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 要: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的主陣地,在一日生活中,教師要做好德育工作,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文章對幼兒園德育進行概述,探討幼兒園德育工作的開展,指出教師要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德育,在游戲中滲透德育,在節日活動中滲透德育,在家園合力中滲透德育。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工作;一日活動;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5-0030-02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當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這充分說明,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德育十分重要。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幼兒教學經驗,對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德育工作的開展進行探討。
一、幼兒園德育概述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而幼兒園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縮影,特指道德品質教育、情感教育和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等。幼兒生活在當今社會的大環境下,所做出的行為舉動必須符合人們的行為規范要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德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啟蒙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集體和愛科學的情感,培養幼兒勇敢、誠實、友愛、自信、知禮懂禮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綜合起來,幼兒園德育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培養幼兒愛的情感
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集體和愛科學的情感是幼兒思想品德發展的前提條件,而且是幼兒不斷完善自己、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因此,培養幼兒愛的情感是十分必要的。
2.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規范其行為
社會是由一起生活的若干個體構建而成,人在社會發展中不僅是首要因素,更是關鍵所在。能否和周邊環境以及環境中的人建立起和諧關系,是人積極開展學習生活、保持樂觀生活態度的根本因素。幼兒教師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對幼兒的交往能力進行培養,讓幼兒了解基本的行為規則,學會正確協調彼此之間的關系,體會規則的重要性,自覺遵守規則,養成懂禮貌、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3.培養幼兒的良好個性品質
良好個性品質主要包含自信、活潑、樂觀、誠實和勇敢等,在幼兒與人進行交往時, 這些品質十分重要。而且幼兒只有和他人構建起和諧的關系,才能更好地成長。
二、幼兒園德育工作的開展思路
為了使德育工作有條不紊、有聲有色地進行下去,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幼兒園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開展德育工作。
1.在幼兒日常行為中找準切入點,隨機教育
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幼兒會做出一些欠妥的行為。這時,作為幼兒教師,應找準切入點展開德育工作。例如,在組織幼兒玩滑梯時,有些幼兒會推擠前面排隊的幼兒或者插隊去玩滑梯;在幼兒一起玩玩具時,有些幼兒會在玩完之后直接把玩具扔在桌子上,而不去主動整理……針對幼兒這些不良行為,教師就可以隨機展開德育,讓幼兒明白這些行為是不正確的,并進行正確引導。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規范幼兒的日常行為,還有利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把德育工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2.利用多媒體,以周邊環境為著力點
在幼兒園的小班活動中,有一節主題活動是“不亂扔垃圾”,作為幼兒教師,就可以把幼兒園干凈時的照片和滿地是垃圾的照片拍攝下來,以對比的方式,投放到多媒體設備上,讓幼兒進行觀看。在觀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兩組圖片進行比較,說說自己更喜歡哪張圖片,并說出理由。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拾垃圾活動,讓幼兒學會對垃圾進行分類。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把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調動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實施德育的具體策略
1.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德育
幼兒園一天的日常生活,極其煩瑣和復雜。但是,對于幼兒的行為習慣,卻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此,幼兒教師要牢牢把握幼兒園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把德育滲透進去。如“對不起”“謝謝”等禮貌用語的使用,都可以幫助幼兒形成懂禮知禮的道德意識。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可以進行德育滲透。例如,在開餐前,教師可以把如何用餐編成順口溜,帶領幼兒進行朗讀,要求他們飯前洗手,使他們養成用餐的良好習慣;在進餐過程中,教師要教導幼兒不剩飯、不挑食;在餐后,教師要讓幼兒自己去打理個人衛生,整理餐具,形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在一日學習活動和游戲活動中也應如此。如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除此之外,活動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事情的發生也無法準確預料。因此,幼兒教師要學會隨機應變,把握教育時機,發揮教育機制的作用。雖然在幼兒園生活中所發生的都是一些細微的小事,但是這些小事卻與幼兒行為習慣和道德意識的養成有著密切的聯系。有的幼兒在家里是獨寵,自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在幼兒園卻沒有小朋友愿意和他一起玩耍。教師就可以此為主題,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說說這樣做對不對,愿意和什么樣的幼兒做朋友等,最后進行小結和評價,幫助幼兒慢慢改掉一些不良習慣。
2.在游戲中滲透德育
在幼兒園中,游戲是幼兒最主要的活動形式,能使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知識的學習上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幼兒體育游戲憑借其豐富的內容和多元化的形式,可以使德育更好地滲透進去。在開展體育游戲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教育幼兒相互禮讓,不去搶奪活動器械;在器械數量不夠分配給幼兒時,教師要教育幼兒學會分享,共享器械。在區角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游戲,培養幼兒善良友愛、互幫互助的品質。除此之外,在游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幼兒養成整理材料并歸放原處的習慣,做到有始有終。
3.利用節日滲透德育
通過節日來對幼兒進行德育的這種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和日常生活不一樣的是,節日有著非同一般的紀念意義,對幼兒情感上的內化有著極大的幫助。如在“五一”勞動節時,教師可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教導幼兒學會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主動去幫助家長分擔家務;在“三八”婦女節時,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增強幼兒對母親的情感;在教師節時,引導幼兒要尊愛師長,做老師的得力助手。
4.在家園合力中滲透德育
在幼兒園德育工作的開展中,家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幼兒教師要通過家長會、微信群等方式讓家長對德育形成正確認識,提高家長對德育方面的重視。雖然幼兒年齡小,但是其具有極強的模仿力和可塑性。而教師和家長又是幼兒經常接觸的對象,因此幼兒對其進行模仿的可能性最大。為了給幼兒做好示范,教師和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為幼兒塑造一個正面的榜樣。教師和家長犯了錯誤時,要勇于承認錯誤,并告誡幼兒不可以這樣做。教師還要經常和家長交流幼兒的日常學習與生活情況,對幼兒所做出的正確行為進行鼓勵,讓幼兒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肯定,進而一直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淑英,馬麗花.論幼兒園德育在一日生活及活動中的滲透[J].林區教學,2017(06).
[2]張冬梅,隋雪蓮,賈慶麗.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中的品德教育[J].教育導刊,2013(07).
[3]徐瓊.融入一日生活,實施幼兒園的德育滲透[J].新教育,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