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博元
童年時,邊疆是“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歌謠;少年時,邊疆是“長河落日圓”的詩句。而當我高考結束,成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以下簡稱“中石大”)的一名學子,親自踏上這片被鮮血、汗水、黃金裝點過的土地時,才發現,邊疆是一面鏡子,映出的是日升月落的歲月,物是人非的滄桑,個體的渺小和精神的強大在緯度的攀升中愈發被夸大。沉靜是這里的主色調,不論春去秋來;泰然是故事的背景板,不論淡妝濃抹。
我的母校坐落于新疆的石油之城——克拉瑪依,她也是目前唯一設立在祖國西部邊陲地區的重點大學分校區。來到這里,是我無悔的選擇;能成為母校的學子,我永遠感到榮耀。
紅山層層,湖光粼粼
談及中石大,繞不開的便是那紅山湖。全校面積七千多畝,而紅山湖便獨占其三分之一,就一個字:大。
當然,紅山湖嫵媚難比湘湖,多情不似西湖,但在學生眼中,她便是中石大的陽春、夏雨、秋葉、冬雪。記得入學報道時,放下行李的我,剛剛踏上沿湖大道,便折服于她的廣闊、寧靜。紅山湖,貴在自然與人工的交匯,妙在山水與人文的貫通。工科的水泥鋼鐵能有如此柔美的湖水相依卻也有了幾分紅袖添香的雅趣。
紅山湖素面朝天地橫臥在校園的一隅,隨著四時變化顯盡晴姿雨態,夕靄朝暉,雪瑩霞酣,星初月午。由于我校“地廣人稀”的特質,使得原本安詳、恬靜的紅山湖愈發展現出其靜謐迷人的一面。
清晨的紅山湖是光影的舞裙。對于熱愛晨跑的同學來說,此處即使天堂。碧波蕩漾,薄霧冥冥,嗒嗒的腳步聲與沙沙的蘆葦聲響相映成趣。陽光之下,湖面似乎浮動著片片黃金,水邊的漣漪無聲的推向堤岸。靜靜的湖面之下涌動著的是青春的氣息。傍晚的紅山湖是星夜的燈會。常有三兩情侶遠近散步于沿湖的棧道上。沿湖的路燈會在日落之時全部點亮,從棧道向湖心望去,那燈就仿佛一簇簇昏黃的蒲公英,浮動在水面,吞吐著柔針似的光。倘若耳機里正放著爵士樂,一時間仿佛走進了梵高的《羅納河上的星夜》。風也溫柔,水也溫柔,在路上和幾只信步的貓相遇,望望草叢里一閃而過的狐貍尾巴,石大學子的一天常常這樣結束。
新舊相逢,古今相通
中石大克拉瑪依校區于2015年建成,2016年正式招生,而中石大早在1953年便已成立,故同學們多戲言其是“新瓶裝舊酒”。轉而思之,“新瓶”如何不比“舊瓶”討喜?而“陳酒”如何不比“新釀”可口?舊校區位處北京,寸土寸金,是頂級學府相聚之地,故重于理論研究;新校區位處邊疆,地廣天高,實踐機會俯拾皆是,故重于應用研究。
北疆最大的實訓基地與實驗室位于我校,我校同時還擁有與清華大學比肩的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實驗室。作為中石大人,言及此處,自豪感油然而生。近百年的學科探索,在先進的實驗室中得以驗證,如何不是一件令人舒心快慰之事呢?
