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桂林
(江蘇省南京市第一中學泰山分校 江蘇南京 210000)
筆者在初中生物“生物的分類”這節課的教學中,為充分挖掘學科自身的魅力和潛在的樂趣,從中尋找突破點,同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將學科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在如下教學各環節,不斷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構建,從而加強對初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通過觀看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短視頻,設問“目前地球上現存的生物至少有400多萬種,已經絕滅的種類更多,那么我們將如何來識別、利用和保護它們呢?”“這離不開給生物進行必要的分類。”這樣的開場問答將同學們不知不覺帶進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生物世界的情境,讓學生形成珍愛生命的觀念,感知生命的美好,并針對目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嚴重威脅,自發產生保護地球上各種生物的情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時間就是生命。通過設問:平常我們去大型超市購物,如何快速找到想購買的物品?到書店去看書,如何快速找到想要借閱的書籍?這樣的場景設問將學生引到日常的生活情境中,不僅能讓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也能讓學生體會到超市理貨員和書店管理員的辛勤付出,尊重不同崗位中勞動者的情感,同時讓學生認同給日常物品進行分類擺放的必要性,并在生活中關注自己的行為,力求做一個生活有條理做事有規劃的人。通過這樣的類比,也讓學生水到渠成地認識到給地球上紛繁多樣的生物進行分類的必要性。
提問平常是如何給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的,這樣的境界帶入不僅讓學生關注了當今時代的熱門議題,反思自己的行為,還自然引出了根據“相似程度”來給物品分類,這也是生物分類的依據,同時強化了學生關注“環境保護”的社會意識。
通過設置游戲“排除異己”的情境,出示貓、虎、豹、狗、蛇等幾種動物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對它們進行逐級識別找“異類”,并要求每次只能踢一種動物出群,這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趣味性,還發展了學生的理性思維,使其充分理解了根據“相似程度”的大小將生物分成的不同等級。另外,再通過“網購時代如何填寫快遞地址,才能讓所購物品準確無誤投送到購物者手里”的直觀形象類比,不僅引導學生關注“網購時代”,如何適應終身發展的需要,還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了生物分類的等級排序如同郵遞地址一樣由大到小,有規律可循。這樣的類比,也讓學生輕松理解生物等級越小,包括的物種對象就越少的特點,鍛煉了學生的思維邏輯性。
根據童話故事創設“老虎大王尋繼承人”的情境,讓學生扮演法官,用所學的生物分類的知識,公平公正判斷并駁斥不合法的那幾個財產紛爭者的無理要求。這樣的情境教學不僅在趣味中滲透了法律教育,還鍛煉了學生如何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去解決分類的等級與物種親緣關系遠近的問題。
科學的本質是探究,本教學環節中通過小組討論,對馬和驢所生出的后代“騾子”特征的探究,引發學生對“種”概念的深度理解與思考。同時,補充有關“獅虎獸早逝”的悲劇,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創新與局限性,幫助學生在尊重生命的基礎上,應盡可能地遵循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形成“順其自然”的“生命觀念”。
在最后一個教學環節,通過向學生展示假期里拍攝的幾張動物園和植物園中的掛牌照片,讓學生直觀明白什么叫“雙命名法”原則,就是屬名和種加詞(種小名)。屬名須大寫,種加詞則不能。在印刷時使用斜體,或是用加底線的方式取代。最后的作業,就是布置學生課后關注我們校園的植物種類,試著利用多種途徑(如查閱文獻、網絡軟件等)對其進行識別并試著給其進行“雙命名法”掛牌。此方式既能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踐應用的能力,還可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動力和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同時能促進其以主人翁的姿態,去熱愛校園,熱愛大自然,并擔負起向他人傳播知識的社會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