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蘭
(福建省大田職業中專學校,福建 三明 366100)
作為對中職生開展的一門德育必修課,《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該門課程,引導學生珍惜學業,珍惜難得的未來職業發展機遇。混合式教學是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混合式學習將理論知識的講解轉移到網絡學習平臺完成,課堂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自由討論的環境中嘗試解決實際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下面結合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實際,就混合式教學理念下的課程設計策略談一些粗淺看法,與同仁共勉。
1)師生重視不足。對于學生接受職業生涯規劃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問題,不但部分中職學生的認識不足,而且一些教師也存在認識偏見。如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面比較單一,從事的工作范圍顯而易見,沒有必要再進行職業規劃和職業選擇,因此也就不需要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認識不足,在課堂教學中也有所體現,呈現出學生低頭玩手機、看專業課書籍、不與教師互動等多種課堂狀態,這些學生認為這門課對我們沒有用。
2)教學創新不足。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已經形成相對固定的課程模式,鮮有創新。而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已經進入高中甚至初中階段,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接觸到一些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理論,如果中職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不能及時更新,可能出現重復教學的情況,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方法方面,許多中職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單一,甚至出現“一言堂”的情況。一些中職學校自開設本門課程以來,教學方法也鮮有改進和創新。此外,師資力量不足,教師投入課程教學的精力有限,接受的師資培訓機會有限等,都是導致課程教學方法創新不足的因素。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通識課,基于混合式教學的教學策略實施,應從提高課堂效率,增強課堂效果出發,從改革教學設計、提高學生參與度的角度進行課程設計改革。
1)設計藍墨云班課實現全程化互動評價教學。藍墨云班課是一款較成熟的免費軟件,教師可以將課件、視頻資料等通過藍墨云班課提前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做到課前預習。如有問題,師生可以在藍墨云班課討論區開展互動。提前預習,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提前進行了解,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對課程充滿期待,帶著問題來上課。要想達到以上兩點,教師提前推送的內容就要精雕細琢,既預習課程內容,又給學生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同時,藍墨云班課軟件的使用還有利于課堂管理:課前點名可以在30秒內完成;頭腦風暴、小組討論等活動都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課后答疑也可以在平臺上隨時開展……此外,由于學生在平臺上所有的活動記錄都轉化成了數據,教師可以將評價方式改為過程性評價,根據平臺數據給出相應分數,以此來激勵和督促學生參與課程教學。
2)設計BOPPPS課程模型提高學生參與度。BOPPPS是當下較流行的教學理念,這一理念可以形成導言、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及總結等六個部分組成的模型。將BOPPPS的六個部分進行拆分,導言和目標通過線上提前進行,學生進入課堂后從前測環節開始,及時掌握學生對本節課重難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學生掌握知識不理想,教師將面對面進一步對知識進行剖析講解,并再次明確教學目標;如果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普遍掌握較好,則通過參與式學習環節,注重精講留白,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內化吸收,進一步通過案例、游戲、小組討論等方式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最后教師統一進行答疑,強化知識的遷移(如圖)。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可分為五個主題模塊,分別是“我的生涯起航”“職場需要什么樣的人(一)”“職場需要什么樣的人(二)”“如何了解工作世界”“勾畫自己的職業生涯”。基于BOPPPS課程設計理念,課程框架分為導言(B)、目標(O)、前測(P)、參與式學習(P)、后測(P)和總結(S)六部分。(1)導言和目標介紹通過課前微課視頻推送給學生,讓學生有目的地預習,有目的地參與課堂。(2)前測部分根據課程內容而變化。(3)參與式學習環節,每堂課均采用不同的課堂設計進行。通過參與式學習,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參與課堂中,教師引領學生去進行自我探索,讓學生在探索中深入認知自我,不斷認清自我,做好自我定位,做好自我規劃。(4)后測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對本堂課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情況。

由于每堂課設計的形式都有創新,始終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顯著提高。
混合教學強調的是“線上”與“線下”關系,借助于“評價”與“反饋”把二者關聯起來。以往的課程評價結構以期末成績為主,學生只要完成一次課堂作業和期末考試,本門課程就可以通過。為切實提高評價教學的實效,應采用過程性評價方式,學生必須參與每堂課,方可結業。整個課程設計包括師生互動問答、討論、游戲、案例分析、頭腦風暴和練習。所有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都會在藍墨云班課軟件上加以統計。學生參與活動后,會得到相應的經驗值,而相應的經驗值就是他們的平時成績。如此計算,學生必須在平時課堂上完成教師設計的每個任務方可通過課程考核,這也從客觀上要求學生課堂集中注意力。
總之,中職學校的學生最缺乏的是學習動機與學習目標,因此,《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可以給學生指明努力的方向,為學生確立生活的目標。借助發達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以混合式教學模式來實施教學,切實全面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有效性,助力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規避職業風險,就需要加強課程計設,通過不斷的創新教學設計策略,進而順利達成課程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