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中職教育階段的英語口語教學,除了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還應讓學生學會如何在特定語境下達成有效的信息交換,激發學生的交流意愿,實現語言交際的目的。但是,傳統的英語口語教學常以PPP教學模式為主,訓練模式常圍繞教師給定的句型和模式進行固化練習,易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
由此可見,在口語教學實踐中,如希望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推動和示范作用的課堂模式,則須思索如何引導學生以興趣帶動能力,激發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通過自我認知、生活教育、實踐操練,有效提升口語能力,把學習范圍從課堂延伸至生活的多個方面,把課堂上所學到的口語技能高質量地遷移到未來職場。
案例介紹
在“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這節口語課上,教師從多個維度幫助學生加強自主學習意識。
現以本課中的“課前”和“課中”為例,簡單描述本節課如何幫助學生培養和加強自主學習意識。
本課的設計基于交際型教學法,注重學生學習的可選擇性,結合較高水平的語言學習任務設計,以體驗式學習原則展開。
具體教學環節如下:
課前:基于本課主題“Environment”的學習內容,給班級學生布置了以下帶有差異化的課外自學任務:
1.提前一周的任務:讓全班學生以班級5個常規學習互助小組為單位,通過自主討論,選取身邊存在的環境保護問題,以學生的視角拍攝視頻(視頻長度15秒左右,需要加上背景音樂和英語提示詞)。
具體任務單:(1)如果讓你們組來討論這些污染問題中的任何一個問題,你們建議分哪幾個大的方面、按什么順序來談論它?(2)在根據給定的主題制作視頻過程中,你們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提前一天的任務:下發課外拓展閱讀性文章讓學生自學。課外拓展閱讀性文章主題為環境保護,教師挑選英語差異化閱讀資源,對文章提前選擇、審核內容,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選取同一主題較難和較易兩個梯度的兩篇文章,再對這兩篇文章適當做一些改寫,以方便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閱讀。這兩篇文章主題統一,單詞、短語和句型的使用有較多關聯,但語言難度梯度有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自主選擇其中一篇進行學習,既考慮到英語閱讀水平較高的學生,也能兼顧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
具體任務單:(1)在這兩篇文章里,根據你自己的水平,自主選擇一篇進行閱讀和自學,做好自學筆記。(2)在你所選讀的文章里,挑出你希望進一步熟悉和操練,又對討論環保問題能有較大幫助的單詞或詞組(不少于6個),用于正式上課時投詞。
課中:Lead-in
1.教師播放全班5個學習小組各自拍攝和制作的反映身邊環保問題的視頻,將學生引入與環保相關的詞匯、短語學習和話題討論氛圍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對這些視頻中反映的環保問題進行簡單歸類,引出學生在視頻中最為關注的三個環保話題:水污染、空氣污染、垃圾污染。
意圖:喚醒學生的環保意識,為本節課的活動開展提供情感和話題準備。
依據:Krashen的情感過濾;“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
2.教師借助“學習通”平臺發布“詞云”的投詞任務(該功能可以把學生們選中的高頻單詞或詞組以最顯眼、最居中的方式直觀地展示出來),學生使用手機,登錄“學習通”,將課前拓展閱讀中希望進一步熟悉和操練,又對討論環保問題能有較大幫助的單詞或詞組,進行現場投詞。
全班學生根據“詞云”中所顯示的高頻單詞或詞組,共同確定在本節課上希望進一步熟悉和操練的單詞或詞組,集體選出6個,由教師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匯總。
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為小組討論環保問題做好語料輸入方面的準備。
依據:支架式學習理論;注重學生學習的可選擇性。
Pre-task
1.沿用班級平時經常使用的臨時學生助教自主學習管理模式,按學號順序,現場臨時選擇學號為8,10,12,14,16,18的6位學生為本節課臨時學生助教,協助完成之后的小組自主學習任務。
2.教師課前準備好6幅與環保主題有關且帶有部分中國山水文化元素的動漫英雄圖片進行裁剪,在課上把裁剪好的碎圖隨機分發給全班學生,再讓學生重新拼接完整,實現全班學生隨機分組(確保6位臨時學生助教各在一組,并擔任組長)。
意圖: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進一步參與課堂互動的熱情。在教具使用和課堂氛圍創設方面,使環保元素和中國山水文化元素于無形中滲入教學環節。
依據:同伴教學。
While-task
1.請6組組員共同在拼好的圖片反面,找到本組在本節課上的環保主題討論任務。各小組借助字典或手機有道詞典App,一起學習黑板上的6個詞匯或詞組,共同完成3個小組學習任務:一起熟悉發音(語音)、一起熟記中英翻譯(語義)、在組內用這6個單詞或詞組造出簡單句子并熟讀(語用)。
2.小組內成員用手機面對面建立微信學習群,將所造的句子一起發送到本組微信小群里,再截圖發送到班級微信大群,完成自學任務,并供其他組觀看和參考。教師隨即對各組截屏中的造句進行簡要評點。
3.教師引導各組學生在小組自學基礎上,借助本課學生自主選擇的6個單詞或詞組,以及平時積累的英語知識,就本組討論話題進行討論。各組根據本組成員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風格,在手繪或電子海報、手繪或電子思維導圖、角色扮演等幾種形式中選擇一種,自主決定本組對所討論話題采取何種展示形式。
4.教師提醒各組組長帶領組員合理分工,集體討論,完成小組展示的準備。教師適當參與各組討論,提供支持和建議,觀察、記錄小組成員的英語詞匯和短語使用情況,關注各組對“問題、危害、措施、進展”等話題不同側面的內容梳理,關心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
