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崢明
(武漢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湖北 武漢430070)
在汽車理論中,車輛越輕,其整體性能與經濟性會越好[1];但同時不能忽略了部件的強度與人機工程的需要。在大學生方程式賽車的設計中,每一個部件都應充分考慮強度、人機工程和輕量化。一套好的踏板總成,可以使得車手在駕駛賽車時更加輕松,可以調節踏板位置的機構,滿足了不同身材車手的需求,同時利用軟件優化結構,可以讓踏板為整車輕量化作出貢獻。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下簡稱“FSAE”)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及其合作會員單位,在學習和總結美、日、德等國家相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精心打造的一項全新賽事。
FSAE 活動由各高等院校汽車工程或與汽車相關專業的在校學生組隊參加。FSAE 要求各參賽隊按照賽事規則和賽車制造標準,自行設計和制造方程式類型的小型單人座休閑賽車,并攜該車參加全部或部分賽事環節。比賽過程中,參賽隊不僅要闡述設計理念,還要由評審裁判對該車進行若干項性能測試項目。
在比賽過程中,參賽隊員能充分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同時,還學習到組織管理、市場營銷、物流運輸、賽車運動等多方面知識,培養了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全面人才。
武漢理工大學WUT 車隊往年的賽車上,并未對踏板進行過優化設計,其中含有很多冗余的結構,增加了整個部件的質量,且關鍵位置的強度不足,在練車過程中,出現過踏板底板斷裂的情況。
同時在歷屆的賽事中,WUT 車隊的踏板設計未曾將人機工程考慮在設計過程之中,而在賽事答辯過程中,其中有30 分為人機工程分數,人機工程不僅使得車手有更好的駕駛體驗,同時有利于車隊在靜態項目中獲得更好的成績。規則中的人機工程項目主體分為3 個要求,分別為:賽車是否滿足不同體型的人?操控及儀表是否滿足便捷?能否超越安全性要求?
主缸的布置形式有前置式、后置式和立式,前置式有建構簡單、拆卸方便的特點,但伸出車頭的部分過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賽車的靈活性;后置式主缸外觀美觀,節約空間,但布置的方式較為復雜,制動力的調節較為復雜;立式主缸有節約空間、安裝方便等特點,但主要難度在于踏板桿與主缸體的匹配。巴哈后置式主缸如圖1 所示。立式主缸如圖2 所示。

圖1 巴哈后置式主缸

圖2 立式主缸
WUT 車隊2020 賽季賽車最終決定采用立式主缸,兩主缸的限位方式上存在挑戰,限位夾具易與超程開關發生干涉。
大學生方程式車隊大部分采用拉線式油門,少部分采用電子節氣門,考慮到技術、成本與可靠性的問題,選用拉線式節氣門,拉線式油門在踏板位置主要有3 種形式,分別為支架式、連桿式和底部滑塊式。最終采取支架式,即將油門拉線支架連到油門加速軸上。
支架式油門拉線易于操作裝配和檢查,支架上拉線與固定孔存在一定的偏離角度,但完全可以通過調節支架的固定位置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改進了之前的不足。而滑塊式油門拉線位于踏板底部,減少了使用空間,減少部分裝置。但這種形式仍存在缺點,如會產生不順滑、略卡頓的現象,設計與加工誤差更是可能會導致桿件卡死。連桿式油門拉線需要將加速踏板桿做到邊緣處,增大踏板總成的質量,優點不比支架式油門拉線。綜上,決定選用支架式油門拉線[2]。
本賽季踏板采用包腳式,即腳托采用全包式,踏板采用包腳式。由于賽車運動的激烈性,腳尖需橫向固定,以防止車手在過彎過程中雙腳脫離踏板。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得車手操控踏板更加精準。重新設計的腳托結構使其不會被踩壞。半包式腳托如圖3 所示。全包式腳托如圖4 所示。

