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竹盈 馮俊杰
摘 要 家庭是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的微觀話題領域。本文聚焦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現狀,從研究視角、主體、內容和方法四個層面,評述國內研究的現狀特征,并結合中國國情對未來研究發展提出建議。目前國內該領域研究主要面向語言學的學科領域,研究主體較為單一,研究內容方法限制性較大。對此,本研究提出探索新的跨學科研究視角,更多關注青少年這一重要的家庭語言規劃主體,采用民族志方法進行意識問題層面的研究等建議。
關鍵詞 家庭語言規劃 中國 語言政策與規劃
中圖分類號:H00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2.075
A Review of Family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in China
JIANG Zhuying, FENG Junjie
(School of Business and Foreign Languages,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Taiyuan, Shanxi 030006)
Abstract Family is a micro topic field of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research.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mily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research,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research from four aspects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subject, content and method,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evelopment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mainly oriented to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the research subject is relatively single,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method are more restrictive. In this regard, this study proposes to explore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erspective,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ng people a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family language planning, and use ethnographic methods to study consciousness issues.
Keywords family language planning; China;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0 引言
語言作為重要的人力資本、公共產品以及制度構成,具有顯著的社會功能屬性和戰略規劃意義,已成為國家軟實力發展的關鍵指標。在此背景下,家庭作為人類語言使用的微觀領域,常被認為是實施語言規劃最有效的場所。本文從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這一微觀視角出發,對國內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的研究視角、研究主體、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展開綜述分析,以期為該領域研究在中微觀場域的理論搭建與實踐應用提供一定的啟示和借鑒。
1 研究背景
《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明確提出“發展語言能力與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的任務目標,這是對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的建設發展定位,也為國內語言戰略與語言規劃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從基礎定義來說,語言政策與規劃歸屬應用語言學范疇,關乎語言與社會的人際溝通意義。早期研究側重語言的主體性和社交實踐意義,如Haugen(1966)對語言變化的表述,即為一個言語社區建立目標、政策和過程的活動;Fishman(1970)強調家庭語言的代際傳承問題,并指出語言政策與規劃通常是在國家層面有組織地尋求解決語言問題的方法。隨著學界對語言概念的認知視野不斷擴充,更加注重對語言符號的習得、結構和功能分配等方面的研究(Cooper,1989),并將“家庭域”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形成了由語言意識、語言實踐和語言管理三個方面構成的語言政策與規劃概念框架(Spolsky,2004)。縱觀國內外的研究,國外對于語言政策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多采取 “自上而下”的方法,從國家宏觀結構入手,進而滲透至更微小的社會群體,如教會、學校、家庭等(李麗芳,2013)。
2 數據來源與分析方法
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2000-2019年核心期刊載文為數據庫,將“家庭語言政策” “家庭語言規劃” “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等作為關鍵詞展開文獻檢索,共得到論文58篇(不含會議簡訊、書評、訪談等),搜索結果如表1。借助CNKI內嵌工具對所得數據進行了統計性分析,并依托主題式的編碼和解碼操作展開數據內容分析。
3 研究現狀及對策建議
3.1 現狀特征
目前國內對語言政策與規劃的研究主要涉及語言學領域,包含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少數民族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等專業方向。數據表明:有關民族語言政策與規劃的研究主要涵蓋民族學、方言學、教育學、政治學等學科專業;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研究體現出傳播學、國際關系學、心理學、教育學等跨學科理論。
國內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的研究主體主要包括“父母”“家長”“學校”和“政府”。如王玲(2016)認為,父母語言意識決定其家庭內部的語言規劃和實踐活動,他們最終會直接影響兒童對某一語碼的運用能力;劉群(2017)表示,家長的語言態度和語言意識決定其語言選擇,甚至影響著家庭內部語言關系的走勢。付伊(2017)強調了政府對家庭語言政策開啟頂層設計的必要性。
