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善彬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過目前看來,部分初中語文教師依然利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也就是通過教師的領讀以及學生的跟讀完成整個閱讀教學環節,該過程學生的閱讀體驗較差,容易失去閱讀興趣。要給學生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幫助學生構建單元知識體系,教師可以利用群文閱讀的方法。文章從群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入手,討論在初中語文利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意義,闡述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狀,然后分析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群文閱讀方法,希望對初中語文教學研究具有幫助作用。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
一、 引言
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提升閱讀水平,快速掌握閱讀材料的主旨是廣大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以往的閱讀教學模式缺乏師生的互動,或者齊讀、分角色閱讀等方法主要是讓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培養,鮮有閱讀方法可以對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行培養。隨著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出現,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幾篇優秀的文章,讓學生總結不同篇目的中心思想,對比寫作的特色,不僅可以讓學生分析能力逐漸提升,也有利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整體提升文學素養,所以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際為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材料。
二、 群文閱讀教學的特點
首先,選文具有多樣性。群文閱讀的一大特點在于教師可以圍繞某個主題為學生提供多篇文章,之后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師在文章選擇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文章的主題思想,然后結合其中的線索或者主題為學生提供相關閱讀素材。
其次,選題具有開放性。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方法主要是教師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而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具有討論性的篇目,并且在學生閱讀前布置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之后開展小組討論,整個閱讀過程與小組討論的結合,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三、 在初中語文利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學生不斷提升閱讀量,讓學生通過閱讀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開闊視野,具有良好的品行。為此教師可以利用群文閱讀的方法改變以往采用單篇幅閱讀教學的模式,通過多篇相似文章的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相互比較,感受不同的寫作手法和內涵,以此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提升閱讀量,讓自己的閱讀速度提升,最終達到良好的閱讀教學目標。
其次,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對于廣大初中生來說,群文閱讀是一種全新的閱讀方法,也更加具有挑戰性。在群文閱讀模式下側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整個閱讀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帶著相關問題和任務去閱讀,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興趣,增加自己的文化修養。
最后,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利用單篇閱讀方法教學,并且容易對學生的感受忽視,不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需要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群文閱讀是一種主題或內容相近的文章組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比較,這個過程中就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設定多個議題,布置不同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討論與思考,培養學生如何在短時間內挖掘文章的主題能力。
四、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狀
首先,受傳統閱讀模式影響明顯。目前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對群文閱讀教學的使用高度重視,并且取得良好效果,不過一些教師依然會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沿用傳統的教學策略,導致閱讀實效性未能充分發揮。還有一些教師認為群文閱讀的作用在于讓學生對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進行歸納,進而讓學生考試成績提升,導致學生不能充分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其次,群文閱讀教學效果需要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是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對關聯性較強的文章進行閱讀,教師需要分析課文的重難點,之后讓學生自行閱讀該方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過在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方面作用不夠明顯,加之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課文不能保證關聯性,同樣也會影響群文閱讀的效果。一些教師在提供相關閱讀素材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得學生在閱讀中理解難度較大,進而逐漸缺乏興趣,所以也不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五、 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群文閱讀方法
首先,確定關聯性選擇群文文本。群文閱讀方法出現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從教師的角度出發,需要為學生精挑細選閱讀素材,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閱讀水平,明確教學目標,把握好閱讀題材和篇幅,這些因素都將直接決定群文閱讀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帶有目的性和層次性,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比較分析對閱讀方法掌握,明確不同閱讀材料的中心,比如人教版的初中教材中,不同單元都有明確主題,在九年級上第4單元,三篇課文的體裁都是小說,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和主題相近的小說,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主題是莫泊桑的名作,教師可以提供另外一位“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和歐·亨利的小說作品,比如《變色龍》和《麥琪的禮物》。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閱讀任務,讓學生在完成閱讀后發現這些閱讀內容中的共同線索或者主題思想。再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1單元中的詩歌都于愛家鄉有關,比如《鄉愁》(余光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時教師就可以圍繞相關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比如為學生推薦魯迅的《故鄉》。教師也可以將以往學習過的文章與當前的課文結合起來,該方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能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教師為學生提供具有關聯性的閱讀素材后,也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指導,避免學生在全文閱讀中存在思路不清晰的問題。
其次,整合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開展初中語文群文閱讀需要教師設定一定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幾篇文章的閱讀,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十分考驗學生的閱讀水平,并且該閱讀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從教師的角度講,需要對閱讀教學目標進一步整合,為學生傳授更多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從文本中拓展實現課內讀物與課外讀物的有效結合,最終提升閱讀效果,比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該篇課文的主旨是說明中華民族向來不缺乏自信,所以在群文閱讀的計劃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閱讀目標設定為與正能量有關的內容,“如何發揮出自身的價值”,這時可以為學生提供以下課外讀物:《二泉映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與地壇》,讓學生對其中精彩的片段進行閱讀之后,設定一些閱讀任務,比如每篇文章中說明了主人公哪些事跡,展示出哪些思想,如何進行人物描述,再如學習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該作品的作者為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師可以繼續為學生推薦毛主席的相關作品,讓學生在閱讀后思考毛主席的詩歌創作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