圖3 半包式腳托

圖4 全包式腳托
踏板面材料用碳纖維,降低了質量,同時碳纖維材料在保養方面優于鋼材,不易生銹。
加速踏板主要有兩種形式:懸掛式和地板式(風琴式),地板式有控制精準、更符合人機工程學等方面的優勢。
最終采用方案:加速踏板桿和轉動軸采用螺栓螺母的形式固定,油門拉線支架與加速踏板的轉動軸焊接在一起,保證了聯動。油門拉線通過帶孔螺栓緊固,同時可以調節油門拉線的撓度,調節節氣門的打開程度,油門踏板處的軸承座在網上購買,用螺栓螺母與底板固定。
踏板和腳托位置的確定必須要符合人機工程學,否則極易影響車手的正常發揮。其中,腳托的固定位置不能離踏板桿太近,否則不能充分發揮腳托的作用,踏板高度要合適,要兼顧不同車手腳部的不同尺寸,同時踏板行程及初始角度也是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不能出現車手無法將油門剎車踩到底的狀況[3]。人機工程實驗臺架如圖5 所示。
2019 賽季賽車踏板的初始位置為豎直角度,并且加速和制動踏板都十分靈敏,稍稍觸碰便會觸發相應效果,因此車手在駕駛時腳部必須注意,2020年將踏板初始位置設計為向后傾斜一定角度,以防車手誤觸。踏板數據如表1 所示。測量所得的人機數據如表2 所示。

圖5 人機工程實驗臺架

表1 踏板數據示意圖

表2 測量所得的人機數據
參考表3WUT2020 賽季賽車基本參數。

表3 賽車主要參數
汽車靜止時前后軸荷是平衡的,法向反作用力是均衡分布的。但在制動過程中,由于汽車慣性力的作用,軸間的載荷會重新分配。在制動過程中,汽車受慣性影響向前沖,前輪負荷大幅度增大,后輪載荷大幅度減少。要實現較短的制動距離或較大的制動減速度,賽車的軸荷分配特別重要,應大致為前后制動器制動力之比,才能得到峰值附著系數,制動效果最好。設計靜態時的前后軸荷分配為45∶55,計算過程為:

式(1)(2)中:FZ1為地面對前軸的法向反作用力,FZ2為地面對后軸的法向反作用力。
前后輪同時抱死,保證了賽車的方向穩定性和操作穩定性。前后輪同時抱死的條件是:在不同行駛條件的路面,前后輪的附著力分別等于制動器制動力,且附著力之和等于制動器制動力之和。即賽車前后輪處于理想制動器制動力分配曲線。用符號β 表示前輪制動盤制動力Fu1和總制動力Fu之比,在賽道上,當賽車的前后制動器制動力各等于地面對的附著力,且總和等于地面對賽車的最大附著力,即前后輪制動時滿足理想制動力分配曲線,這時賽車能夠實現前后輪同時抱死[4]。公式為:

式(3)中:Fu1為前制動器制動力,前軸兩輪制動器制動力之和的最小值。

式(4)中:Fu2為后制動器制動力,后軸兩輪制動器制動力之和的最小值。
則Fu1+Fu2為賽車總制動器制動力。
考慮熱衰退,則Fu1/Fu2=β(1-β)。
前軸單側車輪制動器需產生的制動力矩:Tf1′=Fu1/70%×D/1 000/4。
后軸單側車輪制動器需產生的制動力矩:Tf2′=Fu2/70%×D/1 000/4。
前軸單個車輪單側摩擦襯塊在制動盤上需產生的摩擦力等于:Tf1′/前輪制動盤有效半徑Re×1 000/2。后軸單個車輪單側摩擦襯塊在制動盤上需產生的摩擦力等于:Tf2′/后輪制動盤有效半徑Re×1 000/2。
前軸單個車輪單側襯塊所需的最小壓緊力F01等于前軸單個車輪單側摩擦襯塊在制動盤上需產生的摩擦力/摩擦系數f。后軸單個車輪單側襯塊所需的最小壓緊力F02等于后軸單個車輪單側摩擦襯塊在制動盤上需產生的摩擦力/摩擦系數f(摩擦系數取0.3~0.35)。
前輪抱死所需最小制動液壓力等于:

式(5)中:l 為前軸單個車輪輪缸單側活塞數。
后輪抱死所需最小制動液壓力等于:

