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牛曉 魏寶強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互聯網的發展日益壯大,互聯網媒體憑借多媒體集成性、即時性、多項交互性、針對性等優勢吸引了更多的受眾。這是一種新興的生態模式,新興媒體重新定義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方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傳統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和壓力。只有打破原來的思維定式,創新理念和策略,傳統媒體才能順應時代開創新的未來。
關鍵詞:互聯網+;傳統媒體;互聯網+傳統媒體
一、互聯網+
互聯網+是創新2.0下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是只是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國內“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的發言。[1]
其不僅僅是互聯網的移動與泛在,以及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及應用,更加入了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也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依托于互聯網信息技術來實現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結合,從而優化生產要素,更新傳統行業的業務體系,構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通過互聯網來完成傳統行業的經濟轉型和升級。“互聯網+”計劃的目的在于充分的發揮現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將傳統行業與互聯網信息相結合,深入融合,以產業升級提升經濟生產力。
“互聯網+”中心概念是互聯網,它還有一種理解方式是“互聯網”和“+”分開理解,互聯網加上傳統行業,它是針對不同產業的一個新的計劃,將現有的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技術融入演變成一個以傳統行業為中心的新形態產業,他具有互聯網的優點也具有傳統行業的有點,通過大數據分析與整合,理清供求關系,逐步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運營方式、產業結構等,目的是為了增強經濟的發展動力,提升效益。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的有序發展。
二、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是相對于近幾年興起的網絡媒體而言的,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即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平臺的媒體,主要包括報刊、戶外、通信、廣播、電視以外的網絡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
傳統媒體主要有聲音、圖像還包括電視、收音機等、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而多媒體則集聲、圖、動畫等于一體,更主要的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但是多媒體并不能取代傳統媒體。
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很大,但是并不能否認傳統媒體的優勢,傳統媒體的優勢有三點
1.傳統媒體相較于其他媒體擁有龐大人力物力資源,長時間的積累是的傳統媒體底蘊深厚
2.傳統媒體歷史悠久,權威性高,根基穩固。
3.傳統媒體擁有更加豐富的經驗,無論是管理經驗還是運營經驗。
但是傳統媒體的局限性也很大。也有著很大的制約因素。[2]
1. 消費習慣因素
網民和手機用戶越來越多,大批手機用戶的增加,迅速帶走了傳統媒體的用戶,試問一下能在手機上隨時看的新聞信息等,為什么要出門去買去等信息發布呢?手機消費越來越高,導致越來越少的人對現有的傳統信息進行消費。
2. 人才因素
傳統媒體一直受到制約的因素是因為“人才的流失”,傳統媒體的待遇相對落后,使得媒體方面的人才都流失到其他行業,而且媒體方面,文章內容也比較缺乏,固定的作者能壓榨出多少文章呢?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看法。部分優秀的媒體人都逐漸轉行,或者轉投到新媒體行業。
三、互聯網+傳統媒體
互聯網之所以能對傳統媒體產生巨大的沖擊,源自于它與傳統媒體相比擁有很明顯的優勢。
1. 多媒體的集中性
互聯網收集文本、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傳播形式于一體,能夠做到集中歸納,無限的擴展內容,打破了傳統媒體單一的傳播方式,通過各種信息植入潛移默化的將信息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受眾在接收、處理傳播信息的時候,可以對其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解讀和感受。
2. 及時性
網絡上的信息發布具有時效性,也具有及時性,他的發布時間并不受限制,有可能事情剛剛發生已經發布了相關的信息。網絡媒體遍布廣泛,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網絡媒體,甚至可以同步到事故發生的現場,比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有著巨大優勢。
3. 覆蓋性廣
“新媒體”以其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蓋面積廣、互動性強等優勢,深刻的改變著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微博、微信、手機新聞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正是迎合網絡時代大眾市場的信息需求。
4. 傳播機制
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傳播方式,從以往的傳統媒體的“點對面”的傳播機制發展到現在的“多點對多點”[3]為什么這么說呢。以往的傳統媒體是一個具體的公司整理信息發表出去,每個人看到的信息都是一樣的,接受信息的量也是固定的。但是現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融入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個“點”你的信息可以發布出去讓更多人看到,每個人看到的信息也是不同的,不在局限到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視等信息中。
既然互聯網和傳統媒體相融合,那他就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因為互聯網的遍布,每個人都是信息源,所以對信息的管理尤為重要,也是極大地挑戰。信息的發布渠道和數量呈現出了“幾何量”級的增長,很難有人力、物力對信息進行全面的篩選、收集和檢查。這就要對相關管理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從以前的“以堵為主”轉變成“以疏為主”的管理方式。
新的互聯網+傳統媒體需要樹立一個新的品牌形象,從品牌形象到內容再到形式,從看得見的新聞文字稿、版面設計、新書啊質量等有形的形象到人機制、宣傳推廣等形象,在每個方面形成獨特的風格,全方位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4]
挖掘人力資源優勢,新媒體擁有廣闊的資源,人人都是發展各類要素中的“活資源”同樣也是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努力挖掘多方面的人才,發展獨立完善的企業制度,制定合理、有效地激勵辦法,打破原有的機關作風,全面實現市場化的運作
四、結束語
改革而非改進、改良,必然會觸及到多方的利益,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轉變,因傳統媒體事業化單位企業化運營的性質,在融合的過程中將會有著更多的問題,同時也需要有著打破舊制的勇氣,創新是傳統媒體融合前進的動力。正如《失控》作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所言“我們通過結合把自己變成一種新的更強大的物種,互聯網重新定義了人類對自身存在目的及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互聯網拓寬了我們的視野,重新定義了我們的世界,我們眼中的媒體也在被互聯網改變融合,這是一條艱辛與快樂并存的旅途。讓我們一起期待新媒體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邢蕾. "互聯網+"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的新形態[J]. 信息通信, 2015(9):200-201
[2]白永志. 淺談多媒體互動電子雜志與傳統媒體的內容合作[J]. 資治文摘(管理版), 2009,
通訊作者:牛曉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濟南 2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