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晧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回望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文化興盛始終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條件。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誠實守信……一系列中華傳統文化價值理念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使我們的國家得以在危急關頭一次次化險為夷、浴火重生,使我們的文明在面對外來文明時能夠兼容并蓄、海納百川。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文化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影響因素,文化軟實力在國家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并對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作出新的謀劃和部署。這標志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也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三星堆遺址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青銅大口尊、神秘木箱、首次發現的精美鳥形金飾片……三星堆遺址的最新考古成果開啟了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研究的新征程,再次豐富了我們對古蜀文明的認識,有力彰顯了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豐富多彩,引發各界圍觀和熱議。回望中華民族的根,體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中華文明的力量,我們相信,未來我們將走得更為堅定、從容和自信。

4月16日,嫦娥五號搭載《星光》登月證書頒授儀式在北京舉辦。近百位知名學者、外國駐華使節等各界人士參加了活動,共同探討《星光》節目創作和傳播經驗,向世界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推廣局局長吳旭、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分別致辭。活動還同期舉辦了《星光》節目創作研討會,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認為,《星光》節目蘊含著中華文化深厚的文明積淀,《星光》也是王陽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中提到的“心光”。知名音樂人孫保羅分享了《星光》節目的創作理念和創作過程。
抗疫主題音樂節目《星光》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制,中國外文局所屬中國報道雜志社解讀中國工作室、劃時代文化和騰訊發展研究辦公室聯合制作,邀請來自中國、韓國、巴基斯坦、委內瑞拉、意大利、津巴布韋、法國、伊朗、埃及、美國的10位小朋友用本國語言共同演唱,贊美各國在防疫抗疫中作出努力和犧牲的抗疫英雄。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搭載存儲《星光》歌曲芯片順利升空,開啟了登月之旅。會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向節目制作方頒發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搭載證書”。
責任編輯:劉愛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