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高血壓腦出血在神經外科較為常見,通常是因血壓驟升而致的顱內小動脈破裂而致。往往發生于大腦半球基底節區,一旦出現腦出血癥狀,病情相對兇險[1]。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改變,該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且70%~75%的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殘疾[2]。而腦疝是該病顱內壓升高的一種晚期并發癥,也是引發繼發性腦干受損的主要因素。現如今,高血壓腦出血合并腦疝患者臨床主要采取外科手術治療,即去骨瓣減壓術與顱血腫清除術[3]。但在開展手術前需給予較多的檢查措施,針對繼續檢驗手術治療的患者不利,易出現因持續高顱內壓導致病情惡化,增加術后并發癥風險[4]。微創顱內血腫穿刺手術是治療該病的新方式,可有效防止繼發性腦干損傷的發生、安全性高。為此,本文就高血壓腦出血合并腦疝患者開展開顱減壓術前聯合微創穿刺術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腦疝患者110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55例。對照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47~72歲,平均年齡(57.43±4.86)歲;出血量40~70 ml,平均出血量(57.47±7.54)ml。實驗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47~72歲,平均年齡(57.67±4.78)歲;出血量40~70 ml,平均出血量(57.38±7.46)ml。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符合《中國腦出血診療指導規范》[5]制定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腦疝相關診斷標準;②均經影像學檢查顯示基底節區出血;③瞳孔散大時間<0.5 h;④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在8~12分。
1.2.2 排除標準 ①非高血壓而致的出血癥狀;②大面積出血不易開展微創穿刺的患者;③具有重大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④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接受常規開顱血腫清除并去骨瓣減壓術治療,即給予患者全身麻醉,根據患者血腫檢查結果確立骨瓣大小,選擇適宜的手術切口,使用色料進行標記,在指示下清除顱內血腫,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分析是否存在活動性出血,若存在出血則開展電凝止血,最后關閉顱腔,再開展去骨瓣減壓術。
1.3.2 實驗組 接受開顱血腫清除并去骨瓣減壓術前聯合微創穿刺術治療,借助CT輔助對于穿刺引部位進行定位,使用利多卡因(2%)開展局部麻醉,在血腫體表投影中心處,采取血腫穿刺針對血腫部位進行穿刺,抽吸未凝固的腦脊液與血液,初次抽吸量控制為原血腫量30%,而后給予顱內血腫清除并去骨瓣減壓術。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血腫清除及再出血情況。②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腦部血流量,包括Vm、PI。③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生活質量,使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6]于術前、術后1個月及術后6個月分別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分值與生活活動能力呈正比。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血腫清除及再出血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血腫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血腫清除及再出血情況比較 [n(%)]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腦部血流量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的Vm、P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6個月,實驗組患者的Vm高于對照組,PI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生活質量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的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6個月,實驗組患者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腦部血流量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腦部血流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ADL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ADL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血壓升高會導致腦實質出血、顱內動脈破裂、血腫占位等癥狀,大部分患者伴有先天性腦血管畸形,該類腦出血患者發病相對較急,其主要表現為周圍腦組織水腫、缺血壞死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7]。腦疝是因腦出血而致的顱內壓劇增,腦干損傷而致,預后效果相對較差。對于高血壓腦出血合并腦疝患者主要給予外科手術治療,有相關研究顯示,微創穿刺引流結合開顱血腫清除術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機制。
傳統開顱血腫清除術合并去骨瓣減壓術需在全身麻醉下開展,患者入院至手術需給予充分的術前評估,通常需1.0~1.5 h,極易延誤其最佳治療時機。而微創穿刺引流術操作簡便,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在短時間內有效清除大部分血腫,為甘露醇降低顱內壓提供可行性,有效降低顱內壓,為開顱血腫清除術并去骨瓣減壓術提供堅實的基礎。同時有相關研究表明[8],腦出血造成顱內壓顯著提升,造成患者顱內動脈血流速度降低,若顱內壓超過收縮壓,收縮期血流明顯降低,血流信號減弱,導致腦灌注嚴重不足,出現動脈血流信號消失的狀況。本研究說明微創穿刺術能迅速降低顱內壓,切斷顱內高壓導致的惡性循環,改善腦循環,降低缺血級聯反應,對腦細胞起到保護作用。此外,馬志勇[9]研究發現,微創穿刺引流聯合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合并腦疝,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與本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進一步說明微創穿刺引流的臨床應用價值。
總之,對高血壓腦出血合并腦疝患者行開顱減壓術前聯合微創穿刺術,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