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茹冰
[阿迪達斯(體育)中國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121]
FZ/T 73043—2012《針織襯衫》[1](以下簡稱“舊標準”)于2012年首次發布,并于2013年6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由于近幾年市場的快速更新和針織行業的快速發展,原有版本的不足之處逐漸顯現。為了更好地管控產品質量、提高消費者滿意度,新版標準FZ/T 73043—2020《針織襯衫》[2](以下簡稱“新標準”)于2020年12月9日發布,并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實施。本研究就兩個版本標準的異同進行對比和分析,以便從業者更深入地理解標準。
新標準增加了“本標準不適用于含有填充物的襯衫或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產品”。因有填充物的襯衫更適合GB/T 26384—2011《針織棉服裝》[3]或FZ/T 73053—2015《針織羽絨服》[4];而嬰幼兒屬于特殊人群,對服裝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嬰幼兒服裝可采用FZ/T 73025—2019《嬰幼兒針織服飾》[5]標準。
新標準增加了“超出范圍的按標準規定的分檔值和原則可依次遞增或遞減”,使號型的標注,特別是一些極端號型的標注更有據可依。
為了便于直觀比較和了解,色牢度的相關指標變化見表1。

表1 色牢度指標變化對比
從表1可以看出,首先,新標準對一等品的“耐光、汗復合色牢度”和優等品的“耐摩擦色牢度-濕摩”的要求均提高了半級,因GB/T 22853—2019《針織運動服》[6]的發布,此次提高是為了和其維持一致。其次,新標準中增加了“耐干洗色牢度”的要求,因為生產工藝水平的提高,市場中的一部分高檔襯衫只能干洗,此項目的增加更體現了市場的進步和產品的升級。最后,新標準刪除了“印(燙)花產品耐皂洗色牢度”和“印(燙)花產品耐摩擦色牢度,這是因為隨著國內印花技術的不斷提升,絕大部分印花產品的色牢度能夠達到和紡織面料色牢度一樣的穩定性,印花產品的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不再單獨考核。
合格品的水洗尺寸變化率,要求由舊標準的衣長:-5.0%~2.0%調整為新標準的衣長:-5.0%~3.0%。衣長的伸長放寬了1.0%,因襯衫類面料基本不會洗后伸長,此次調整的影響微乎其微。
新標準中增加了“干洗尺寸變化率”,要求和“水洗尺寸變化率”相同。此改動也是為了和增加干洗色牢度保持一致,使整個標準體系更加合理和完善。
新標準對水洗后外觀質量的要求見表2。

表2 水洗后外觀質量要求
增加水洗后外觀考核是為了改善消費者在實際穿著過程中的產品體驗,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部分產品經過洗滌后會出現變色,粘襯部位脫膠、起泡或分層,印花脫落,附件損壞等情形,嚴重影響消費者再次穿著的效果,充分體現了標準制定應遵循起源于市場、服務于市場的原則。
為了讓兒童襯衫符合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7]的要求,在新標準中增加了“36個月以上、14歲及以下兒童穿著的襯衫安全性能還應符合GB 31701”的相關規定,使新標準所涵蓋的年齡段的產品均能符合國內相關標準的要求,使整個標準更加完整。
在新標準中,起球測試增加了“只考核正面”的備注,因為人們在日常穿著中,更加注重產品的外觀屬性。反面若是有起球現象,既不影響產品的外觀效果,也不影響產品的穿著屬性。此條備注也為第三方測試機構明確了測試面,避免了因文本描述不清而產生歧義。
在新標準中,水洗后的起皺程度增加了“當面料為100%纖維素纖維、全毛類產品時,水洗后的起皺程度允許再降低半級”的備注??紤]到纖維素面料和全毛類面料的天然屬性,其保型性不如化學纖維。
在新標準中,將表面疵點中縫紉油污線合格品的判定標準,由“淺淡的20 cm,較深的10 cm”改為“輕微的20 cm,明顯的10 cm”,修改后與備注中疵點程度描述相對應,使標準文本更為嚴謹。
舊標準中的“4.3.4 成衣測量部位及規定”被調整至新標準中的“5.3.1 成衣測量部位及規定”?!俺梢聹y量部位及規定”屬于外觀質量檢驗方法中的指導性說明,便于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測量時達成一致,因此,新標準的調整更為合理。
新、舊標準規格尺寸偏差對比見表3,新標準區分了長袖和短袖的要求。因長袖和短袖的袖長差別較大,若采用統一的要求,不夠合理,也不能反映產品的真實質量。另外,新標準對“領大優等品”和“總肩寬合格品”的要求也作了調整,實現了基本生產工藝水平的提高和產品線質量管控要求的提高。