實訓基地與新建成的圖書館也相距不遠,且皆是環湖而建。圖書館于2020年年初投入使用,故最大的特點便是一個字:新。無論是美輪美奐的建筑結構,還是完備的書籍儲備,都是臨窗夜讀的同學駐足探索知識的最好理由。相較傳統圖書館,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信息化方面都可圈可點。立體方體式的極簡主義外觀,表現著理工科院校的嚴謹作風,而包豪斯學派的裝潢又體現出人文的柔美氣韻。走入圖書館,向上仰視,玻璃穹頂與大理石的墻體蓬勃而出的是柔和而有力的設計語言,來回波浪式的樓層露臺設計恍惚有古根海姆博物館的設計神韻。
相比其他院校的圖書館,我校少有擁擠的情況,倒不是因為同學們積極性不高,一方面,可供自習的地方實在太多,另一方面,我校提供的自習室閱覽室資源實在豐厚,“地廣人稀”的特性在這里也得以體現。但是,對于同學們來說,還有比這更令人高興的嗎?孤獨在這里也是一種幸福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圖書館沿湖而建,北面的閱覽室因此獲得了絕佳的觀湖角度,從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到深夜亮起的棧道,低眼是筆紙,抬眼是山湖。此外,除去閱覽室、自習室,館內的大小會議室亦可申請使用。若是冬天,漫長而緊張的社團會議之后,駐足窗邊,茫茫大雪之下的中石大盡收眼底,戲吟一句“最愛紅山晴后雪,軟紅光里涌銀山”,充實感和幸福感是無法言喻的。
每每從傍晚紅山湖沿湖而過,總能看到圖書館和實踐基地被忙碌的學長學姐們點亮,在邊疆未被光污染過度侵蝕的黑夜里,那一塊塊光點便是地上的星星。
公寓鱗次,美食誘人
除了學習設施完備,中石大學生的生活幸福指數亦是全國有名的高。
無論是投入使用剛滿五年的學生公寓,還是建成不久的紅山湖體育館,都讓畢業生們十分留戀。寬敞透亮的公共單元間,整潔有序的寢室房間,每每有同學把我們學校的宿舍分享到網絡,總能引來其他高校同學的陣陣羨慕。曾有一段趣事,據說第一批交流生回校和學弟學妹交流活動心得時,第一件事就是半開玩笑地抱怨交流援建院校的寢室實在太破舊,以至于每天晚上在睡夢中都在盼著回到中石大。當然,其中不免有夸大和戲謔的成分,但中石大住宿環境相比同類高校實在是無可挑剔。
來到新疆,特色美食自然不可錯過。那就不得不提到我們學校的二食堂了。由于中石大地處新疆,學生中除了漢族同學,還有許多維吾爾族的同學。考慮到他們的飲食習慣,此處提供的全都是本土的特色食物,如烤包子、羊肉抓飯、羊肝拌面……值得一提的是,倘若上過晚自習后前往,還能嘗到熱騰騰的牛肉拉面和剛剛烤好的羊肝、馕。在下雪的夜晚,經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同學相約著用熱騰騰的夜宵與寒冷的夜晚抗爭,騰騰熱氣,溫暖著一顆顆異地求學的學子的心。
為疆而來,赤子胸懷
來到邊疆讀書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在踏上克拉瑪依這片土地之時,你已經將自己和祖國的建設緊緊聯系到了一起。六十六年前,第一批石油工人在此“茫茫草原立井架,云霧深處把井打”,終于開采出了新中國第一塊油田;六十六年后一所石油大學在此建起,第一批學生向著前輩的精神光芒在科研事業中尋找下一個油田。
2020年,在歡送首屆本科畢業生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踏上新征程校友們的優秀品質:“得知你們118名同學畢業之后將奔赴新疆基層工作,立志同各族群眾在一同奮斗,努力成為可堪大用的西部建設者,我支持你們做出的人生選擇。”
為疆而來,是拳拳的赤子之心;為疆而來,是殷殷的愛國之情。
最后,我想借用一個學長在開學演講的話作為結語:
拋開學業,拋開未來,
來到新疆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去看看邊疆的異域風情——
就是一種幸福。
可能你從來沒有離開過家,
或者你從來沒有獨自一個人生活過,
或者你從來沒有來過新疆,
但當你斜跨過整個中國來到這里,
收獲已經不言而喻。
每次遠行自有意義,
每次來到這片土地,
都是一場朝圣,
一個尋找自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