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陳燕飛

摘 要:本文就傳統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闡述基于職業素養開展中職語文教學的意義,提出基于職業素養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職業素養 中職語文 問題 意義 策略
一、傳統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和講解。這種教學模式難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更無法培養其語文職業素養,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
(二)重閱讀分析,輕綜合應用
有些語文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重視對文本的閱讀和分析,將其放在整個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而忽略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應用文寫作教學未被重視
應用文寫作是中職階段語文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是寫作實用性的一種體現,學生學會寫作應用文能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但是有的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并沒有加強對學生寫作應用文的訓練,偏離了中職語文教學最終的目的。中職學校的學生并不需要學習太多復雜的知識,而是要提高自身在工作崗位上對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基于職業素養開展中職語文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如上所述,傳統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加上中職學生本身語數外知識基礎薄弱,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往往難以充分吸收課堂中講授的知識。而將中職語文教學和學生職業素養相聯系,則是對傳統中職語文教學模式的一種優化,是中職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表達能力等。
(二)有利于構建高效的中職語文課堂
中職階段的語文教學,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養成非常重要。如果教師能夠將語文知識傳授和職業素養培養兩者進行融合,可以提高學生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新的教學模式在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知識基礎的同時,也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新的教學模式與中職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它也是構建高效的中職語文課堂的一種基本途徑。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學習各門學科知識最終的目的是能夠促進就業。而基于職業素養對中職學生進行教育,則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最終目標。將這一思想滲透到中職語文教學中,有利于讓學生更好地對在語文課堂中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運用,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基于職業素養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的策略
(一)創設職場相關情境,提高課堂學習的趣味性
創設情境是當下在中等職業教育體系中使用得較多的一種教學手段。如在講授“請示、報告”這一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創設和職場相關的情境:某公司的員工購買了一批物資,由此所產生的費用是需要向公司報銷的。為了完成報銷流程,員工首先需要向財務部提交申請。在這個情境下,教師要求學生寫一份申請報銷的請示。當教師為學生創設了這個情境之后,學生的思維就會融入這個情境中。在教師向學生介紹了請示、報告的基本格式后,學生會對自己的寫作方式以及思路進行優化。學生在完成自己的請示后,在班級內部進行展示,然后由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和補充。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逐步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基于課本內容,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
中職學生畢業之后直接進入社會就業,因此職業意識必不可少。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善于挖掘課本中潛在的職業內容,向學生進行傳遞,逐步幫助學生樹立職業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例如《魚我所欲也》這篇文章中講到做人應該尊崇道義,而不應見利忘義。基于這個內容,教師就可以將其和職業價值觀相聯系。告訴學生,在他們走上職場之后,可能會面臨形形色色的誘惑,到時候一定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堅決不做見利忘義的人。教師還可以在網絡上搜尋一些電視劇中有關職場的片段,將其播放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見利忘義最終會導致一無所有,進而幫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為今后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三)加強課外閱讀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中職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和職業素養以及職業精神相關的內容。教師除了要對這些內容進行挖掘外,還應該將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和職業素養相關的文章,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并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與其他同學分享,教師也可以對學生所分享的內容進行補充。通過課內和課外結合的方式,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中職語文教學內容中有很多知識和社會實踐息息相關。例如基于《我愛大自然》這篇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設一個彰顯自然之美的以環保為主題的活動。要求學生制訂活動計劃、安排活動內容以及落實活動流程,讓學生在課后自由組織活動,并在活動結束后進行總結和評比。通過這類活動,可以鍛煉學生對活動的安排能力、對主題的認知能力,還可以使學生的職業情操得到升華,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是中職階段最基礎的一門課程,學好語文這門課程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素養以及寫作素養,為學生日后的就業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林少玲.基于職業素養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7).
[2]林靜.基于職業素養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9).
[3]郭敏華.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應用文寫作雙輪驅動模式創新[J].新課程研究,2020(04).
(作者單位:劉海燕,壽光市技工學校;
陳燕飛,壽光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