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不喜
江西省腫瘤醫院附近的小巷子里,有一家愛心廚房。一到飯點,這家廚房就特別熱鬧,空氣當中,混雜著各種飯菜的香味,雖然沒有什么山珍海味,但卻充滿了親情的溫暖。愛心廚房的主人是一對夫妻,先生萬佐成和妻子熊庚香,他們從2003年開始,就以近乎免費的價格提供爐具、廚具以及常用調味料品供大家做飯。
使萬佐成夫婦從事這份工作的緣由,要追溯到18年前。還在賣油條的夫婦倆收到了一對夫妻的請求,他們希望能夠借爐火炒個菜,讓患癌癥的孩子吃上一口媽媽做的飯。萬佐成夫婦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且堅決不收他們的錢,還提出他們每天都可以來這里做飯。
很快,腫瘤醫院附近有個可以做飯的地方的消息就在醫院里傳開了。來做飯的人也從幾個人,幾十個人,慢慢漲到了幾百個人。就這樣,一個小小的早點鋪變成了千百個家的廚房。
來做飯的人都很感謝老萬夫妻的熱心,但也因為來的次數過多而覺得過意不去。為了讓大家安心,也為了添加更多的調味料品,老萬夫妻商量過后,決定炒一個菜只收五角錢。直到2016年,因為物價上漲,炒一個菜才漲到一元錢。
在這個小小的廚房里,有為母親第一次做飯的兒子,切菜手法笨拙但愛意滿滿;有為丈夫煲湯的妻子,一邊做飯一邊抹眼淚;有為老伴煮飯的老人,彌漫的飯香里還夾雜著家的味道。他們親自買來食材,洗菜、切菜、翻炒時的每一個動作都蘊藏著濃濃的情感,全融入這一盤菜,一碗湯里。
番茄炒蛋、炒青菜、紅燒魚、豬蹄湯……愛心廚房里的每一道菜,看似平常卻又不平常。雖不是山珍海味,卻濃縮了父母之愛、子女之孝、夫妻之情,更寄托著這些經歷人生無常的家庭回歸平常生活的希望。“有的病治不好,但讓病人吃好,家屬的遺憾就少一些。”萬佐成說。
在這里,大家是陌生人,也是最親近的人,因為苦難而相聚,抱團取暖抵御寒冬。最是人間煙火氣,愛心廚房帶來的溫暖安撫了疾病帶來的苦痛。萬佐成說,能以微薄之力幫到大家,他們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充實,很有意義。
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因為同樣的原因聚在了一起,這個特別的廚房,給悲傷的人帶來多少慰藉。春去秋來,萬佐成、熊庚香的廚房,走過了18個年頭, 已經70歲的他們依然凌晨四點起床,備好爐火,迎接每一天的新老客人,365天從不離開。兒女多次勸他們去旅游,但都被兩人一一拒絕。在我們普通人眼中,癌癥就是生命的盡頭,一切都將結束,但萬佐成和熊庚香用自己的行動證明這是錯誤的觀點,他們為許多人送去溫暖。冰冷的醫院,也因幾平方米的廚房而變得溫馨柔和。
或許是因一次偶然,改變了萬佐成夫婦的人生軌跡,但在這次偶然中,蘊藏著一種必然,那就是他們的善良。
2021年2月17日,萬佐成、熊庚香獲評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獲獎之后,夫妻倆的生活并沒有什么改變,依舊是早上四點起床用木柴給煤爐生火,一直忙到晚上九點,當卸下一天的疲累進入夢鄉后,第二天又是循環的一天。對于夫妻倆而言,平凡的每一天都是日復一日的付出愛心并溫暖人心。
“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這是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晚會上,萬佐成、熊庚香的頒獎詞。獲獎后,熊庚香對記者說:“我們什么都沒變,只要能干得動,以后也會繼續在這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