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勝忠 姜微 高明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飲酒人數也出現了增多。在此背景下,很多人每日過量飲酒,容易出現酒精依賴,并且會引發精神障礙[1]。在出現酒精依賴后,容易對酒精產生嚴重的渴求感,且這種感覺會周期性出現,長此以往就會形成精神障礙。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容易出現情感狀態異常,且個人思維、日常行為都會發生變化,患者容易出現妄想、幻覺甚至煩躁等[2,3]。患者如果無法得到有效治療,精神障礙癥狀會日趨加重,這會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甚至出現不良事件等[4]。本院針對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選擇兩種不同類型藥物治療方案,分析小劑量阿立哌唑聯合地西泮治療酒精所致精神障礙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4例。參照組男39例,女5例;年齡29~65歲。實驗組男40例,女4例;年齡31~6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在本院首診并確診;②個人資料完整;③符合治療指征。排除標準:①血液系統疾病患者;②惡性腫瘤患者;③合并肝腎功能不全;④心腦血管疾病對象;⑤臨床資料不全;⑥有本研究用藥禁忌證;⑦中途退出研究。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且患者家屬對研究內容完全知曉。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患者接受地西泮治療。口服地西泮10~30 mg/d,1~3次/d,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癥狀降低用藥量,最低藥量≥2.5 mg/d。患者需接受1個月治療。
1.2.2 實驗組 患者在參照組用藥基礎上接受小劑量阿立哌唑治療,患者口服阿立哌唑,2次/d,5 mg/次,治療周期為1個月。如果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出現嚴重的躁動不安、行為紊亂等情況,可給予氟哌啶醇肌內注射,劑量為2.5~5.0 mg。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滿意度與治療前后生活質量。
1.3.1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患者癥狀好轉程度等將療效分為無效、顯效與治愈。無效:患者治療后各項癥狀無明顯變化,部分患者癥狀甚至加重;顯效:患者治療后癥狀出現減輕,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出現下降,但下降幅度<75%;治愈:患者的主要癥狀基本消失,且PANSS評分下降≥75%,患者體征等基本恢復正常。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1.3.2 不良反應 觀察兩組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等。
1.3.3 治療滿意度 選擇科室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滿意度進行統計,在患者治療后狀態穩定情況下,讓其自評打分。分值≤60分為不滿意,61~85分為較為滿意,>85分為十分滿意。總滿意率=十分滿意率+較為滿意率。
1.3.4 生活質量 采用SF-36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判定,總分值為100分,患者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7%,高于參照組的79.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滿意率為100.0%,高于參照組的81.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SF-36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n(%)]
表4 兩組治療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治療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注:與參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酒精依賴主要是指患者在無節制飲酒后,對于酒精產生了生理依賴和心理層面的嗜好,酒精依賴的發生機制目前尚未形成統一定論,很多學者認為與患者體內的多巴胺受體等相關[5]。酒精依賴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精神障礙,很多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會出現幻聽、幻視、被害妄想、生活行為紊亂等情況,患者還會伴有焦慮、動作遲緩、孤僻等癥狀。酒精所致精神障礙的癥狀與酒精依賴持續時間存在聯系,很多酒精依賴患者在經過治療戒斷后,會重新出現依賴行為,導致病情反復發作,這會給其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6]。因此,針對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選擇科學的治療方案較為關鍵。
臨床針對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多會選擇奧氮平或者利培酮等藥物,但是效果不佳,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地西泮是一種苯二氮類藥物,其主要成分可以對患者體內的γ-氨基丁酸受體產生激動反應,并且提高患者γ-氨基丁酸受體的傳導功能,進而改善其他神經遞質功能,還能對患者去甲腎上腺體的神經元進行有效的抑制,也能改善患者多巴胺受體功能。但是,如果患者單純長期接受地西泮治療,也可能出現一些副作用,比如血壓水平下降等,且部分患者容易出現地西泮依賴,這對于治療較為不利。因此,臨床多會選擇其他藥物進行聯合治療。
本院針對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藥物治療,在地西泮的應用基礎上,加入小劑量阿立哌唑。阿立哌唑是一種治療精神疾病的常用藥物,其主要成分對于患者體內的D2受體、D3受體等都有很高的親和力,且存在多巴胺拮抗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因為多巴胺過度出現的幻覺等癥狀。患者在服用小劑量阿立哌唑后,藥物成分也能對患者的5-羥色胺(5-HT2A)受體產生有效的拮抗效果,從而避免患者出現激動或者抑郁癥狀,對于患者的認知功能等有更好的改善,這對患者的治療也有重要意義。此外,小劑量給藥保證患者治療的安全性不受影響。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在同時接受地西泮與小劑量阿立哌唑后,兩種藥物可以發揮較強的協同功效,且增強患者的治療效果,小劑量阿立哌唑也不會誘發其他不良反應,所以,患者即使接受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也很少,這樣可以避免患者出現不適癥狀,對于該方案的應用有較好的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7%,高于參照組的79.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總滿意率為100.0%,高于參照組的81.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SF-36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應用地西泮聯合小劑量阿立哌唑治療的臨床療效較好,不良反應較少,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