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民福
摘要:提問實際上是學生思維發展的一個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提問,既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為教學活動的創新與優化提供依據,同樣也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主體性,發展學生的思維的想象性和創造性,為學生學科素養形成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創造基礎。但與此同時,提問也需要掌握方法,如何強化提問的有效性,掌握提問的技巧,提升問題的價值則是教學改革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文章以小學語文高年段教學為例,對如何提升提問品質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段;教學;問題品質;提問價值
一、引言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形式,是基于教師對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的一個反饋。對于小學高年段的學生而言,在學習語文和課堂提問中都已經形成一定習慣和方式,我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主體參與性和自主性的引導,同樣在提問環節中,也要注重提問的品質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特點,鼓勵學生思考、探究、分析,透過問題表面觀察問題本質,通過問題掌握知識點內在的關聯性,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
二、小學語文高年段教學中提問的概念認識
小學語文高年段教學中的提問是基于教與學兩個方面而論的,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分析,拓展學生的思維視野,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想象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和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體系。而學生通過提問,闡述觀點,反饋學習實際情況。作為雙向性、互動性的課堂的一種表現形式,提問的過程實質上是課堂教學內容深化、拓展的一個過程,是思維發展的一個過程。從客觀上來講,提問的目的是解決問題,提問的技巧、提問的方式影響問題的價值,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以問題為媒介,幫助組織課堂教學,落實教學內容,以達到活躍教學氛圍,提升教學實踐性、反思性,使教學活動達到預期效果和目的。
三、小學語文高年段教學提問存在的問題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從現狀來看,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和深入發展,提問在學科教學中的優勢和重視度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從總體來看還是存在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提問的質量不高
問題的提出是基于課堂教學需要和學生學習需要基礎上的,既要體現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同樣也要滿足學生的能力培養要求。如果僅將提問作為課堂組織的一種形式,問題的提出缺乏針對性、深入性,設計不合理、過于單一,過于關注學生的認識和理解水平,而不考慮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性、綜合組織性、分析思考性等方面,造成提問表面化、形式化嚴重,既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同樣也不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升華,教學質量的提升。久而久之,造成學生思維的惰性,不利于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與發展。
(二)提問互動性不合理
課堂提問是教與學雙方互動的一個過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而后通過叫答的形式,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情況,強化對教學活動的整體性效果認識。同時,提問還可以是學生在對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于不理解、難以掌握的知識提出問題,通過教師侯答,以達到解惑的目的。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侯答還是叫答都還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如:侯答時間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時間規劃;叫答形式過于單一,往往是學生舉手,教師叫答,造成兩極化嚴重。在這種提問互動環境中,課堂教學難以實現整體兼顧個體,難以體現對每一位學生學習需求,甚至會打擊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造成學生學習壓力。
(三)教師的理答不夠科學
理答是提問后的反饋與評價環節,通過科學的理答能讓學生更為全面地掌握自身的學習狀況,同時還能為學生良好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提供參考建議,為教學活動的優化和教學方案的完善提供依據,有效地提升提問教學的反思性和創造性。但從當前的現狀來看,關于教師的理答環節并不嚴謹,存在單一性、片面性、模式化現象,沒有注意語言的分寸性、合理性,對于表現不夠好的學生缺乏鼓勵和肯定,通常用“不對”“坐下吧”“聽別說怎么說”“每天都在想些什么”“老師講的你根本沒聽”等否定學生,對學生缺乏耐心,讓學生產生一種挫敗、不自信的心理,這樣學生更害怕提問、答題,對課堂學習產生負面的情緒。
四、提升小學語文高年段課堂提問質量的有效策略
提問教學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教學形式,圍繞學生為中心,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討、分析,讓學生在已知的基礎上組織知識,解決語文問題。對于小學語文高年段的學生而言,個性化特征逐漸明顯,在對問題的思考、問題的提出、合作探討等方面都形成自身的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遵循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同樣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規律,把握提問的有效性,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調動思維,拓展想象,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體系,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
(一)正視課堂提問的重要性,樹立與時俱進的課堂提問教育理論
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對于調動學生思維、拓展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入,提升教學活動的思考性、反思性、教育性,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都具有顯而易見的作用。作為教師,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積極把握高年段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和身心發展特點,多從學生的視角出發,重視提問教學,在課堂教學前積極的預設問題、教學活動中靈活地創設問題、課后積極思考,多從學習對知識的掌握、理解、綜合、應用、分析、評價等方面,設計多元化的問題,綜合衡量學生之間個體的差異性,多關注學生、多了解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思考、談論和分析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適當地加以引導,與學生一起討論,思考,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同時,對于學生的發揮,也要給予恰當的反饋,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樂于提問、敢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