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屬于臨床常見疾病,目前尚無徹底根治的手段和方法,臨床常用藥物、血液治療等方式幫助患者控制病情的發展,且隨著病程的增長,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會引發尿毒癥等腎毒性,有著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征,嚴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環孢素A是臨床治療腎臟疾病的常用藥物,屬于鈣調磷酸酶抑制,能夠促進腎臟足細胞的修復,抑制淋巴細胞的增殖與細胞因子的轉錄,可降低細胞與液體免疫功能,本廣泛的應用于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治療當中,屬于誘導治療一線用藥。但隨著用藥的臨床研究的發展,目前已廣泛的認識到環孢素A的副作用,其血藥濃度過高時,會影響到患者低血管擴張劑的水平,引起腎血管收縮物質的增高,從而加重患者的腎臟損傷,且腎毒性的發生率并非罕見[2]。基于此,本文對比分析了環孢素A聯合激素治療腎病綜合征后致腎毒性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患者血肌酐是否較基礎值升高>30%為依據分為研究組(11例)和對照組(59例)。研究組男7例,女4例,平均年齡(48.12±3.93)歲。對照組男30例,女29例,平均年齡(48.88±3.1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3]:①符合臨床原發性腎病綜合征診斷標準;②均接受藥物治療;③有自主意識與識別能力,治療依從性較高;④自愿參與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4]:①精神障礙患者;②合并其他心、肝、腎、肺疾病患者;③溝通障礙的患者;④高凝障礙患者;⑤腎臟病理呈重度慢性化病變患者;⑥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⑦患有病毒性肝炎、糖尿病、狼瘡性腎病、腫瘤等繼發性疾病所致的腎病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環孢素A聯合激素治療:口服潑尼松片,每日早起后服用30 mg/次,1次/d,連續服用2周后可降低用量至25 mg/次、1次/d,繼續服用2周后降至20 mg/次、1次/d,直至將至10 mg/次、1次/d為止;同時服用環孢素A,起始劑量為3~5 mg/(kg·d),每日分2次服用,兩組患者均接受補鈣、降脂、胃黏膜保護、控制高血壓、抗凝等治療。兩組均持續治療6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分析患者治療效果、腎毒性發生情況,并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指標。①療效判定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經過實驗室的相關檢測,患者的血液指標改善>60%,血肌酐水平正常;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患者的血液指標改善30%~60%,血肌酐水平有所改善;無效:經過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沒有發生明顯改善或出現病情惡化、死亡,血肌酐水平異常。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臨床指標包括:血肌酐、β2-微球蛋白、血磷、環孢素A血藥濃度。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治療效果分析 70例患者中顯效50例(71.43%),有效18例(25.71%),無效2例(2.86%),治療總有效率為97.14%。
2.2 患者腎毒性發生情況分析 70例患者中11例發生腎毒性,腎毒性發生率為15.71%。
2.3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研究組血肌酐(78.10±42.23)μmol/L低于對照組的(138.46±38.42)μ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7121,P<0.05);兩組的血磷、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環孢素A血藥濃度(133.42±46.10)ng/ml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64.46±51.31)n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屬于終末期的繼發性綜合征,其臨床表現為患者的腎功能出現不可逆減退現象,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若未經過及時的治療,隨著病情的發展,輕則表現為水電解質紊亂,嚴重甚至會導致患者病發尿毒癥,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目前,臨床對于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尚未研究出徹底根治的方式與手段,通常以血液透析治療或藥物治療的方式幫助患者控制病情的發展,緩解臨床癥狀、延長生命,提高生存質量[6]。目前,環孢素A是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一線用藥,在抑制T淋巴細胞增殖方面效果顯著,分析其免疫機制的作用機理在于:環孢素A能夠抑制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干擾染白細胞介素-2(IL-2)mRNA的轉錄,抑制IL-2的生成與表達,減少T細胞的聚集,進而實現降低患者炎癥反應的作用。分析其肺免疫機制的作用機理在于:環孢素A能夠通過孔徑與電荷選擇性的影響作用改變腎小球的通透性,降低尿蛋白的合成,實現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的作用[7,8]。雖然環孢素A在治療腎病綜合征方面療效顯著,但也存在不少研究結果表明,其會引發腎毒性的病例的出現,引起腎血管收縮物質升高、造成腎小球入球動脈收縮,增強患者的腎臟損傷,董嬌[9]研究表明,引發腎毒性的因素主要與環孢素A血藥濃度與血肌酐水平有關,基于此本文通過研究環孢素A聯合激素治療腎病綜合征的效果,結果表明,研究組治療有效率97.14%高于對照組的77.14%,腎毒性發生率2.85%低于對照組的1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633、3.9683,P=0.0146、0.0463<0.05);兩組β2-微球蛋白、血磷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肌酐(78.10±42.23)μmol/L、環孢素A血藥濃度(133.42±46.10)ng/ml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過程中,環孢素A服用過程需對患者環孢素A的血藥濃度進行檢測,根據患者的血藥濃度范圍對用藥劑量做出調整。與徐洪亮[10]的研究結果一致,證實環孢素A聯合口服潑尼松片在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治療方面有著較高的臨床使用效果,且環孢素A血藥濃度與血肌酐水平增高是導致患者發生腎毒性的主要因素。
綜上所述,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應用環孢素A聯合口服潑尼松片治療效果顯著,能夠緩解患者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臨床癥狀,但會受到環孢素A血藥濃度與血肌酐水平影響增加腎毒性的發生率,因此,對患者予以環孢素A治療時,需要嚴格監控維持患者環孢素A血藥濃度<200 ng/ml,以降低患者發生腎毒性的風險,降低對患者腎臟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