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勝
【摘要】學科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和實踐中所形成的能力,對于學生的發展和進步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科素養的要求在逐漸提高,教學方式在不斷改革。文章從學科素養角度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學科素養;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英語核心素養涵蓋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以及學習能力[1]。英語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難點,因為其涉及知識點較多,需要學生擁有足夠的詞匯量、扎實的語法基礎、良好的理解能力。這些對于學生來說都存在一些困難。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一)教師教學理念的偏差
英語閱讀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部分,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發展英語思維,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語背景文化。教師的教學理念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英語閱讀教學效果。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整體認識學生,只在部分學生理解的情況下便不再深入講解,沒有認真對待學生的差異性,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培養,沒有做到因材施教。所以,部分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學習比較吃力,并且經常被忽視,參與度很低,從而對英語閱讀缺乏興趣。課堂教學內容拘泥于教材,課外知識拓展不足。學習語言,不僅僅是學會做題就可以,要有語言環境,對語言背景了解,進而熱愛語言學習,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過于注重處理問題,忽視了英語文章背后的意義。
(二)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完善。英語閱讀的教學方式層出不窮,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并未做出改變,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閱讀篇章的詞句及語法進行教學,而對文章的欣賞、修辭、評析沒有關注,形式單一。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一開始教師或許會有創新的想法,年輕教師更看重興趣開發,但是很多年老教師、經驗豐富的教師對此不理解,不支持,教學思維落后,總是將課本知識傳授作為重點,將學生成績看得最重,把學生當作學習的工具。這樣往往會讓學生產生抗拒心理,最后出現更糟的情況。
(三)學生閱讀時間不充足
現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都比較大,初中生更是面臨著中考,課業比較繁重,平時作業比較多,除此之外還參加一些課外輔導班、興趣愛好班。這些都占用了學生英語閱讀的時間,使得學生沒有充足時間進行閱讀,沒有將課堂上的知識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知識。并且學生沒有進行課外閱讀,接觸的閱讀資料比較少,只是作為作業去完成,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
二、學科素養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相對于單詞和語法教學來說,更加復雜,涉及的知識內容比較多,是提高學生英語表達和理解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學科素養在英語閱讀中的落實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應該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包括課前導讀、課堂學習、課后拓展,在每一個環節都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從而達到學科素養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
(一)閱讀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每一個學習環節都很重要,課前導入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環節,為整堂課教學的順利開展做一個鋪墊。常常有教師忽略課前導入的重要性,習慣開門見山式教學,認為知識不需要這種朦朧美,抑制了學生的好奇心。閱讀教學前的導入環節不容忽視,在正式學習開始之前,給予學生引導,讓他們對接下來的課堂內容充滿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率和效果。例如,在九年級上冊Unit 5 Knowing About China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中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用視頻播放出來,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將更加輕松[2]。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每節課之前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每個學生的切入點可能不同,五花八門的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從多方面了解知識,既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合理教學,教會學生閱讀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進行教學安排非常重要,并且要傳遞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列出文章的基礎知識點,列出要尋找的信息內容,引導學生找到閱讀重點。英語閱讀的步驟,首先是“速讀”,快速進行英語閱讀,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與邏輯結構,對整篇英語閱讀難度有一定了解。在英語閱讀理解中,有很多問題比較淺顯,在快速閱讀過程中便能進行解答,但是往往會有許多干擾項。這就需要進行第二步——“精讀”。所謂“精讀”,就是要對文章進行精細的閱讀,仔細理解文章的含義。這個環節非常重要,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對閱讀更加了解,掌握文章的內涵。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講出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的看法。教師可以基于教材文本,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在完成“速讀”“精讀”任務之后,進入到檢驗環節,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解答之前的問題,彌補不足之處。
(三)課后任務,提高學生能力
課后任務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總結,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后的學習環節可以和課前的導入環節進行銜接,做好當堂課的收尾和下一節內容的預習。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又會有新的發現。沒有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自己單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是能力提升最快的時候。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課后任務環節不容忽略。
三、學科素養要求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培養學生興趣
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作為重要分析和服務對象,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學生感受放在第一位。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對周圍世界存在好奇心理,積極地摸索和渴望成長,注意力很難集中。45分鐘的課堂教學,必須要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問題。學生之間會互相影響,而壞的影響傳遞是很快的,所以教師要選擇合適初中生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師對于課堂要精心設計,拋開傳統教學理念,對課本知識進行趣味講解,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興趣。
其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讓學生愛上英語,就要讓學生多接觸英語,在生活中多聽、多看、多讀英語。教師可以利用英語動漫、影視劇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越來越強烈,英語閱讀能力也就相應提高了,會自發參與學習活動,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二)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單一是所有學科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是應試教育長期影響下的結果。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不能只關注成績,要注重學生多元化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實現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教師可以將英語知識融入生活經驗,拉近學生和閱讀之間的距離。通過英語閱讀,學生能夠感受到國外與國內生活方式的不同,豐富課外知識,了解到更多國家的風土人情,從而真正愛上英語學習。
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讓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1 Playing Sports教學中,就可以使用情境教學方式,讓學生根據情境進行對話[3],從而提高對于文章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三)提高教學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和學生的關系最為密切,在學生和知識之間建立溝通橋梁。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閱讀一些教育理論類的書籍,比如《怎樣上課才最棒》《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等,積累教育經驗。也可以觀看一些教育類的新聞或者影片,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進行自我反思,學習優秀的教學方法。
其次,學校可以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學科交流活動,組織教師參與互動,共同探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分享優秀教學經驗,落實“傳幫帶”模式。
(四)理論與實踐結合
閱讀,就是既要學會閱覽,又要學會朗讀,才能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掌握閱讀方法固然重要,進行閱讀實踐更加重要。教師在將閱讀知識傳授給學生之后,要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清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為之后的寫作做好鋪墊。比如可以開展閱讀接龍比賽,讓學生分小組PK,選一段內容,一位學生讀一行,讀得又快又標準的小組取得勝利。比賽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結果不再重要。教師對每一組學生都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再接再厲。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又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四、結語
英語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必須要足夠重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打破傳統觀念,不斷創新改革,運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吳衛紅.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研究[J].考試周刊,2019(84):105-106.
王曉毅.試探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名師在線,2020(24):29-30.
尹淑麗.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及策略[J].讀寫算(下),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