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俊雄
毛細支氣管炎是年齡為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發病率較高,是嬰幼兒住院的首要病因。本病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表現為咳嗽、氣促、喘憋、甚至呼吸困難等癥狀,病情進展迅速,可并發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及患兒生命[1]。臨床治療本病以控制氣道炎癥、改善通氣狀況、解除氣道梗阻等,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能快速改善癥狀、控制炎癥,已成為重要的治療手段。布地奈德混懸液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唯一批準用于兒童霧化吸入治療的糖皮質激素,但具體的用法用量尚無統一規范[2]。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兒童毛細支氣管炎應用不同劑量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治療的療效,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兒科治療的114例兒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7例。觀察組,男29例,女28例;年齡3個月~2歲,平均年齡(1.1±0.5)歲;病程1~3 d。對照組,男30例,女27例;年齡2個月~2歲,平均年齡(1.2±0.6)歲;病程1~2 d。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兒均確診為毛細支氣管炎;②發病初期即有明顯的喘憋癥狀;③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氣腫;④血象檢查白細胞升高或不升高;⑤均為首次發病,年齡≤2歲,無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發生;⑥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
1.2.2 排除標準 合并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合并嚴重毛細支氣管炎并發癥、入院前已使用過糖皮質激素、肺部支原體感染、氣管異物或氣道外受壓、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3 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療,使用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注冊證號H20140475)進行霧化治療,將治療劑量與生理鹽水3 ml混合,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設置霧化吸入氧流量7~8 L/min,霧化時間6~10 min/次[3]。觀察組使用高劑量布地奈德混懸液,病情較輕的患兒給予1.0 mg/次,與硫酸沙丁胺醇0.03 ml/kg混合后霧化,1次/8 h;病情較重的患兒給予0.5 mg/次,與硫酸沙丁胺醇0.03 ml/kg混合后霧化,霧化第1天,20 min/次,之后按4、6、8 h治療1次進行重復治療,連續治療7 d[4]。對照組使用低劑量布地奈德混懸液,給予0.5 mg/次,與硫酸沙丁胺醇0.03 ml/kg混合后霧化;病情較輕的患兒,1次/8 h;病情較重的患兒霧化第1天,20 min/次,之后按4、6、8 h治療1次進行重復治療,連續治療7 d[5]。兩組治療期間密切觀察癥狀及體征變化。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聽診無哮鳴音、濕啰音,血象及胸片均恢復正常;好轉: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聽診有少量哮鳴音、濕啰音,血象及胸片明顯好轉;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聽診有大量哮鳴音、濕啰音,血象及胸片無改善[6]。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癥狀及體征(咳嗽、氣促、喘憋、發熱、濕啰音、哮鳴音)消失時間。③于治療前、治療后30 min、治療后60 min評估兩組Beck評分變化,總分15分,得分≤7分為輕度,≥8分為重度。④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嗜睡、聲音嘶啞、念珠菌感染、皮疹、胃腸道不適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為98.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4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的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咳嗽、氣促、喘憋、發熱、濕啰音、哮鳴音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Beck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Beck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0、60 min,觀察組患兒的Beck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n,n(%)]
表2 兩組患兒的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患兒的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Beck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Beck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均未發生嗜睡、聲音嘶啞、念珠菌感染、皮疹、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
毛細支氣管炎的發病部位在肺部細小支氣管,由于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產生炎癥,氣管黏膜充血、水腫、炎性滲出等,使得肺泡廣泛受累,加之纖毛運動受損、黏膜上皮細胞壞死等的影響,引發小氣道阻塞癥狀,嚴重影響肺的通氣及換氣功能。嬰幼兒肺部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病情更容易加重,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引發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7]。
糖皮質激素是治療本病的有效藥物之一,能夠對抗炎癥、調節免疫、抑制炎性分泌物等。通過霧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迅速將藥物彌散至全肺,局部藥物濃度高,直接與氣道黏膜上皮及肺泡發生作用,達到治療目的,且避免了全身用藥所致的不良反應,具有較好的優越性及安全性。布地奈德混懸液是目前唯一一個可用于霧化吸入的糖皮質激素,與糖皮質醇受體結合力強,抗炎力強,且代謝產物無明顯糖皮質激素活性,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8]。臨床藥理研究顯示,布地奈德的抗炎強度是丙酸倍氯松的2倍,地塞米松的900倍,對于毛細支氣管炎的抗炎效果滿意[9]。其抗炎機制為減少炎性介質和細胞因子的釋放,抑制變態反應和氣道高反應性,興奮β2受體,擴張支氣管,從而快速緩解喘憋、氣促等癥狀,促進肺通氣及換氣功能的恢復[10]。臨床認為,布地奈德治療兒童毛細支氣管炎的主要機制為減少氣道炎癥介質的釋放、抑制變態反應,降低氣道高反應性。但臨床對于使用劑量仍存在爭議。兒科專家共識推薦急性期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中,布地奈德混懸液劑量為1 mg/次,但安全性有待商榷,可能發生不良反應[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為98.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4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咳嗽、氣促、喘憋、發熱、濕啰音、哮鳴音消失時間分別為(5.4±1.6)、(1.3±0.4)、(3.3±0.6)、(2.8±0.7)、(2.9±0.5)、(3.1±0.6)d,均 短于對照組的(7.5±1.8)、(2.9±0.5)、(5.1±1.0)、(3.8±1.1)、(4.3±0.7)、(4.2±0.5)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兒的Beck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0、60 min,觀察組患兒的Beck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均未發生不良反應。充分證明1 mg/次劑量的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治療兒童毛細支氣管炎能增強炎癥抑制力,解除氣道梗阻,抑制氣道炎癥反應,使支氣管黏膜炎性充血、水腫、滲出等快速消退,從而快速緩解癥狀,達到較強治療效果。同時高劑量應用的安全性高,僅對呼吸系統局部產生藥效,不產生全身用藥所致的不良反應,幾乎不產生不良反應[12]。
綜上所述,高劑量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治療兒童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更好,癥狀緩解速度快,炎癥控制力強,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