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博
高血壓若長期不進行有效控制則會導致病情不斷加重,進而導致腦小動脈玻璃樣變或者出現纖維素樣壞死,進而引發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或者內膜損傷的發生,當腦內穿透動脈處薄弱且顱內壓短期內上升則會引發血管破裂,進而引發腦出血。高血壓腦出血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幾率極高,會導致腦內部小血管發生破裂,并進而引發腦實質出血。高血壓腦出血在臨床中的發生率極高,有研究資料調查顯示[1],在腦血管疾病中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生率最高可至50%左右,并且,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若沒有得到及時且有效治療極易致死。手術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主要方式,該種治療方式能夠早期解除血腫壓迫情況,能夠有效控制腦水腫癥狀,進而避免發生腦疝形成[2]。傳統手術方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應用局限性較大,該種治療方式會由于較長的麻醉時間而增大對機體的創傷性,而近年來,微創治療技術不斷得到發展與應用,將其應用于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頻率越來越高,屬于相對新型且有效的治療方式[3]。本文針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予以微創鉆孔引流術進行治療,并對其治療方式所造成的生活質量影響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00例,依據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男/女例數:30、20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5.55±5.41)歲;高血壓病史5~10年,平均病史(7.77±1.11)年;腦出血部位:基底節區/腦葉/丘腦區例數:30、15、5例。研究組:男/女例數:31、19例;年齡54~76歲,平均年齡(65.32±5.31)歲;高血壓病史5~12年,平均病史(7.56±1.07)年;腦出血部位:基底節區/腦葉/丘腦區例數:29、15、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經CT檢查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②存在明確的手術治療指征;③此次研究資料數據均經倫理委員會審核與批準,符合倫理學要求。排除標準:①由于外傷、動脈瘤等其他因素所引發的腦出血情況;②凝血功能障礙。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開顱血腫清除手術進行治療。實施全身麻醉,建立呼吸通道,依據顱內陰影的具體位置確定手術定位,在顱骨鉆孔直至骨窗為3 cm,采用“十”字方式進行顱內腦膜切開,采用穿刺針進行血腫探查,選擇最佳部位進入到血腫腔內部,切開腦溝(長度3 cm),清理血腫>60%后放置引流管。
研究組實施微創鉆孔引流術進行治療。①依據CT的檢查結果,靶點確定為最大層面的中心,并借助CT反復放大監測,對鉆孔具體的位置予以有效確定,并明確其血腫腔的部位、深度,常規引流之后,在血腫腔部位注入尿激酶;②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標記中心點,以垂直的方向將頭皮切開并確保標記點的對稱位置不變;③進行顱骨鉆孔,電凝硬膜與局部的腦皮層,在血腫內垂直放入導絲引流管,并旋轉緩慢進針,達到測量的位置后退出穿刺針,并開始引流;④對引流液進行觀察,若抽吸阻力大則停止抽吸,并對引流管的前端側孔位置及其達到血腫腔內部深度進行適當調整,之后再次抽吸;⑤手術后,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并對引流液性質與顏色進行觀察;⑥手術后3~5 d血腫消散則拔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生活質量評分、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3 d血腫量。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量表予以評定,總分數100分,分數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3 d血腫量對比 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3 d血腫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n(%)]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3 d血腫量對比()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3 d血腫量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高血壓腦出血主要是由于高血壓疾病持續性發展所引發的,中老年患者是發生該種疾病的主要群體。高血壓腦出血的病情發展速度十分快速,具有極高的疾病致殘率與死亡率,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4]。近年來,包括飲食方式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高血壓腦出血的不斷上升,加之患者情緒的影響與劇烈運動等因素,也是引發高血壓腦出血出現的高危原因。高血壓腦出血治療主要以清除血腫為目的,依據CT檢查結果進行手術實施,一般情況下,患者若出血量較少則可以采用保守治療法,但是出血量過多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5]。
開顱手術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傳統方式,該種治療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死亡率,但是,由于開顱手術的手術操作時間較長,因此,對于腦組織的損傷性較大,患者手術后發生相關并發癥的幾率更大。有研究資料顯示[6,7],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在30~50 ml時可以采用微創鉆孔引流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該種治療措施不僅能夠對血腫進行有效徹底清除(一次性),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其手術后的感染發生幾率;與此同時,鉆孔引流手術對患者的腦皮層損傷性較小,有利于患者手術后更快速恢復。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3 d血腫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應用微創鉆孔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其生活質量水平,縮短手術及住院時間,有助于促進患者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