表3 規格尺寸偏差對比
新、舊標準規格尺寸偏差對比見表4,新標準中的界限劃分更清楚。

表4 對稱部位尺寸范圍
在外觀質量描述上,新標準相對于舊標準作了精簡,刪除了兩條“外觀質量評等以件為單位,按表面疵點、規格尺寸偏差、對稱部位尺寸差異、縫制規定的評等來決定。當同一件產品上存在不同品等的外觀疵點時,按最低等級評定”“同一件產品上只允許有兩個同等級的極限表面疵點,超過者降一個等級”。
當測試內在質量時,新標準將采樣由舊標準的“4件”改為“5件”。因新標準增加了洗后外觀的要求,故增加1件單獨進行洗后外觀考核,保證測試樣品的充足性。
5.2.1 色差
新標準規定色差按GB/T 250執行,舊標準雖然規定了要求,但并未明示測試方法。
5.2.2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試驗
新標準簡化了測試方法,按照國標執行,因GB/T 17592—2011中已經詳細規定了檢出苯胺和/或1,4-苯二胺時的處理方法,此處沒有必要再次贅述。
5.2.3 洗滌和干燥試驗
因GB/T 8629—2017《紡織品 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8]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實施,故新標準中的洗滌程序也隨之作了相應的調整。另外,此類產品若可以干洗,需考核干洗尺寸變化率,故增加了相應的測試方法。
5.2.4 水洗后扭曲率試驗
因GB/T 23319.3—2010《紡織品 洗滌后扭斜的測定第3部分:機織服裝和針織服裝》[9]于2011年8月1日正式實施,新標準直接引用了此方法,不再單獨規定測試方法,使新標準中的測試方法有據可依。
5.2.5 耐干洗色牢度試驗
新標準新增了耐干洗色牢度的測試方法,考慮到了可干洗的產品,與前面的測試要求相對應。
5.2.6 拼接互染色牢度試驗
因GB/T 31127—2014《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拼接互染色牢度》[10]于2015年3月1日正式實施,新標準直接引用了此方法,不再單獨規定測試方法,既使新標準中的測試方法有據可依,又精簡了新標準文本。
5.2.7 水洗后外觀質量試驗
因新標準需考核產品水洗后的外觀質量,故增加了相關的測試方法。
舊標準按考核項目分別規定了判定規則,新標準中除水洗后外觀質量外,其他考核指標按統一的原則進行判定,提高了可操作性,即“內在質量有一項不符合,則判定該批產品不合格。其中,色牢度項目不符合者,分色別判定該批產品不合格”。
舊標準采用批量判定,對樣品數量有一定要求。根據現在送檢的實際情況,市場投訴或委托檢驗的產品數量達不到規定的樣品數量,無法進行批量判定。為提高標準的實際操作性,新標準增加了單件判定,主要是為了解決產品檢驗數量低于批量判定數量的問題,并要求在報告中注明。
從保護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新標準規定了“嚴重影響服用性能的產品不允許”。
新標準規定了“兒童產品的使用說明要按GB/T 5296.4和GB 31701規定執行”。上述改動是隨著標準的更新和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的發布而更改的。
新標準的修訂內容從產品的實際情況出發,以維護消費者的權益為初衷,使標準的整體質量有了很大提升,有利于促使生產企業不斷創新生產。同時,也希望可以幫助第三方檢測機構人員更好地理解新標準,提高測試的規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