂秋爽.對中學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01).
[4]馬俊偉.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