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暉
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由未成年走向成人的特殊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關注自我,關照他人,觀察社會運行規律,在借鑒與對比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在這三方面行為過程中,結合身邊的文化現象,適時對他們進行批判性思維引導,有利于他們更為理性看清自我與他人及社會關系,也更為理性去看待理想與現實,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引導;質疑;慎言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高中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能“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增強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對語言、文學以及文化現象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品質,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樂于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蹦敲矗趯懽鹘虒W中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引導則是將這一要求落到實處的最合適途徑。
“所謂批判性思維,并不是意味著什么都不相信,也不是持過度的批評態度甚至拒絕承認合理的信念。它指的是努力尋求在全盤接受與全盤否定之間的適當協調的一種態度。也就是說,對所有的觀點都持公正的態度去聽取,但只有那些符合高可信度標準的觀點才會被接受或保留?!?/p>
筆者在寫作教學中結合作文題材范疇對學生進行以下三個階段的批判性思維引導。
(一)人與自我
蘇格拉底有言:“認識自己是真正生活的基礎?!被诖耍咧性S多作文命題目的恰恰就在于引導考生認識自我,剖析自我,最終超越自我。例如,2016天津第二次聯考作文題:當今社會,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些“拖延癥”的表現。為此有網友自嘲:“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也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回避困難的時間越長,付出的代價就越大。”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結合你的體驗或感悟,與同學或老師交流你的經驗。因此,筆者將批判性思維引導課從認識自我開始。
引導過程采取對話的形式,對話圍繞這幾個問題展開:我在高中階段經常感到?是什么原因讓你產生這樣的感受?有沒有解除這種困擾的辦法?為什么沒有去嘗試呢?這樣將就下去可能產生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如果采取剛才提到的措施有可能產生什么結果?這個結果與不采取措施產生的結果相比,是更好一些還是更壞一些?教授的兩個班水平不同,但配班老師基本一致,學生給出的答案卻相差甚遠。快班的答案是“有時快樂有時累”;產生的原因是有些科目作業過多導致睡眠不足;沒有采取措施解決問題的原因是擔心提出建議得罪老師;結果是睡眠不足聽課效果打折,連帶影響其他科目;后面這個結果更糟,因為事實上那位老師脾氣挺好,通過建議解決的可能性大,沒有采取行動的實質是怕麻煩。平行班的答案是“無聊”;產生的原因是老師上課上得很無聊,學的內容在社會上沒有實際用處更無聊;沒有采取措施解決問題的原因是擔心提出退學會被父母不容,當然經過追問之后他們承認事實上有的同學是怕傷父母的心,有的是怕父母的嘮叨與臉色,總的來說是怯懦是懶惰;沒有采取措施的結局是考不上理想大學,但既成事實,父母只好接受,差別是又白白浪費了一年。兩個班的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回答問題從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到猶豫再三,欲言又止,再到若有所思,沉默不語,從中可以明顯感覺到這些學生在一輪輪的答與問中慢慢察覺到了問題的真相。
(二)人與他人
高中階段是學生由未成年走向成人的特殊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關注自我,也關照他人,在借鑒與對比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在這個時期進行批判性思維引導有利于他們更為理性看清自我與他人關系,也更為理性去看待理想與現實。
2020年全國高考三作文題“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此相關。而下面這個作文題也是如此:20出頭的瑤族姑娘小卜,是瑤寨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臨近畢業時,小卜犯難了:家里的父老鄉親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師,傳播知識,為改變家鄉貧窮狀況盡一份力;對小卜有錄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則鼓勵小卜加盟公司,發揮專業特長,創造優質生活;而小卜自己認為當前創業環境好,很想創辦一家民族服裝設計公司,實現自己的創業夢。面對小卜的就業選擇,你會給出什么建議?
課堂導入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想成為一個的人。學生思考填寫之后請部分學生來交流。答案各式各樣,有的甚至有點搞笑,但多數應該比較真實。比如:“有錢”“很帥”“自由自在”“沒有煩惱”“勤勞”。學生作答時,筆者一般會追加一個問題“在你眼里多少錢算有錢?”“你身邊有符合很帥這個標準的人嗎?”“你覺得怎樣做可能會比較沒有煩惱?”“你的親人里面有很勤勞的人嗎,介意和我們略微提一提嗎?”面對追加的問題,部分學生答得很含糊,個別能明確指出對象,例如,填寫“勤勞”的女生提到她的阿姨總是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把三餐做得色香味俱全,一家人很幸福的樣子。學生交流之后不做評點。
課堂導入的第二個問題是:我想從事。(職業)幾個月之后學生即將面對高考志愿填報,但超乎人們的想象,部分學生對于將來可能從事什么職業沒有過哪怕五分鐘的思考。填寫這個問題時,許多學生問不知道的要怎么辦?于是建議他們回想一下,認識的長輩從事的職業有沒有是他們也能接受的,實在沒有的話,從備用十個職業當中選一個填上。
第一個問題填寫的詞語基本是他們的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核心價值觀反映人們的認知與需求,它是從出生開始就在家庭、社會共同影響下逐步形成的,它直接影響和決定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標、追求方向。在學生交流時,他們羨慕的對象要么是家中族中長輩,要么是社會成功人士,就是這個道理。當然也有學生質疑,畢竟“勤勞”“很帥”與核心價值觀離得好像有點遠。據美國權調查機構分析,人的核心價值觀大致可分為以下六類:(1)理論(重視知識真理);(2)社會(重視情感,利他);(3)政治(重視權力影響);(4)經濟(重視實惠有效);(5)審美(重視形式和諧);(6)宗教(重視信仰)那么依據這個分類很帥對應的是(5),勤勞對應的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