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輝
摘 要: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主要構成?;诖?,本研究主要針對開展生活化音樂教育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在了解幼兒音樂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提出運用設置生活化情境、靈活引入現實生活素材、拓展生活化教育方式、結合節日活動滲透音樂、創設主題活動滲透音樂、興趣入手合理運用音樂等策略,推進現實生活與幼兒音樂教育的融合,以促進幼兒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生活化
一、 引言
近年來,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度逐漸升高。結合當前現狀來看,傳統音樂教育模式暴露出的問題較多,這種模式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而生活化音樂教育則在改善教育質量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因此,探討幼兒教育中構建生活化音樂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必要性。
二、 開展生活化音樂教育的必要性
在幼兒教育期間,開展生活化音樂教育的必要性主要體現為:第一,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在學習過程中,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傳統音樂教育模式并非完全契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而生活化教育,則可借助現實生活與音樂教育間的關聯,滿足幼兒的喜好新鮮事物特征,并延長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長。第二,提升音樂教育質量。與傳統音樂教育相比,生活化教育模式更加靈活,其內容豐富多樣,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及音樂鑒賞能力,進而改善音樂教育成效。
三、 幼兒音樂教育生活化中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生活環節中的音樂滲透不足
從當前幼兒教育的現狀來看,大部分教師已經樹立了將幼兒生活與音樂教育相聯系的教育理念,而在實施階段往往會因為繁忙的工作而出現疏漏,導致部分幼兒在生活環節中缺乏滿意的音樂體驗,最終影響了音樂教育生活化效果。從音樂教育的角度來看,音樂本身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強調兒童在生活中的體驗與積累,而兒童音樂意識的覺醒本身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若教師因為各種原因中斷了音樂滲透過程,會導致音樂教育出現事倍功半的問題。
(二)音樂教育內容嚴重脫離了幼兒生活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教育過程應該做到“以幼兒為中心”,強調教育內容應該主動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然而在更多情況下,教師的音樂選擇還是來源于教材,而忽視了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參與熱情。例如在音樂生活化中,教師習慣于選擇《兩只老虎》等歌曲,而在實際上,大部分幼兒對于《兩只老虎》的印象深刻,表示:“我已經聽了很多遍”“老師我已經會唱了”等,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選擇歌曲的空間少,部分教師雖然有教育生活化的理念,但是音樂的選擇依然無法脫離教參,影響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四、 幼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為了構建生活化幼兒音樂教育,可將以下幾種策略,應用于實踐幼兒音樂教育中。
(一)合理設置生活情境,提高幼兒參與積極性
幼兒的特殊性決定著固定化、僵化的教學模式,難以保障這一群體的學習效果。為改善音樂教育質量,幼兒園教師可參照構建生活化音樂教學機制的要求,靈活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生活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引導幼兒學習音樂節奏、韻律時,教師可將音樂教育中的生活情境設置為利用多媒體為幼兒播放動畫片,動畫片中的小主人公正與一旁擦玻璃的媽媽共同做家務,媽媽擦玻璃,小主人公正在掃地。在這一生活化情境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學唱節奏簡單的自編勞動歌:“小小人,掃地忙;一手掃,一手裝;掃完叫媽媽,媽媽給表揚?!痹谶@一生活化教育模式下,生活情境的設置,可幫助幼兒快速進入這一情境,并回想起日常生活中與媽媽一同勞動的場景。在生活情境的激勵下,幼兒學習演唱的積極性明顯升高。在興趣、學習積極性的影響下,幼兒對音樂節奏、韻律等知識的學習成果可得到良好保障。
(二)靈活引入生活素材,促進現實生活與音樂教育的融合
與幼兒教育中的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生活化教育模式的主要優勢在于該方法更容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延長其注意力集中時間,并提高其學習成效。為充分發揮上述方法的優勢,幼兒園教師在構建生活化音樂教育模式時,可結合教學需要,合理于音樂教育中引入適宜的生活素材,以推進現實生活、音樂教育的融合。
可引入幼兒音樂教育的生活素材主要包含以下幾種:第一,生活中常見歌曲素材。為充分利用現實生活與音樂教育的關聯,幼兒園教師可將幼兒生活中的常見歌曲作為教學素材。例如,幼兒園每日清晨播放的音樂、超市門口播放的促銷音樂、火鍋店每日早晨員工跳集體舞所播放的音樂等。在正式開展音樂教育前,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幼兒熟悉的歌曲,作為課前導入,利用幼兒對常見音樂的熟悉感,調動其學習興趣,進而保障音樂教育的有效性。第二,自然界聲音素材。除了上述素材外,幼兒園教師還可運用自然界的聲音,面向幼兒開展音樂教育。例如,在培養幼兒的音樂鑒賞能力時,教師可為幼兒播放不同動物的叫聲(僅有聲音無畫面),鼓勵幼兒辨認發出聲音的動物類型,以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教學課堂的興趣。對于幼兒而言,以自然界聲音為素材的生活化音樂教育,不僅可提高其學習積極性,還可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在聆聽自然界聲音的過程中,幼兒的鑒賞能力、音樂素養也可得到一定發展。
(三)拓展生活化教學形式,全面發揮生活化教育作用
與其他年齡段的學生相比,幼兒對教學形式、方法的要求更高。為保障音樂教學質量,教師可基于幼兒的需求,合理拓展生活化教學形式,以借助生活化教學的優勢,達成預期教育目標。
在實踐教學中,可行的生活化教學形式包含:第一,游戲形式。游戲是幼兒生活的主要構成。在構建生活化音樂教育期間,教師可選用游戲形式,開展音樂教育。例如,在引導幼兒學唱《春天在哪里》時,教師可事先將幼兒排列成一個大圓圈,指導幼兒按照圓圈的順序,逐一念出《春天在哪里》的歌詞。同時,教師在一旁以背對學生以鼓槌擊打鼓面形成連續鼓點(模仿擊鼓傳花),隨機停下。待教師的鼓點停下時,輪到的幼兒需唱出接下來的歌詞。未能正確接出歌詞者,需接受一個小懲罰。這種趣味化的游戲,可充分調動幼兒參與音樂教育的積極性,間接改善教學質量。第二,扮演對唱形式。在音樂教育中,教師還可運用扮演對唱方法,體現音樂教育的生活化特征。即引導幼兒依據電視中常見的扮演形式,扮演所學歌曲中的不同形象,并模仿所扮演形象的口吻,與其他扮演者對唱。這一教學形式,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學習熱情,并促進其歌唱水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