式(6)中:l 為后軸單個車輪輪缸單側活塞數。
前輪主缸推桿所需的最小作用力等于π×(d012),前輪抱死所需最小制動液壓力/4。后輪主缸推桿所需的最小作用力等于π×(d022),后輪抱死所需最小制動液壓力/4。
踏板作用給平衡桿的力=(前輪主缸推桿所需的最小作用力+后輪主缸推桿所需的最小作用力)×0.144 8。
平衡桿調節比例=前輪主缸推桿所需的最小作用力/后輪主缸推桿所需的最小作用力。
控制前輪的制動主缸行程:S01=4×前軸單個車輪輪缸單側活塞數×(d12)/(d012)×0.8 (7)式(7)中:0.8 為制動襯塊與制動盤面單側間隙。
控制后輪的制動主缸行程:
S02=4×后軸單個車輪輪缸單側活塞數×(d22)/(d022)×0.8 (8)
主缸空行程1.5 mm,制動踏板和主缸傳動效率η=0.98,制動踏板傳動比1.65,考慮到主缸中推桿與活塞之間的間隙1.5,抱死時所需的最小制動踏板力為:Fp=踏板作用給平衡桿的力/(制動踏板傳動比×制動踏板和主缸傳動效率η)。
制動襯塊移動至與制動盤面接觸過程的踏板行程=制動踏板傳動比×(主缸空行程+考慮到主缸中推桿與活塞之間的間隙)[4]。卡鉗直徑數據如表4 所示。制動力隨附著力的變化如表5 所示。計算所得數據如表6 所示。

表4 卡鉗直徑數據

表5 制動力隨附著力的變化
利用CATIA 軟件建立模型,基于前幾屆賽車的踏板的設計中出現的問題,本設計進行了改進。
對于腳托,車手在操控賽車時,在彎道前重剎時對于制動踏板的踩踏力度非常大,因此,制動踏板腳托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強度,在往屆的賽車中,就出現了制動踏板腳托被踩踏斷裂的狀況,因此本賽季重新設計了腳托的形狀,采用半圓形包腳設計,更有利于車手腳部的定位,且結構更強,不容易被踩裂。依據上文所述的結構參數,建立了踏板總成的總成。踏板總成模型如圖6 所示。
考慮到成本與質量,踏板底座采用7075 鋁合金材質。鋁材性能參數如表7 所示。

表6 計算所得數據

圖6 踏板總成模型渲染圖

表7 鋁材性能參數
底板主缸固定孔受到的力為1 005 N,602.99 N 制動踏板桿受到的力為500 N,對底板施加載荷,B 點、C 點、D點、E 點為主缸固定孔;F 點、G 點為制動踏板桿固定孔。踏板受力設置如圖7 所示。

圖7 踏板受力設置
根據踏板的極限工況,進行結構仿真優化,本分析主要參考3 個變量:等效形變、等效應力、安全系數。第一版設計形變量分析結果如圖8 所示。

圖8 第一版設計形變量分析結果
第一版設計分析后,發現有局部受力變形過大現象,且有部分結構是冗余的,不受力,可以去除。根據這一結果,進行了優化。優化后的安全等級分析結果如圖9 所示。
優化后的結構的在強度上滿足需求,強度等級與最大型變量都在標準之內,但仍存在圖10 所示的局部應力集中現象,對細節應做進一步優化[5]。
如圖11 所示,經過在打孔處倒圓角處理后,應力集中現象消失,整體強度完全滿足要求,經過軟件計算,整體的質量為0.48 kg,數值較上一賽季的踏板底座有大幅度降低,完成了輕量化的設計目標。優化后的踏板參數如圖12 所示。
通過公式計算、軟件仿真與人機工程實驗相結合的設計方法,最終團隊設計出了一個滿足大學生方程式大賽標準的踏板總成,加速踏板與制動踏板是車手控制車輛的直接媒介,其強度與耐久性至關重要,同時部件的質量與使用舒適性也影響這整臺賽車的成績,采用ANSYS 靜力學仿真模塊,在受力位置直接施加響應的力,直觀地得到強度等級。同時利用鋁型材搭建人機工程臺架,使設計完全符合車手的身材。是一種非常完善的踏板總成設計流程。賽車成品如圖13 所示。

圖9 優化后的安全等級分析結果

圖10 局部應力集中展示

圖11 應力集中解決辦法展示

圖12 優化后的踏板參數

圖13 賽車成品展示
WUT 車隊在2020 賽季的大學生方程式大賽中取得二等獎,這其中與各個部件強度與輕量化的保證有很大的關系,同時更優異的人機工程學設計,使得賽車在靜態賽與動態賽中都取得了更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