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淑華 林強
摘 要 本研究從高校視角出發,創立針對低學齡段學生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四元”模式,通過《學習動機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模式施行分析,發現該模式具能夠有效激發低學齡段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學習動機,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復制性,是一種比較有效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
關鍵詞 高校 中醫藥文化 傳承 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2.010
Research on the "Quaternary" Education Mod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herit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AN Shuhua, LIN Qiang
(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created a "quaternary" mod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inheritance education for low-school-age students, and analyzed the research objects through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and found that the model has effective stimulated the motivation of low-school-age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s operable and reproducible. It is a relatively effective education model for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heritance.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heritance; education model
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中醫藥文化根植于中國五千年浩瀚歷史長河的沃土,從《黃帝內經》到《金匱要略》,從藥食同源到日常養生保健,中醫藥文化蘊含在每個中國人的生活當中。但是現在醫學市場化和商業化嚴重,中醫藥文化正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
1 中醫藥文化傳承面臨的挑戰
自從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之后,中醫藥才重新獲得世界的關注,而在之前的很長時間里,中醫藥的發展一直很慢,中醫藥文化更是面臨著式微的局面。從中醫藥文化自身來說,其起源于中國最古老的哲學,富有非常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同時由于深奧難懂、年代久遠,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現代公眾拉開了距離。從時代特征來看,以西方科學為代表的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文化的興起更容易得到人們的青睞,中醫藥文化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顯得支離破碎。[1]從社會環境來看,由于虛假中醫藥的影響,民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可和信任正在逐漸消失。[2]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能從低年齡段的教育抓起,讓低年齡段的孩子就能接觸到中醫藥文化,從而使中醫藥文化在他們的心中早早萌芽,不失為一種傳承中醫藥文化的有效途徑。目前全國都在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有些采用傳統課堂教學,其教學模式效果如何?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對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進行探索和思考,從高校視角出發,思考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的最優辦法,對改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局面具有現實意義。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從目前來看,全國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研究的很多,雖然對于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也提出了很多對策,但大多停留在頂層設計的構思,缺乏有效模式的探討和深入的闡述。[3]比如有很多學者都提到了提高學生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但大部分局限在大學階段。[4]對于文化傳承教育這種特殊工作,理應將教育模式向前延伸。
國外研究中醫藥文化的比較少,而且大多局限在細化學科上的比較,在文化上的差異性研究居多,更多是對中醫藥文化的介紹,而專門針對中醫藥文化面對的困境和傳承問題更是沒有。
3 中醫藥文化傳承“四元”教育模式
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創立的“四元”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簡稱“四元”模式)主要目的在于把抽象的中醫藥文化具象化,克服專業性強、趣味性不足的難題,把難懂的方面轉化成人們所易于接受的事物?!八脑蹦J降倪\作可召集高校的相關專業學生參與,不僅有利于這些志愿者鞏固專業知識,還能拓展其社會實踐能力。在召集到研究對象后,針對研究對象的特點,該模式共設計4個環節。
3.1 畫穴位臉譜
首先對研究對象簡單的介紹中醫藥文化,然后給每個研究對象發放一個空白臉譜,水彩筆若干,要求研究對象根據老師的介紹在空白臉譜上依次畫出人的面部五官,最后形成一個人臉簡畫像。接著,以從上到下的順序,以面部五官為參照位置依次標示出面部常見穴位的大致位置,并輔以簡要介紹。
3.2 制作驅蚊香囊
