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摘 要:高中化學是培養普通高中學生理性思維和科學發展素質的基本學科之一,在高中階段需要引起教師的教學關注。尤其是在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中教師必須要本著學生綜合發展為出發點進行教學,這就需要化學教師進行教學形式的創新,堅持教學改革,堅持打造高效的課堂環境,讓教學課堂沿著既定的教學方向發展。基于此,文章從教學實際出發,提出了構建高效高中化學課堂的基本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建設策略;以生為本
一、 引言
化學是高中生的基礎性科目,其學科內容復雜多樣,并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脫節,學生學習的難度可想而知,要想實現高效的化學課堂,需要教師下一定的教學功夫。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依然較為突出,比如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形式單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教學的形式比較保守,無法準時突出學生的學習地位等,這些教學形式的存在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阻礙了高中生化學思維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為此,高中化學教師要改善傳統的教學形式,讓高中化學課堂綻放更好的光彩,提升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
二、 結合生活案例,導入教學內容
學習的目的是更好地應用于生活,當前很多高中生在學習中存在一種普遍的心理,認為高中化學無用,并且與自己的實際生活關聯不大。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師在教學中常常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而教,學生在課堂進行機械記憶,學生在課下不會運用所學知識。而學生所學的任何一科知識都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有很大的牽連,只要教師善于用心,善于為學生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課堂,并讓學生有自己探索的空間,那么,化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一定會更加突出,學生對學習的內容自然很快掌握。
例如,在講述“物質的分類及轉化”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質的問題,讓學生結合常見的生活場景進行積極的思考:同學們,在逛商場的時候,你們能夠很快找到要買的物品,是因為什么?假如你是商場的一個經理,在商品正式出售之前,你會讓員工怎么進行物品整理呢?因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確實遇到過這樣的場景,這個問題讓學生突然陷入了深思。這時,教師可以繼續導出這節課的內容,并讓學生懂得高中化學中的元素也需要進行相關的分類,并給學生出示一些具體的化學物質,讓學生進行具體的分類操作。通過結合實際生活而教學,不僅讓學生認識了化學與我們實際生活的關聯性,還幫助學生解決了生活常見的疑惑,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了解,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 信息技術滲透,解決重點知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活動中不再是新鮮的事情,高中化學教學也要與時俱進。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有傳統黑板所不具備的優勢。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平時無法講解清楚的知識,克服傳統教學中的口頭傳授單一形式,將枯燥抽象的知識點通過聲音、動畫、視頻等信息方式給學生傳達出一定立體感的知識;甚至在一些抽象難懂的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為學生呈現出動態的實驗畫面,讓學生對化學物質形成過程有清晰的認知。為此,高中化學教師要進行教學技術的創新,在需要的時候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講述化學能與電能中的原電池原理知識點時,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直接采用灌輸的教學形式,并不給學生進行相應的實驗演示,導致本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聯很大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卻不濃,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也比較低。而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化學教師應注重從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出發,讓學生從立體和形象的角度對知識進行理解,最終讓學生透過具體的形象掌握實際的知識。具體而言,化學教師可以通過電子大屏幕和模擬動畫反應效果,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電子從原電池的負極流向正極的完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認真的觀察,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觀察后的發現結果。如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被激發出來,他們的說法基本一致,可以看出,他們對這部分的知識基本理解透徹。只有學生理解了知識點,才能更加穩固地掌握相關知識,教學任務才算高效完成。
四、 有效激發合作,教師指導為輔
在傳統的教學認知里,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在課堂進行大量的死記硬背,讓學生進行一番知識的整理與背誦,學生就會在頭腦中形成知識記憶,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就會更加牢固。其實,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對立的,教師不僅不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還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師生關系的發展不平衡,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在新的課程改革下,化學教師要認識到學生自身存在的學習地位,要讓學生的學習主權得到釋放。我們不要把整節課的時間都握在自己手里,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發揮自身思維的機會,讓學生進行一定的學習思考和交流,而教師也要與學生形成適當的互動,讓學生進行交流的同時,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輔導。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顯然是很好的教學形式之一,實現合作學習,需要化學教師把課堂的一部分主動權交給學生,并將學生按人數和學習綜合表現等進行小組劃分,然后給學生出一定的化學問題讓小組進行討論。通過合作的形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還可以促進課堂高效的形成。
例如,在“硫及其化合物”章節中,在講授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時,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教師首先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溶有二氧化硫的試管內,之后請各組學生觀察試管內溶液顏色的變化。各組學生此時發現溶液顏色變為了紅色,教師首先提問:為什么溶液顏色變紅了呢?在提出問題后,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結合所學的知識和所見的化學現象進行問題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在不同的小組之間進行穿梭,并對他們的交流問題進行適當的指導。在交流的最后,化學教師可以就此總結一下:二氧化硫除了能溶于水,而且還能與水反應生成酸,屬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質。并在進行總結后,教師再將水與二氧化硫產生化學反應的方程式寫出來,讓學生思考是不是這樣的過程。如此,通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掌握化學中的基本現象和規律,自然可以提升高中化學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