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翔
(廣東省雷州市第二中學 廣東湛江 524200)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規律的發現都是以實驗事實為依據,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的。實驗是物理學發展的科學基礎,是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使學生掌握科學方法的主要途徑。
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如何選擇實驗器材是高中師生在實驗實施環節碰到的共同問題。教材或相關資料中大多數的實驗案例,通常是直接告訴學生實驗過程所需要的器材。所以,上課時教師都是要求學生機械地記下實驗器材。筆者發現,這種做法會使學生因實驗學習過程枯燥而產生厭倦情緒,很難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
高中學生需要學習的物理實驗很多,必修和選修的各個模塊都有各種類型的實驗,其中高考考綱要求掌握的實驗就有13個,力學7個,電學5個,熱學1個。幾乎每個實驗都用到十種甚至十種以上的器材,這些實驗總共涉及的不同器材達五十多種。所以,讓學生準確選出各個實驗中所需要的器材并輕松記住,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是筆者孜孜以求的目標。經過不斷探索,筆者總結出了一種頗有成效的方法——“原理選擇法”,即根據實驗原理來選擇實驗器材的一種方法。
高中物理實驗主要有四種類型:研究型、探究型、驗證型和測量型。無論哪一種類型,一個完整的實驗都包含以下六大部分: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這六個部分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形成一條關系鏈,其中實驗原理決定了器材的選擇。如果能讓學生充分理解并利用這種決定關系,對實驗時如何選擇實驗器材有很大幫助。下面筆者以高中物理實驗的四種類型為例,分析高三力學和電學實驗復習時,如何根據實驗原理來選擇實驗器材。
實驗原理: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記錄下物體的運動軌跡和時間,測出位移,利用相關知識求出其加速度即可研究其運動規律。
勻變速運動的特點是加速度不變,物體運動過程必須保證所受的力是恒力,因此,按照實驗的可操作性原則,物體的受力只能由重力來提供。若物體受力由自身重力提供,物體應做自由落體運動;若物體受力由其他物體的重力提供,應在拉力作用下做勻加速運動,記錄下其位移和時間,由公式

求出加速度。
1.方案一:自由落體法
利用鐵架臺固定打點計時器,讓重錘自由下落,通過打點計時器和紙帶記錄其運動軌跡和時間,再用刻度尺測出位移。
應選擇的器材有:鐵架臺、重錘、打點計時器、紙帶、復寫紙、電源、開關、導線、刻度尺等。
2.方案二:勻加速法
小車在拉力作用下,在長木板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打點計時器和紙帶記錄其運動軌跡和時間,再用刻度尺測出位移。
應選擇的器材有:長木板(一端帶有滑輪)、小車、沙和沙桶(或鉤碼),細繩、打點計時器、紙帶、復寫紙、電源、開關、導線、刻度尺等。
實驗原理:彈簧在拉力作用下會伸長,平衡時拉力和彈力大小相等,測出拉力和伸長量的大小,就可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
1.方案一:懸掛彈簧法
將彈簧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另一端懸掛鉤碼(每個鉤碼質量已知),測出彈簧原長和長度,作出拉力和伸長量的F-x關系圖像即可。
應選擇的器材有:鐵架臺、彈簧、刻度尺、鉤碼(一盒)、坐標紙等。
2.方案二:平放彈簧法
將彈簧一端固定在T型木板上,另一端通過細繩懸掛鉤碼(每個鉤碼質量已知),測出彈簧原長和長度,作出拉力和伸長量的F-x關系圖像即可。
應選擇的器材有:T型木板、彈簧、細繩、刻度尺、鉤碼、坐標紙等。


應該選擇的器材有:重錘、鐵架臺、打點計時器、紙帶、復寫紙、電源、導線、刻度尺等。

由上式可知,需要測量物理量有:金屬絲的直徑d(很小)、長度L,其兩端的電壓U和流過的電流I。
應該選擇的器材有:電源、導線、開關、電壓表、電流表、螺旋測微器、刻度尺、滑動變阻器等。
通過對以上四個實驗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實驗原理和實驗器材的密切關系,教師若能利用好這個關系,對實驗教學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后檢查顯示,遇到考查器材選擇的題目時,學生不再像過去那樣靠模糊記憶和猜測來作答,學生厭倦和畏懼考查實驗器材的題目的情況減少,作答正確率高了很多。以上情況表明,“原理選擇法”在實驗教學中不僅能有效增強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當然,筆者總結出的“原理選擇法”還處于實踐階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筆者將繼續探索,不斷完善和改進“原理選擇法”,以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