意圖:關注不同學習特點、不同學習風格、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學習選擇權。
依據:合作學習,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管理能力提升。
Post-task
小組展示:為了鞏固和檢測學生在上一環節的語言及技能學習,自主挑選不同展示形式,由各小組自主展示帶有意見差的討論成果。
意圖:反饋和評價學生的語言運用以及信息梳理能力。
Summary
1.通過學生集體總結評判與老師總結相結合的方式,對各組展示中使用的單詞或短語進行復現,及時強化。反復呈現有利于語言知識的學習。
2.重視“課前預設+課內生成”,最大限度地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教師從自己在備課時預設的近20個單詞和詞組里,選出學生在課內學習與討論過程中使用不準確或者使用有困難的3-4個預設詞匯,進行語言復現,做重點點評。再板書2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機生成的問題,復習鞏固所學內容。恰當指出各組展示的優點,并邀請全班學生集體對各組的表現給予口頭評價。
意圖:對學生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反饋。
依據:強化理論。
Assignments
作業設計方面, 尊重學生的差異。
基礎型作業:根據本課討論成果,寫一篇60-80個詞的英語文章。(全班學生均可完成)
挑戰型作業/可選做作業:結合下一單元“旅行”的主題,搜索互聯網、圖書、影視等資源,選擇一個環境保護做得較好的景點,搜集相關信息,在班級常規自學小組內進行展示和分享。(可供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自主選做)
案例分析
1.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和自我情感需求。
根據克拉申提出的“情感過濾”假說,學習者的情感因素會阻礙或加速語言的習得,而這種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學習者的動機、自信心、焦慮狀況等。在語言習得中,只有降低“情感過濾”,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學生才能積極地學習。
2020年上半年,眾多學生不得不長期處于居家在線學習狀態,對于缺乏課堂互動的在線學習狀態難免存在焦慮。大半年的線上學習,使得學生們對于面對面的師生、生生互動與交流更為渴望,也更為關注對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所以,在回到課堂后,他們在情感上自然希望參與更為豐富的課內、課外互動,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2.以生活教育為指導原則,以學生身邊真實存在環保問題為任務抓手,激發學生自愿學習動力。
本課關注德育融入,關注身邊環境保護的話題,加上防疫特殊時期,涉及環境保護意識、團結合作精神以及人類共同命運等方面的活動,更受學生關注和歡迎,學生自覺自愿討論話題的動力自然得到提升。
3.課堂學習任務明確易懂,任務分組保障學生合作學習,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在課前的任務布置階段,教師須反復確認學生是否已充分知曉相關任務的要求,務必確保他們了解各自在課中根據隨機分組而隨機獲取的角色有哪些具體任務。
而不同小組通過隨機分組、小組自主選擇展示形式、小組自學、小組自主討論而形成的意見差,能夠幫助學生真實體驗學習過程,從而讓交際過程顯得更加真實。
案例結語
中職英語口語課程,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到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過程,才能真正提升教學效果。本課在以下方面確保了學生自覺自愿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提升了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
1.德育滲透,潤物無聲。采用恰當的方式向學生灌輸金山銀山理念,注重德育滲透,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不少學生不愿學習,多是因為教育內容脫離生活。如果能貼合生活,學生自主學習意愿自然更強。
2.體驗真實,選擇在人。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體驗,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表演場”。沒有真實的過程學習,學習其實不可能真正發生。而本課注重學生學習的可選擇性,在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上,學生能自己選擇,能兼顧差異,這又與多元智能理論相契合。
3.預設充分,兼顧生成。教師在課前對學生一般情況下容易用錯的單詞或詞組預設充足,在學生準備、討論和完成課堂任務的過程中,教師不過多干預,確保學生學習過程的完整性和安全感。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出現教師課前預設內容之外的語言使用問題,則又生成了新的課內學習資源,方便教師在總結階段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語言認知。
4.真實互動,任務獨特。有較高水平的語言學習任務設計。本課的語言學習過程注重真實、互動,除借助意義差等手段設計學習內容外,還鼓勵學生自主使用手機和網絡平臺資源,獲得對學習過程一種更大程度上的“可把控感”。而真實、互動正是英語口語教學的兩要素,也恰恰是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得以提升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曹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77-80.
[2]吳曉影.論高職英語課堂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6):197-198.
【作者簡介】譚勇,上海市工商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