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本宏
【摘 ? ?要】高中英語分為聽說讀寫四部分,要求學生能夠聽懂英語、說出英語、閱讀英語文章、寫出英語,其中閱讀是綜合性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其中的單詞意思,并且理解句子意思。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063
眾所周知,英語一直和語文、數學并列為學校教育的三大主科,它們的分值占比都非常高。英語是一門以語言教學為主且非常抽象的科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要學習這門語言,更重要的是要能應用這門語言,英語的學習過程是,學習單詞,把單詞帶入文章,能夠理解文章這樣的一個過程。高中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有困難,特別是面對英語閱讀這種融合了單詞、短語以及各種語句排列的綜合性問題,學生更難以把握,本文將就如何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探討。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不能轉變角色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是教學的組織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處于引導的地位。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僅僅要能教給學生理論知識,還要能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得到全面的發展。但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很多教師只注重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在傳統想法的影響下,只是為了讓學生在平常考試和高考中獲得還不錯的成績,進而考入理想的大學。因此,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仍然是把自己放在主體地位,在英語課堂中,十分注重對單詞以及語法的教學,停留在對教材的理論知識的理解上,依靠大量刷題來取得較好的英語成績,表面上是實現了教學目標,然而學生在課堂上卻無法體驗語言學習的快樂,學生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也是十分被動的。事實上,這是所有教師的通病,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教師把閱讀材料當作是傳授語言理論知識的工具,教學中大多以詞匯、語法為中心,把完整,具有意義的文章拆分成零零散散的詞匯、短語、語法結構,讓閱讀材料毫無意義,學生根本不能從中獲取文章傳遞出來除了語言知識以外的信息。
(二)教學閱讀模式單一
灌輸型的教學模式是大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學生很難融入教學過程。有的教師會融入一些啟發式的教學手段,然而往往都是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地回答教師拋出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缺乏主體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根本調動不起來,不愿意參與課堂。同時,大多數教師缺乏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策略,因此會導致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也找不到科學合理的閱讀方式去抓住文章中的有效信息,學生因此不能得到正確的判斷。同時,在課堂中,教師所教授的與閱讀相關的方法,讓學生難以把握,不能應用于閱讀中去。這些都只是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一方面,長期受應試教育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的教師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長大的,因而教師和學生都十分注重考試成績,不注重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著錯誤的認知,不能理解該科目的真正意義。因此,接下來,筆者將針對上面的各種現象,就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利于發掘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
二、改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的方法
(一)教師要轉換角色,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
教師能夠轉換自己的角色并且在課堂上能夠靈活運用教學手段是素質教育提出來的口號,在課堂上,教師作為主導者,要引導學生,通過體驗、探究、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達到課堂教學目標。為此教師要舍去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要發展以人為本的核心觀念,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探索出科學的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現在的教師更多的是一個擺渡人的角色。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做課堂的引導者,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教師不再單單扮演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而且要做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引導者,根據課堂的效果及時地幫助學生進行探索。
其次,教師雖然不再是課堂的主體,但是教師還是必須要有完備的知識體系,英語閱讀涉及的知識點十分的廣泛,教師必須對教材內的知識有十足的了解,并且要多做擴展,能在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且作為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必須明白,自己所要講的不僅僅是教材內的內容,還要多做拓展引發學生的思考。只有完備的掌握了知識點,才能探索出科學的規律,在課堂上學生才能接受到正確的內容。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有力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還要了解個體的差異,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完成學習。
(二)轉換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
不同的時代,對教育有不同的要求,作為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拋棄以前老舊的教學觀念。例如,發現式教學方法的出現,從英語閱讀的視角來看,學生能夠對此積極思考。發現式思考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自主地去發掘,掌握文章所傳達信息,讓學生能夠主動去理解文章的意義。在此過程中,不僅要強調學生自主,還要強調課文閱讀的意義,讓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更深。要求教師能夠根據課堂內容,學生的進展創設出不同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閱讀內容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主要梗概,能夠對文章有個整體的感知,因此,教師還可以運用歸納教學法,更多地關注學生這個閱讀主體,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指導學生讀、寫能力鍛煉時,沒有好的閱讀就沒有好的基礎,大量的閱讀能夠讓學生在寫作時有更多的素材。
閱讀和寫作的合并,一方面讓學生拿回來主動權,在寫作中學生可以結合實際,彰顯他們的主體地位,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閱讀擴寫法、閱讀仿寫法、閱讀續寫法、閱讀改寫法、閱讀縮寫法、寫讀后感及寫內容梗概等幾種方式,將學生的閱讀和表達結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片段,在課堂上朗誦或講解,這個過程不是干巴巴的語言知識點講授,是學生自主地參與,從而使他們能夠體會到英語的樂趣,對學生的自主能力也有很大的發展。
總之,閱讀是一種積極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活動。它既是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的手段。閱讀能力的提高始于基礎、重在方法、貴在堅持。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閱讀過程中相互配合,積極探索有效的學習方法,按照《普通高中英語教學標準》的要求,圓滿地完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