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志斌
摘 要:在如今的農村高中學生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抵觸情緒及好奇心在作怪。這種逆反心理嚴重影響了農村高中生的學習成績,阻礙了家長和教師與孩子的順暢溝通,也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和健康,是目前農村高中學校教師及家長非常頭疼的問題,這個問題成了許多農村高中教師和家長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多年的教學和實踐,一起來探討如何應對農村高中學生逆反心理成因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高中;逆反心理成因;對策方案
一、 農村高中生產生逆反心理的現象和本質
高中生特別是農村高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越來越強,漸漸地開始疏遠自己的教師和家長,家長認為是正確的教導,而學生則認為家長的教導不對,或者認為家長的教導是對自己的約束,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需要家長像小學初中時一樣對自己那樣要求嚴格,自己完全可以獨立自主了。這其中有農村高中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長教育方式不妥當的因素。對于教師的教育教導大多數學生還是比較遵守和認可的,也有極個別學生認為教師對自己的管束是限制自己的自由,進行千方百計的抵制和敷衍。這是農村高中學生對是非的認知的問題,同時也是學生自我成長探索世界的一種現象。
究竟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種對待事物的態度,一種特殊的態度。它是人在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和影響的時候產生的一種抵觸的對立的情緒,它是通過一定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的。特別對于農村高中學生表現尤為明顯,例如禁止吸煙問題,越是學校和家長去強調、去禁止,他們越是想盡一切辦法去偷偷地吸煙。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正確教導對他們一點作用都沒有,他們強烈地要求學校教師和家長不要監護、管教一個獨立的人,成為一個可以自己做主的人,特別反感學校教師和家長的那種絮絮叨叨的教導方式。這是學生要自我探索未知世界適應環境的一種心理機能,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和自我探索的心理表現。
二、 農村高中生的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好奇心驅使
隨著年齡增長,對于世界的探索范圍越來越廣,對于事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表現為越不讓做的事情越去做,越不讓看的越要去看,越是你強調的越不認同,家長和教師越反對的他們反而越喜歡。隨著知識的積累,經歷的豐富,認知方式的改變,農村高中生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慢慢開始用自己的獨立想法和觀點去衡量是非,用自己的認知和標準去判斷曲直。對于家長和教師的觀點保持抵觸懷疑的態度,以至于甘愿接受懲罰也要去嘗試一些新奇的和被禁止的事物。這一切都使農村高中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渴望,充滿了激情。
(二)抵觸心理導致了逆反心理
農村高中生的這種抵觸心理繁多,抵觸心理的產生因素也很多,社會因素、學校教育因素、環境因素、家庭因素、教師因素等。例如有的教師言行不一,對同學不能一視同仁等,家長對一件事情揪住不放,絮絮叨叨,沒完沒了。這些因素都會引起農村高中學生不同程度的反感和抵觸,也是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這種逆反心理是學校和社會以及家長的對外宣傳、教育引起的不滿,但是個人對于這種反感又無能為力,也無法改變什么,這個時候就反其道而行之,對著干起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農村高中生家長忙于生計和工作往往忽略了孩子,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高中學生往往產生逆反的心理抵觸的情緒,什么都對著干以便引起家長的重視和關注。這就是抵觸心理導致的逆反心理。
三、 農村高中生的逆反心理的應對對策
農村高中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很多,要想對這些農村高中生進行教育、糾正、引導,改變這些學生的逆反心理。那就要找準原因,對癥下藥,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改變不利因素引導這些農村高中生健康成長。從而把這些農村高中學生培養成社會和國家需要的人才,這些農村高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糾正農村高中學生的逆反心理也是學校、社會、家長共同的責任。應對農村高中學生的逆反心理,應采取如下應對措施。
(一)照顧學生的情緒,尊重學生的想法,進行旁敲側擊
對高中學生的錯誤和缺點點到為止,不能揪著不放,更不能一再強調。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也日漸趨于成熟,更希望教師和家長能夠把他們當成同等的大人來看待,尊重他們的意見,不再以命令強制的語氣和他們交流。農村高中學生更希望依靠自己的判斷力來決定自己的事情,和用自己的想法來處理自己與其他人的關系。由于社會的復雜,以及農村高中生社會經驗缺乏,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不完全成熟,無法正確分辨事情的好與壞,也無法辨別一些是與非,往往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高中這個年齡段正是青春年少自以為是、自己認為正確就去模仿的時期,往往做了自己以為正確,實則對他人對社會有一定危害性的行為。遇到這種情況,學校和家長不能一味地批評教育,反復強調,這樣反而使得這些農村高中生產生抵觸和逆反心理,教育的效果適得其反。這就要求學校教師和家長對高中學生的錯誤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多考慮學生的想法,從學生的想法出發去引導,理解學生的愿望,尊重學生的想法??梢酝ㄟ^實際情況讓學生自己去反思,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妥。從而辨別出是與非,究竟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要學習的,哪些是要摒棄和抵制的。慢慢地就會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分辨力,正確地去理解和分辨人和事,正確地把控自己的行為,做出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也就可以適當地避免逆反心理。
(二)對農村高中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教育和引導
農村高中生處于青春時期,對事物的理解和判斷存在著一定的偏差,這時候容易在行為上走極端,或者在行為上做出家長和教師認為不對的事情。往往這個時候家長和教師恨鐵不成鋼,希望農村高中生的所作所為向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家長,孩子一旦做錯了事情,輕則痛罵責怪,重則拳腳相加。這樣往往傷害了農村高中生的自尊心,也使得學生更加的抵觸和叛逆。對于家長和教師這種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成年人可以理解,但是高中時期的學生有時候卻無法理解和忍受,太武斷地去責罰這些學生,會使得這些學生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在叛逆的路上越走越遠,與愿望背道而馳,與教師期望相差越來越遠。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充分地尊重孩子,充分地理解孩子,充分地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充分地認識到孩子已經漸漸長大,不能再武斷地簡單粗暴地對待這些長大的孩子,不能不考慮這些高中生渴望理解,渴望尊重的心理需求。家長和教師需要更大的耐心,充分理解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去和孩子溝通,去正確地引導孩子,跟孩子做朋友,讓孩子看到他們被尊重被理解,才能換位思考,才能理解家長和教師的一片苦心,才能慢慢地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魯莽。才能理解家長和教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能夠理解家長和教師的諄諄教誨,理解家長和教師的苦口婆心,理解家長和教師對農村高中生的期望。這樣就會慢慢減少叛逆心理,農村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才能真正地成熟起來,才能真正地走向成熟,走向成人的世界,接受社會的歷練和洗禮。