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琴
【摘要】如果將課內(nèi)閱讀比作“正餐”,那么課外閱讀就是攝入“蔬菜”的過程。只有“正餐”沒有“蔬菜”,學生的“營養(yǎng)”仍然不夠均衡。因此,文章以小學語文教學案例為引,深入分析了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策略,旨在讓學生讀出精彩,讀出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學生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必要拓展和延伸。課外閱讀能擴寬學生眼界,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學生的見解。然而,從目前的語文教學中可以看到,許多教師將注意力完全放在教材上,較少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以至于學生的視野得不到有效拓寬,閱讀能力也無法實現(xiàn)有效提升。因此,教師應當主動地改變以往的教學思想,重視學生課外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選擇有意義的書籍,讓學生積極與文章互動,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與語文素養(yǎng)。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每天無數(shù)信息充斥著人們的生活。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有意義的課外書籍來閱讀,可以是線下閱讀,也可以是線上閱讀,充實學生的頭腦,開啟他們的智慧,使學生的眼界更開闊,知識面更廣,思維更靈活。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行為,確保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高實效,實現(xiàn)長遠發(fā)展。因此,本文結(jié)合教學實際,從四個角度分析課外閱讀活動的指導策略,旨在提高課外閱讀教學效果。
一、豐富閱讀方式,激發(fā)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課外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閱讀的方式。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小學生好奇心重,難以長久專注,而閱讀需要學生全神貫注,如果沒有新穎的形式加以支撐,學生很容易半途而廢。同時,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也可以觀察到,不同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同,有的學生偏愛閱讀活動,有的學生則不喜歡閱讀活動,當教師為學生設定單一的閱讀方式時,勢必會影響部分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所以,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教師應該從單一的閱讀方式過渡為多樣化的閱讀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的閱讀積極性,以積極的態(tài)度迎接閱讀中的挑戰(zhàn)。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真正沉浸在閱讀中,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
例如,在學完《猴王出世》這篇課文后,教師為學生推薦《西游記》這部名著。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師采取了三種閱讀形式:第一,針對不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要求學生通過喜馬拉雅平臺搜集相關(guān)的音頻小說,用聽書的方式完成閱讀,同時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yè),要求學生寫下自己今日聆聽的章節(jié)以及相應的心得感悟;第二,針對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要求學生直接找來《西游記》原著進行閱讀,然后針對師徒四人制作相應的個人檔案,或者寫出具體的讀后感;第三,還可以引導家長參與進來,和學生進行親子閱讀,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長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陪伴孩子,能帶給孩子絕佳的閱讀體驗。這三種方式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形式豐富多樣,能夠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開展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豐富閱讀形式,常規(guī)的課外閱讀只是將書目推薦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完成閱讀,收效甚微。如果教師可以豐富閱讀方式,勢必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有絕佳的閱讀體驗。多樣的課外閱讀方式不僅增強了閱讀的趣味性,使學生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
二、指導具體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提高課外閱讀有效性”是一線教育工作者共同關(guān)注的話題。所謂有效性,就是在單位時間內(nèi)取得的效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就是指學生能否吸收一本書的精華,吸收多少精華的問題。小學生年齡小,閱讀任何一本書都是從頭讀到尾,毫無章法。但是如果每次學生都是由教師帶領進行課外閱讀,那么當學生離開學校后,很難真正地依靠個人的力量來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無法有效地提取課外讀物中的信息。所以,對學生指導課外閱讀的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不同的書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如果學生掌握了具體的方法,就能在無形中提高閱讀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加強指導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
例如,閱讀《朝花夕拾》時,可以先從整體入手,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厘清文本的脈絡,然后借助想象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時品讀語言的特色。針對小說,可從三要素入手,著重分析人物的性格、環(huán)境及具體的事件,找出小說的敘事線索。針對不同的文本內(nèi)容以及篇幅,選擇適宜的方法。如閱讀《西游記》這類書籍,遇到比較枯燥或者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可以選擇跳讀法。所謂跳讀法,就是跳過某些不理解的內(nèi)容,繼續(xù)閱讀其他部分。這類方法適用于閱讀名著。還可以采取批注法,對文本中引人入勝的部分用符號、文字等方式記錄心得感悟。最后,針對不同的文本題材可以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神話類題材,如《中國神話故事》等,可以運用通讀法,以了解情節(jié)為主,無須糾結(jié)細節(jié)內(nèi)容。總之,閱讀不同的書籍采取不同的方法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關(guān)鍵所在。
