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鎮浩 葉燕蘋 何潔瓊 廖朝峰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常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有著較高的死亡率。患者往往會出現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等的粥樣硬化等癥狀,對于各器官組織都有嚴重的危害[1]。臨床常用他汀類藥物治療,一般都能發揮較好的調節血脂作用,但單一用藥的臨床療效依然有限[2]。為提高其治療效果,本研究選擇2019年9月~2019年12月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心內科收治的105例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給予瑞舒伐他汀、大劑量瑞舒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治療,對其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9~12月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心內科收治的105例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聯合治療組和他汀強化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女14例,男21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6.72±6.52)歲。他汀強化治療組女16例,男19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7.03±6.46)歲。聯合治療組女15例,男20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56.54±6.49)歲。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初診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CAG)結果顯示1支以上的血管狹窄程度在50%~70%的局限性(長度<10 mm)或管狀(長度為10~20 mm)病變;既往未接受過他汀類藥物治療;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急性心肌梗死;既往有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病史;嚴重疾病,包括惡性腫瘤、惡性血液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對他汀類藥物有過敏或禁忌證者;既往規律服用降脂藥物時間≥1個月。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瑞舒伐他汀(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69)治療,10 mg/d,1次/d口服。他汀強化治療組汀給予大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20 mg/d,1次/d口服。聯合治療組給予瑞舒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注冊證號H20160181)治療,口服依折麥布10 mg/d,1次/d;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1次/d。所有患者均治療12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三組患者治療前后降脂程度,于治療前、治療12個月后檢測患者的LDL-C水平。②對比三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內皮細胞內質網應激情況,于治療前、治療12個月后檢測患者AKT、GRP78、ATF6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LDL-C水平比較 治療前,三組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后,三組 LDL-C水平均明顯降低于治療前,且聯合治療組 LDL-C水平顯著低于他汀強化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AKT、GRP78、ATF6水平比較 治療前,三組AKT、GRP78、ATF6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后,三組AKT、GRP78、ATF6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聯合治療組AKT、GRP78、ATF6水平顯著低于他汀強化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LDL-C水平比較(,mmol/L)

表1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LDL-C水平比較(,m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他汀強化治療組和對照組比較,bP<0.05
表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AKT、GRP78、ATF6水平比較()

表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AKT、GRP78、ATF6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他汀強化治療組和對照組比較,bP<0.05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壓力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強度的壓力造就人們大多時侯處于“亞健康”生活狀態,高脂、高油、高鹽的食物使得更多的人膽固醇含量增高,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升高。而較為常見的動脈粥樣硬化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其盡早治療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的降低有著重要意義。動脈粥樣硬化的引發原因包括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及抽煙和不均衡飲食等,患者可能會出現咯血、胸痛、發熱及便血、心悸等多種系統癥狀,不僅會嚴重損害患者的心腦血管功能,還會對腎臟、腸道等系統造成嚴重的影響[3]。動脈粥樣硬化往往會導致動脈斑塊的形成,從而導致血管腔內徑變小、血栓形成,進而引發腦梗死,因而需要盡早診斷治療。內質網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器,主要由能夠相互溝通的腔膜和封閉的膜系統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促蛋白質折疊、合成膜蛋白等,而如果內質網的機制失去平衡,蛋白會大量堆積從而引起鈣離子紊亂,進而引起內質網應激[4]。動脈粥樣硬化等損傷血管的疾病就能引起內皮細胞內質網應激,當應激發生時相應的標志物水平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對于內質網應激水平的調節也能夠顯示對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效果。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均是其臨床常用的治療方式,在疾病早期一般選擇通過藥物進行治療[5]。對于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治療,最重要的是調節血脂,臨床常用瑞舒伐他汀對其進行降脂治療。
瑞舒伐他汀是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的選擇性和競爭性抑制劑,是他汀血脂調節使用藥物之一。HMG-CoA的作用是將HMG-CoA轉化為甲羥戊酸,是一種包括膽固醇在內的固醇前體,其藥理作用主要是起降血脂、肝細胞選擇性作用、抗動脈粥硬化等。瑞舒伐他汀是目前他汀類中一種安全性和耐受性最好的藥物[6],一般都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但臨床效果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而依折麥布是一種比較新型的藥物,其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選擇性的抑制腸道膽固醇吸收達到降脂目的的藥物,通過選擇性抑制小腸膽固醇轉化為蛋白,進而減少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7]。根據研究表明,我國大多數患者并不適用于大劑量的他汀類藥物治療,在瑞舒伐他汀的基礎上搭配上依折麥布,兩種藥物均可以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相互作用,相輔相成,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高達50%以上,對動脈粥硬化患者有了新的選擇,特別是對于不耐受大劑量的他汀類患者可以采用瑞舒伐他汀與依折麥布聯合使用,在降脂的同時也能夠盡可能避免造成單獨使用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2個月后,三組LDL-C水平均明顯降低于治療前,且聯合治療組 LDL-C水平顯著低于他汀強化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后,三組AKT、GRP78、ATF6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聯合治療組AKT、GRP78、ATF6水平顯著低于他汀強化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依折麥布的加入可顯著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管內皮細胞內質網應激。依折麥布通過抑制膽固醇的吸收,促使肝臟、血液內的膽固醇得到有效減少甚至清除,從而發揮其作用;若與他汀類藥物合用,則可進一步促進膽固醇水平的降低。有研究表明,兩種藥物的合用可使LDL-C水平降低18%~25%[6]。
綜上所述,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應用瑞舒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治療,可顯著降低其血管內皮細胞內質網應激,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