國內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的研究內容涵蓋了傳承民族語、傳承漢語方言、注重外語教育和學習普通話四個方面。當前我國正逐步形成“多言多語”社會,孩子剛一出生,父母或許就要考慮子女應學習普通話、方言還是民族語,何時接觸外語等問題,并著手制定家庭語言規劃 (李宇明,2012)。家庭語言規劃涉及語言選擇,不僅體現了父母的語言意識以及意識轉化為實踐的方式,更涉及家庭成員的社會語言態度和社會意識的差異與互動,其中,通過家庭語言意識和語言實踐塑造民族身份和文化身份是當前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國內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的研究方法,因其獨特的場域原因,受家庭內部語言溝通的情感性、私密性等特征影響,主要采用社會語言學等調查方法對家庭語言態度和使用情況進行刻畫,近年來研究向質性研究和歷時研究的轉向,則體現于批評話語分析、文化心理分析、情感調查等理論方法的使用,從而更利于詳細描述極具靈活性與能動性的家庭語言實踐活動。
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的研究總體表現為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社會語言學等學科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將該領域研究不斷導向科學性、系統性和理論性(尹小榮、李國芳,2017)。研究對象多以跨語言、跨文化的移民聚居家庭為主,包含家庭內部各成員在家庭語言政策的規劃、實施、評價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和擔當的角色(李麗芬,2013)。在家庭語言規劃的主體與客體方面,從家長,尤其是父母的角度考察家庭語言規劃的研究較多。
3.2 對策建議
通過對國內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的現狀特征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該領域研究亟須探索新的跨學科研究視角,全面關注家庭語言規劃及實踐在社會、文化、心理和情感方面的研究。例如,目前我國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以政治學視角研究當代我國語言政策與規劃,思索其背后的政治規律,提出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和發展利益的科學語言政策規劃,這一視角極具時代氣息與現實意義。其次,在研究主體層面,未來的研究需要考慮到,當家長作為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的主體時,他們是否能正確評估子女的語言發展,這關乎家庭語言規劃的制定與實施是否可以科學推進。根據施瓦茨和莫因(2012)的研究結果,筆者認為,將來有必要將孩子的句法發展作為普通語言知識的一部分進行評估,以此得到一個相對完善、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語言評估標準,成為制定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的重要參考。除此之外,孩子作為重要的家庭語言規劃主體之一也應得到更多關注。最后,在研究內容方法層面,未來研究可更多采用民族志方法,將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看作在特定環境下的一種社會化進程,并試圖描述或理解這一特殊機制,建立互相驗證的三角數據庫,深入家庭內部實現深描的目標,以此展開關于語言認同、語言態度以及語言忠誠等意識問題層面的研究。
4 結語
綜上所述,國內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的受關注程度提升顯著,相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研究視角、主體、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在研究視角上,大多數成果都是從語言學的視角開展研究,缺乏跨學科的視野。在研究主體上,主體對象的選擇較為單一片面,且多重復性研究和泛泛之論,對許多重要問題挖掘深度不夠。在研究內容上,多數研究都只針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語言的主體性和規范性方面關注較多,多樣性和變異性方面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在研究方法上,量化法優勢地位穩固,且目前大多數研究方法不能有效針對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這一特殊領域。未來研究期待更多學者加入,不斷完善理論體系和研究設計,開展更具創新意義的適合中國語言國情的家庭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山西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語言規劃視角下兒童家庭語言規劃民族志研究” (編號:107)和2020年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在線教育環境下大學生外語移動學習增效策略研究”(編號:J2020154)的階段性成果。本文所基于的課題研究得到山西財經大學經貿外語學院景飛龍博士和梁文武副教授的指導幫助,謹此一并致謝
參考文獻
[1] Mila Schwartz & Victor Moin. Parents Assessment of Their Preschool Childrens Bilingu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Family Language Policy[J].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2012(1):35-55.
[2] 劉群.國內家庭語言規劃研究評述[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7(6):61-64.
[3] 尹小榮,李國芳.國外家庭語言規劃研究綜述(2000—2016)[J].語言戰略研究,2017(6):68-79.
[4] 李麗芳.國外家庭語言政策研究現狀分析[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7):87-90.
[5] 李英姿.家庭語言政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J].語言戰略研究,2018(1):58-64.
[6] 白娟.華文教育中的家庭語言政策驅動機制和影響分析[J].語言戰略研究,2019(4):81-89.
[7] 王玲.語言意識與家庭語言規劃[J].語言研究,2016(1):112-119.
[8] 李宇明.論語言生活的層級[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5):1-10.
[9] 李德鵬.我國家庭語言規劃的基本要素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8(6):32-38.
[10] 劉群.家庭語言規劃和語言關系[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117-121.
[11] 付伊.家庭語言規劃亟須指導[J].語言戰略研究,201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