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向?qū)W生滲透閱讀方法。不同的方法適用于閱讀不同的作品,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只有采取科學、恰當?shù)姆椒ǎ拍苷嬲岣唛喿x效率。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勤觀察、勤思考的好習慣,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更好地提高閱讀質(zhì)量。
三、針對不同學段,選擇適宜書目
學生是處于動態(tài)發(fā)展階段的,不同階段的學生有著獨屬于這一階段的特性。在推廣課外閱讀活動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學段問題,因為不同學段的學生適合閱讀不同的書籍。例如,低學段學生和高學段學生閱讀的書籍自然不會相同。如果將適合高學段學生閱讀的書籍推薦給低學段學生,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反而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負擔;反之,將適合低學段學生閱讀的書籍推薦給高學段學生,既不能讓學生在現(xiàn)有的階段得到進一步提升,也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益。可見推薦合適的書籍比閱讀本身更重要。
例如,低年級學生剛剛從幼兒園升學,認字量十分有限,所以適合閱讀繪本,如《猜猜我有多愛你》是一部非常經(jīng)典的繪本讀物。繪本的圖片比例更重,文字較為簡單,既可以幫助學生認字,也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從圖畫里提取信息。中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認字量有了大幅度增加,繪本不太適合這一階段的學生閱讀。教師可以為中年級學生推薦一些名家作品,如《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這些故事生動有趣,文字也不太難,適合中年級學生閱讀。高年級學生擁有較高的語文素養(yǎng),認字量大大增加,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名著,如《西游記》《水滸傳》等。
推薦合適的書目比閱讀本身更重要。在小學階段,為了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教師尤其需要注意書目的選擇問題。不同的書籍適合不同階段的學生,只有挑選恰當?shù)臅拍茏寣W生的閱讀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精選的書籍不管是遣詞造句還是內(nèi)容表達,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更能吸引學生的目光,使他們集中注意力進行閱讀。學生閱讀精選書籍,能從中更快更好地汲取營養(yǎng),掌握文章的表達技巧,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更容易激發(fā)閱讀積極性。
四、開展閱讀活動,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
教育活動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途徑,有效的活動設計往往能夠提高教育的效果,促進學生的成長。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小學階段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得少于145萬字。145萬字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按照10萬字為一本書來算,學生至少要閱讀15本書。如果教師直接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學生是否會按時完成是個問題。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確保學生專注在閱讀這件事上,教師可以開展閱讀實踐活動,如教師可以開展故事閱讀大賽、讀書主題分享會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將在親身參與中感受閱讀的美好,逐步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學習了《海的女兒》這篇課文后,教師開展了以“走進安徒生,走進童話世界”為主題的閱讀活動。活動一開始,教師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介紹安徒生的一生,讓學生了解這位偉大的童話作家的人生經(jīng)歷。然后教師精心安排了幾個游戲活動,如搶答環(huán)節(jié),每一道題目都描述了安徒生筆下某一個童話的主人公,要求學生根據(jù)描述,從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誰搶答對的題目最多,誰就是這一關(guān)的“搶答王”。然后,教師還可以開展“朗讀者”活動,讓學生上臺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安徒生童話片段,誰朗讀得最聲情并茂、繪聲繪色,誰就是這一關(guān)的“朗讀之王”。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分享活動是學生閱讀經(jīng)驗的交流與總結(jié)。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他人的發(fā)言中了解新的閱讀信息,在交流發(fā)言時提高歸納總結(jié)的能力。
教師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活動,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活動的樂趣,而且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閱讀的美好,從而實現(xiàn)閱讀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
總而言之,課外閱讀關(guān)系著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更關(guān)系著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指導的方式方法,既要關(guān)注學生所讀的素材是否適合其學段,又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提高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同時開展一些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愛上閱讀。
【參考文獻】
吳培培.淺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7):140.
胡真真.如何有效引導小學生課外閱讀[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Z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