以特定配方的中藥為基礎,事先準備好配方中的各味中藥,研磨成粉放在塑料盒中備用。為研究對象準備好針、線、無紡布、棉布、棉花。首先由老師介紹香囊的歷史淵源,接著逐一介紹各味中藥的作用及本驅蚊配方的效用,再介紹香囊的制作工序,并為研究對象提供制作指導,現場縫制香囊。
3.3 學習拔氣罐
首先由老師介紹拔罐的歷史淵源,并對拔罐的一些操作進行說明。接著由介紹各個常用穴位拔罐的功效,并以一名志愿者作為模特進行演示。在演示結束后,由每位研究對象配備一名志愿者進行手把手指導。
3.4 識草藥
許多高職醫學院校有藥用植物園,向研究對象開放藥用植物園,在老師的帶領下實地走訪和認識中草藥,并附帶介紹相關的典故。
在上述四個環節中應注重與研究對象的溝通與交流,特別是在每個環節適當時機進行小提問,提高活動模式參與度與有效性。
4 研究方案
4.1 研究思路
以一至三年級的小學生為研究對象,設置實驗組和對比組,實驗組采取“四元”模式進行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對比組采用傳統課程進行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研究采用《學習動機問卷》[5]對研究對象接受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施行的效果進行橫向對比,對所研究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進行研究,以期獲得一個比較優質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
4.2 研究方法
前期主要采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首先通過相關文獻的研究,選取合適的量表,通過發放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實驗組和對比組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后期采用分析和比較歸納法,對研究對象所反饋的信息進行特征分析,通過統計學辦法了解“四元”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的成效。
4.3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學習動機問卷》作為研究工具?!秾W習動機問卷》共三個維度,4個項目,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每個項目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本次研究中 信度系數為 0.74,達到標準,具有統計學意義。量表匯總的數據由spss軟件進行分析。
5 模式施行效果
5.1 問卷調查
為對比組的研究對象施行“四元”教育模式前后進行了《學習動機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34份,收回234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232份,無效2份,有效率99.15%。對實驗組的研究對象施行“四元”教育模式前后進行了《學習動機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17份,收回216份,回收率99.54%,其中有效215份,無效1份,有效率99.54%。
5.2 統計分析
從數據統計分析來看,在模式施行前實驗組與對比組學習動機沒有顯著差異,但在模式施行后實驗組的研究對象學習動機比對比組強。從表1可以看到,實驗組研究對象對于中醫藥文化的學習動機在模式施行后,研究對象對于中醫藥文化的學習動機達到了18.56,是處于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對比組研究對象的學習動機只有11.51,處于一個中等偏下的水平。說明“四元”模式的施行顯著提高了研究對象對中醫藥文化的學習動機。
6 討論
從研究結果來看,本研究所提供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參與對象對中醫藥文化的學習動機,具備實際可操作性和可復制性,能夠面對小學生開展。
從實施效果來看,本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能夠有效將中醫藥文化向低學齡段學生傳播。在與家長的訪談中我們發現,所有家長均對該模式持肯定態度,并表示希望能夠增加模式開展的次數。模式開展以來,也由于形式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多次被省市級新聞媒體報道。
從高校職能視角來看,該模式的施行還依賴于大學生志愿者的參與,滿足了當代大學生在實踐中成長成才的需求,是對高職院校三全育人機制的一種補充和完善。該模式整合了高職院校的功能資源,融人才培養、文化傳承與社會服務為一體,是高職院校能力延伸的有效探索,并對于打造地區文化資源集聚地提供了有利平臺,對于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內涵具有現實意義。
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還可通過該模式進行探索和功能的延伸,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的進一步探索。比如,有的院校可以在校園內建立中醫藥博物館或文化館并對外開放,成為中醫藥文化的有力展示平臺,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在附屬醫院或企業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承活動,從而提升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的廣度。再如,各院校還可借助自己的科研平臺,開展地區特色中醫藥文化的研究和探索,為中醫藥文化傳承的深層探索提供支撐,提升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模式的深度。
基金項目名稱:2017年漳州衛生職業學院院級科研項目,編號ZYS201707
參考文獻
[1] 陳慶.中醫藥文化傳承的制度困境及對策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7,28(11):2701-2703.
[2] 金凌,馬洪瑤,王中越,等.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傳承與傳播的困境分析及時代機遇[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6):120-122.
[3] 劉毅,陳姝靜,王德瑜,等.中醫藥文化在醫學院校傳承現狀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8,24:28-29.
[4] 俞旭君,陳帝昂,常德貴,等.中醫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幾點思考[J].中外醫療,2013,17:118-119.
[5] 杜瑤.兒童學習動機、學習投入與學業成就的關系:情緒的調節作用[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