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鵬
下肢復雜性骨折是常見情況之一,作為下肢長骨骨折的有效治療方式之一,AO鋼板固定手術在臨床應用廣泛,但并發癥較多,效果欠佳。目前,對于下肢復雜性骨折的治療中,骨折復位外固定器逐漸成為其治療的新方法[1]。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業和建筑業發展迅速,下肢復雜性骨折的發生率也漸漸升高[1]。在骨科中,下肢復雜性骨折是一種常見的損傷類型,主要是由于從高處墜落和重物撞傷造成的。復雜性下肢骨折的固定一直是臨床治療的難點,特別是對于嚴重開放性骨折,治療難度大。如何為嚴重骨折患者選擇合適的固定方法是醫院研究的重要部分之一[2]。在此階段,將復合骨折外固定器的方法引入復雜性下肢骨折的臨床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本研究分析了骨折復位外固定器治療下肢復雜性骨折的臨床療效,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下肢復雜性骨折患者,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與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組,各25例。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組患者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36.21±10.27)歲;男女比為13∶12;體重最低52 kg,最高83 kg,平均體重(69.26±5.76)kg;車禍導致的下肢復雜性骨折11例,重物砸傷導致的下肢復雜性骨折8例,墜落導致的下肢復雜性骨折4例,其他導致的下肢復雜性骨折2例;開放性的下肢復雜性骨折15例,閉合性下肢復雜性骨折10例;骨折發生時間最短3 h,最長18 h,平均發生時間(6.46±3.85)h。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患者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36.90±10.37)歲;男女比為14∶11;體重最低52 kg,最高82 kg,平均體重(69.80±5.94)kg;車禍導致的下肢復雜性骨折12例,重物砸傷導致的下肢復雜性骨折7例,墜落導致的下肢復雜性骨折4例,其他導致的下肢復雜性骨折2例;開放性的下肢復雜性骨折16例,閉合性下肢復雜性骨折9例;骨折發生時間最短2.5 h,最長18 h,平均發生時間(6.48±3.84)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選擇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組選擇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開放性骨折常規清創后實施手法復位,閉合性骨折實施影像學檢查之后制定手術方案,明確穿針平面。在骨折遠近端分別給予兩個平行固定針穿入,在進針保持平行于患側肢體冠狀面,垂直縱軸,將支架安裝好之后放置在距離患者皮膚1 cm部位,經X線檢查骨折對線對位等的情況,并將裝置再次固定好。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VAS、生活質量、FMA評分及患側肢體和健側肢體的長度差值、手術時間、關節功能改善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VAS評分0~10分,分值越低越好;生活質量評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越好;FMA評分:總分34分,分值越高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VAS、生活質量、FMA評分及患側肢體和健側肢體的長度差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生活質量、FMA評分及患側肢體和健側肢體的長度差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組VAS、生活質量、FMA評分及患側肢體和健側肢體的長度差值均優于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手術時間、關節功能改善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組手術時間、關節功能改善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生活質量、FMA評分及患側肢體和健側肢體的長度差值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生活質量、FMA評分及患側肢體和健側肢體的長度差值比較()
注:與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治療后比較,aP<0.05
表2 兩組手術時間、關節功能改善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手術時間、關節功能改善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注:與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比較,a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組有2例出現感染;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有3例固定鋼針松動,4例骨折再次移位,4例感染。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組并發癥發生率8.00%低于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的4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上嚴重復雜的下肢骨折越來越常見,特別是開放性骨折和骨缺損骨折,使臨床治療更加困難。先前在臨床工作中使用的石膏外固定或骨牽引不再適用于復雜骨折患者。下肢的復雜骨折通常由交通事故引起,從高處墜落和重傷。高能量損傷導致下肢粉碎性骨折,導致局部軟組織嚴重挫傷,局部血液循環受損,軟組織條件差。這是骨外科常見的損傷[3]。如今,這種骨折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由于其多種并發癥,特別是骨折和開放性骨折,已成為臨床治療中的一個嚴重而困難的問題。如果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會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以及生命的不良影響。隨著醫療保健的不斷發展,相關的診斷和治療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固定和復位仍然是治療骨折的關鍵。從目前的臨床治療經驗來看,傳統的石膏外固定并不是治療復雜骨折的最佳方法。因此,在治療復雜性下肢骨折時,引入骨折復位外固定器是最佳選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外固定是一種獨特的固定方法,它可以通過穿透骨骼的鋼針連接到骨骼,從而形成相對新鮮的空間穩定系統,然后通過固定器作用于骨折部位牽引和加壓等,以實現更好的固定。這種方法不屬于內固定,不屬于外固定,而是兩者之間的方法。在臨床使用中,操作相對簡單,醫生加載和卸載更方便,從而便于患者的功能鍛煉,且復位外固定器治療的機械性能相對穩定可靠,對骨折部位和周圍組織的血液供應影響不大,不僅可以平衡患者骨折部位的固定,還可以加速骨折愈合[5-7]。與傳統的固定方法相比,骨折復位外固定器由于其機械性能穩定,對骨折部位和周圍組織的血供影響較小,更有利于術后骨折愈合和功能鍛煉。同時,操作方法簡單,裝卸方便,可避免多次操作,臨床越來越受到推崇,需要注意的是,在術中清創應徹底,嚴格無菌操作。手術后,應密切觀察外固定器的固定情況,并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8]。本研究中,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選擇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組選擇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結果顯示:治療后,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組VAS、生活質量、FMA評分及患側肢體和健側肢體的長度差值均優于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組手術時間、關節功能改善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組并發癥發生率8.00%低于AO鋼板固定手術治療組的4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下肢復雜性骨折患者實施骨折復位外固定器固定手術可獲得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改善下肢關節功能和行走功能,減輕疼痛和加速骨折愈合,減少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